苗族有哪些习俗?苗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瑶淼语族的苗语支。本来没有民族文字,50年代后期创造了拉丁拼音文字。现在,大多数人使用中文。

苗族人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崇拜祖先。“打鼓节”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小祭七年,大祭十三年。它在农历十月到十一月的第二天举行。届时,将杀死一只獐子,并表演芦笙舞来纪念祖先。吃饭时邀请亲朋好友聚一聚,以增进感情和家庭和睦。苗族乐舞历史悠久,深受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高超。苗族的工艺美术,如采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绚丽多彩,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苗族有很多节日,比如苗年,4月8日,端午节。

苗族传统习俗:

1,年货节

春节是苗族的“春节”,也叫“客家年”。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庆祝丰收。我希望来年天气好,庄稼丰收。按照习俗,苗族人通过对唱歌曲来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愿和希望。一大早,贵州、湖南、重庆交界地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处的天星坡脚下,用歌声表达迎接新年的喜悦。我也想唱《春之歌》,歌词大意是春意盎然,憧憬春天,珍惜春天,抱抱春天之类的。

2.踩华山节

走华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的苗族在农历正月、二月或四五月流行,源于青年男女的求偶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唱歌、跳芦笙、求偶;老农民们来到花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庄稼丰收。居住在山区的苗族人也会在节日期间斗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行跳狮、爬花杆等比赛。

3.4月8日

苗族传统节日,据说这个节日始于明代。在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穿着盛装聚集在贵阳市的喷泉周围,吹笙吹笛,用歌声来纪念和悼念这个传说中的古老时代。

4.英雄亚努。

此外,4月8日也是布依族的节日,有人称之为“牛王节”,也有人称之为“牧羊节”或“开秧节”。在这一天,人们和牛要吃“牛王坝”或糯米饭,并休息一天,以示对牛的安慰。

5.端午节

端午节是流行于湘西、黔东南石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多数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除了赛龙舟,还有赛马、斗牛、击鼓等活动。

6.姐妹日

在贵州东部清水河附近的加缪村,苗族家庭的“姐妹节”在每年农历3月15日至18日举行。在节日期间,苗族人传统上吃“姐妹饭”。这种米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五颜六色的花和叶给糯米染色蒸出来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旅游”活动。

7.抓苗田

这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和谷林地区。每年2月13日和农历7月3日举行两次。据传说,苗场的起源是苗族人民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政府不会让他们在一起的。人们以在坝上演奏芦笙的名义互相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成固定的节日。

8.礼品节

流行于叙永县东下。它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五举行。那时,数十名方圆青年男女。如果双方都喜欢,可以互送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的可以索回腰带,解除关系。

扩展数据

苗族,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居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琼等省,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和苗族人的口口相传材料,苗族先民最早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祖先是蚩尤。他们在“三苗”时代迁居江汉平原,后因战乱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迁移至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明清以后,一部分苗族人迁徙到东南亚国家,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迁徙到欧美。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于汉藏语系瑶淼语系苗语分支,分为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种方言。由于苗族和汉族长期接触,部分苗族人汉语流利,使用汉语。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参考数据

百度百科-苗族

百度百科-苗族节

百度百科-苗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