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两伏正好。
酿造黄酒除了糯米粘度大外,曲的质量也起着关键作用。小麦富含粗蛋白和可溶性可消化纤维,发酵后能产生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分泌各种酶,它们能将谷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迅速转化分解成酒精。所以是制曲的首选。用小麦做酒曲有助于提高黄酒的酒精度,酿造优质黄酒。
我的家乡,安阳镇陈颖村,是云阳区有名的黄酒村。千百年来,酿酒之风蒸蒸日上,用小麦制曲、酿黄酒、喝黄酒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那里每家每户都有一些坛子、坛、瓮、罐等器皿,大多是用来酿酒的。
每年秋收后,菊花黄橙橙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酿酒。大部分人自己种糯米,很多家庭一年酿酒三次:农历九月初九一次;十月初一做春饮;第二年清明再做一次,可以留到当年新米接上,保证一年四季随时有酒。至于九月初九,新区大米新鲜,温度气候适宜。此时秋粮已收,冬小麦已播,是匆忙酿酒的最佳时机,故最为隆重。人们将上帝赐予的礼物和汗水随着风风雨雨混合、熬煮、包装,然后让它们慢慢酝酿,及时上升、沉淀,最后升华成一室醇香隽永的老酒,在四季中慢慢品味。
五月小麦成熟,六月曲酒,八月稻香,九月新酒酿造。酿造黄酒的过程是漫长的,复杂的,神圣的。如果把酿酒比作一部环环相扣、精彩绝伦的歌剧,它应该是以丰富多彩的四季和对天地的崇拜与感恩为主题。踩点是整个过程中最美最优雅的渲染和安排。
踩曲时如何配料,发酵温度如何控制,中间有哪些讲究...擅长酿造的安阳人对此心知肚明,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踩法工艺他们心知肚明。从制曲小麦开始,到烘干,变成成品,大概需要七道工序,历时近两个月。
踩屈的准备,是从夏收麦子开始的。每年农历五月新麦一出,家家户户就开始盘算今年要留多少曲麦,要踩多少曲片,要做多少坛。如果你有婚礼,婚礼,房子,老年的大生日等等。今年,你应该准备更多的歌曲和酒。我爷爷爱喝酒,一天三次,离不开酒。他有一个搪瓷茶壶。每次饭前,他都捧着一坛黄酒在炭火上煨,然后吃一点食物,津津有味地喝。他身体健康,活了95岁。在他去世之前,他能在田里干农活。家里每年一般要踩20多块曲,需要100多斤曲麦。将腌制好的曲麦洗净晾干后,装入两个蛇皮袋中,然后放入一个有裂缝、角落有几根铁丝的大坛子里,再在上面扣上一个破铁锅,可以防止受潮、防虫、防蚁、防鼠。爱喝酒的爷爷,过去常常在麦收后数着什么时候踩音乐,常常跑过去掀开铁锅盖,抓起一把小麦放在鼻子前闻一闻,然后看着它们从指缝间滑入缸中,脸上满是幸福和满足。
踩歌的最佳时间是夏天,一般是农历六月二十左右。这个时候天气好,温度高,最适合大曲发酵。为什么不踩弓和狗?因为头内温度不够高,曲发酵慢,曲烧(让曲高温发酵叫“烧”)不香,酿出来的酒色泽和口感都不好。三伏天人们是不会踩大曲的,因为临近立秋,这期间经常下大雨,气温起伏不定,不利于大曲发酵。如果是阴天,不能及时晾干,上面会长一层绿毛,这首歌就断了。另外,“三伏天”的口彩不好,“三”和“酸”的谐音是酿酒的大忌。所以人们普遍认为三伏天踩歌不好,容易酸酒。
提前一周拉麦准备踩草。将曲麦再次洗净晾干,然后拉到磨里磨。清酒曲小麦通常研磨三次。第一面和第二面是白色的,很精致,适合一家人吃,第三面是黑色的,很粗糙,就像麦麸一样。通常,一种叫做女儿红根的植物被用来烧水和制作小麦粉。这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奇数羽状复叶和椭圆形叶片,常可见于阳坡的草地、沟渠、路旁或林边。其根茎短而粗曲,分支并有细须根,根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在药店,它有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叫丹参。天气凉爽时在山上挖掘。可以挖一小捆半天,回家洗干净挂屋檐下晾干。一个星期就能用了。用母红根熬制的踩曲水颜色深红,用其踩曲酿制的黄酒略呈琥珀色,口感醇厚,具有舒筋活血、止痛化瘀的功效。现在有人专门种植这种植物,然后卖给药店,需要的时候可以去药店买。药店出售切片入药,也出售新鲜的,而且块根比那些从山里挖来的要丰富得多。
