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一、腊八节的由来
每年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就是“腊月”的意思。腊月为什么叫“腊月”?历史学家指出,在中国古代,“腊”原本是一种仪式,叫做“打腊”。商朝时,人们每年用猎获的动物举行春夏秋冬四大祭祀,祭祀祖先和天地之神。
其中,冬祭规模最大,最为隆重。后来,冬季祭祀被称为“腊祭”。因此,人们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举行冬季节日的那一天称为“第十二天”。腊月没有固定的日期。直到汉代才明确至日入冬后的第三个驻防日是“腊日”,不吃腊八粥,而是祭祀神灵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把腊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以此祭拜祖先和天地之神,祈求丰收和好运。
2.腊八节是哪一天:农历十二月初八。
在古代,十二月祭祀“神灵”被称为腊月,所以农历的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腊月初八,旧习俗是喝腊八粥。相传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佛,所以寺庙每次在这一天为佛祖煮粥,民间纷纷效仿,成为一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第三,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的习俗:祭祀
应劭《风俗通》说:《礼记传》:一个猎蜡人为了祭祀祖先,猎杀动物。或曰:“若为蜡工,则收之,新之交之,则赏之以大祭。”其起源很早,《礼记·郊祀特》记载:“夷家为蜡。蜡是也,索是也,十二月,集万物而求之。”《史记·黄三列传补》也说:“颜地神农氏取之为田作,故为蜡祭报天地。”夏朝称腊日节为“甲平”。殷说“青丝”,周说“大蜡”,汉朝又改为“腊”。
祭祀的对象有八个:神农、第一神、后稷、农神、田官神、邮桌神、开道画界人、猫虎神、方堤神、水神、虫神。先秦的腊月节在至日后的第三天举行,南北朝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八。在唐宋时期,这个节日被涂上了一层佛的色彩。相传释迦牟尼成佛前,从未想过要苦行,饿昏了头。一个牧羊女用野果拌杂粮,用清泉煮粥救了她。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终于在12月8日成佛。此后,佛教将这一天定为“佛道日”,诵经纪念,成为一个节日。到了明清时期,拜神拜佛取代了祭祖,庆祝丰收,驱除疫灾,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日习俗主要是煮饭、送人、品腊八粥、捧清风伽师。与此同时,许多人从那时起就渴望过春节,忙着杀猪,做豆腐,用胶水做风鱼和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氛围逐渐浓厚起来。
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
腊八粥被称为“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已经有1000多年了。它最早始于宋代。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政府、寺庙,还是黎民百姓家,都会煮腊八粥。到了清代,喝腊八粥的习俗更加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和王子都要给文武大臣和侍从吃腊八粥,并把米饭和水果分发给寺院,供僧侣们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祖;同时,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给亲戚朋友送礼。中国的腊八粥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最为精致,白米中夹杂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子、桂圆、榛子、葡萄、银杏、菱角、苔藓、玫瑰、红豆、花生等。,总计不少于二十种。腊八粥煮好后,要先祭神,祭祖。之后要给亲戚朋友,中午之前一定要发出去。最后是全家人一起吃。吃剩的腊八粥,吃几天就保存下来,是个好兆头,表示“一年以上”。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如果院子里有花有果树,也要在树枝上抹点腊八粥。相信来年会结出更多的果实。
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蒜
腌制腊八蒜是中国北方的习俗,尤其是北方。顾名思义,大蒜是在腊月初八酿造的。其实材料很简单,就是醋和蒜瓣。方法也极其简单。把剥好的蒜瓣放在可以密封的容器里,比如罐子或者瓶子,然后倒入醋,封好口,放在冷的地方。慢慢的,醋泡过的大蒜会变绿,最后会全身变绿,像翡翠碧玉一样。
腊八节的习俗:吃冰
在腊八节的前一天,人们通常用钢锅舀水并冷冻。当腊八节到来的时候,他们会把冰移开,打碎。据说这一天的冰很神奇,吃了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乾县的民间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之前,也就是腊月初八左右,乾县家家户户都会晒豆腐,民间称之为“腊八豆腐”。
腊八节的习俗:腊八面
在中国北方一些很少或不产大米的地方,人们吃腊八面而不是腊八粥。第二天,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会吃腊八面。
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有必要了解腊八节的起源和习俗。更多腊八节信息,请继续关注土巴兔装饰。
土巴图在线免费为您提供“每次装修报价,1-4家当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以及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朱烨/zxbj-cszy.php?to8to _ from = SEO _ zhidao _ m _ jiare & amp;Wb,可以免费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