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的由来
上巳节是中国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汉代以前定为三月初三,后来定为夏历三月初三。夏历三月的第三天是最后一天。这一天,人们把荠菜花撒在炉子上和坐着睡觉的地方,以为可以消灭蚂蚁等害虫;把菜花和桐花藏在毛衣和羽绒服里,以为衣服可以不吃;女人把菜花戴在头上,以为可以避免头痛,晚上睡得香。城乡人也爬惠山、洪山、斗山、西山踏青。
上思节可推记傅。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造人出土繁衍后代。在豫东地区,伏羲被尊为“祖先之祖”,太昊陵古庙建在淮阳(伏羲的都城)。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举行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都聚集在陵区祭祖。农历三月初三也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京支竹诗,描写蟠桃宫庙会的盛况:“三月初三春生,蟠桃宫焚香;沿河风微起,红尘四起。”
传说西王母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守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个是吃长生不老药,一个是吃桃——蟠桃,可以延年益寿。传说中的嫦娥在偷了丈夫后羿的仙丹后飞到了月宫。此后,在一些奇奇怪怪的小说中,西王母被描述为长寿之神。
古代将三月初三视为“上思”,汉代定为节日。“今天是月初三,官民都在东流水上(干干净净)。称之为“洗除污垢(病)”(《后汉书·礼记》)。后来又增加了水宴和郊游的内容。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日,为后世所沿袭,从而成为汉族人在水边饮酒、郊外春游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