除了女儿红根,各家还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搭配一些其他的中草药。一般来说,女赤根为君,其余为臣。如:加入茅根,酒味微苦,可清热解毒,止血消炎;加入白芷和甘草,酿造的酒口感香甜,具有止痛、活血、平喘、止咳的功效。其他的也会加一些药材去风。每家大曲草的搭配都不一样,酿出来的酒颜色和味道也不一样。目前,大多数家庭在煮曲水时通常使用三种药材,即丹参、白芷和甘草。女红根能活血,白芷能祛风止痛,甘草能促进和谐,味甘。用他们做引子踩歌,酿出来的酒醇厚甘甜。每当你喝一碗,你会立即感觉到舒泰被烫了,陶陶在九霄云外。
煮曲水一般是在踩曲水的前一天进行,因为曲水必须冷却后才能使用。踩20多块曲,需曲水百斤左右,将紫子柴从大锅架子上放下,待火焰熊熊,汤汁沸腾时,在锅内分几次加水继续煮沸,至满室,开盖,曲水颜色殷红,视为精。一般这样要煮三锅,要一下午。
踩脚是纯手工操作,最磨人,时间长,力气大,单调。通常需要两三个人配合,两个人和麦面,一个人踩歌。然后把麦麸和小麦粉按照2:1的比例倒入一个大盆里,边搅边揉,边弯水。混合的小麦粉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最适合抓一把在手里使劲握成一团,然后扔到盆里分散。
踩踏的工具是一个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高约8厘米的坯模,形状为长方形木框。踩曲时,直接在厅地板上铺一大块塑料,稍加注意就铺上一块木板(以前是直接卸下一块门板撑在厅中间),放上模具,再在模具上放一块塑料,将塑料拉平,然后沿四角向下压,再在里面铺一层新鲜的桐叶或刨叶,就可以把调和好的曲小麦粉放进去了。放入桐叶。馅料时,将面团揉成球状。模具装满后,用拳头压住四个角。把模具里的面团压在瓷器上后,把塑料向内折,这样人就可以踩在上面了。
踩踏是一项技术活。踩的时候要先用脚后跟夯实四个角,然后用两个脚掌的外缘挤压两边,最后用脚掌压平中间的凸起。踩一侧后,翻过来用同样的方法踩另一侧,然后翻过来把前侧踩平,一侧算好。将模具的一端提起,另一端轻轻敲击地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操作另一端。很快,一块方方正正的“曲砖”就会从模具中轻轻滑下。拆开塑料,绿色的桐叶被黄白相间的曲砖包裹着,带着小麦和桐叶的清香。
因为模具只比脚大一点点,舞者从一平方英寸移动到另一平方英寸,踮起脚尖,抬起脚趾,旋转脚底...踩半天相当于在0.03平米左右的地方跳半天芭蕾,不容易。稍不集中,就会踏过模具,摔倒在地。有的人在棚子上系一根绳子,踩歌时手里拖着,有的人则手里拄着一根杵。虽然看起来很搞笑,但是可以保持平衡,保证安全,没有再次摔倒的危险。吃小麦粉的人就更难了。他要弯着腰不停的加料,加水,搅拌,揉捏,成型。半天下来,腰酸背痛,大汗淋漓,四肢僵硬。当踩屈又渴又累的时候,我就用水桶舀了一杯踩屈水,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过了一会儿,我的精力又回来了。
宋被踩的时候,应该是整齐的收拾在仓库里,下面是一个麻袋,上面是一层香椿叶,被子上面盖着塑料。在层层包裹下,曲悄悄迅速发热,在被子下发酵,最后溢出汁液(俗称“出汗”),历时三天。三天后掀开被子,一股浓浓的、粘粘的、无法溶解的酱料弥漫了整个房间,变成了一根横梁,整整三天。大曲发酵完成,就可以“出窝”了。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搬出去,放在太阳底下晒半个月。在充分吸收了太阳的精华后,可以用龙须草绳把它们捆起来,成排地挂在屋檐下或天花板上备用。
带着夏日气息的新麦,经过研磨发酵,最后被一只奇妙的手触摸,成为神奇的介质。当它在肉桂飘香的季节遇到秋天最新鲜的大米,一定会酿出醉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