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国外资料显示,约75% 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1)病原体及诱发因素
80% ~ 90% 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非白假丝酵母菌类占10% ~ 20%,包括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假丝酵母菌适宜酸性环境生长,阴道pH 值适宜在4.0 ~ 4.7范围,通常< 4.5。白假丝酵母菌为双相菌,有酵母相及菌丝相,酵母相为芽生孢子,在无症状寄居及传播中起作用;菌丝相为芽生孢子伸长成假菌丝,侵袭组织能力加强。假丝酵母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 1 小时即死亡,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
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当阴道内菌量极少,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只有在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才出现症状。常见发病诱因如下。
①妊娠及糖尿病时机体免疫力下降,阴道组织内糖原增加,酸度增高,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
②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缺陷综合征,使机体抵抗力降低。
③长期应用抗生素,抑制乳杆菌生长,破坏了阴道生态环境,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的繁殖。
④胃肠道假丝酵母菌的感染,也可同时传染阴道。
⑤其他诱因,如穿紧身化纤内裤及肥胖,也可使会阴局部温度及湿度增加,假丝酵母菌易于繁殖引起感染。
(2)传染途径
①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假丝酵母菌作为条件致病菌,除了寄生阴道外,也可寄生于人的口腔、肠道,一旦条件适宜可引起感染。
这3 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
②少部分患者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
③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3)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和阴道分泌物增多。
①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异常痛苦,还可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
②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③体征。妇科检查外阴可见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阴道黏膜可见水肿、红斑,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上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见糜烂及浅表溃疡。目前根据其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微生物学、宿主情况、治疗效果而分为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4)诊断
典型病例不难诊断。若在分泌物中找到白假丝酵母菌即可确诊。
若有症状而多次湿片检查为阴性,或为顽固病例,为确诊是否为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可采用培养法。pH 值测定具有重要鉴别意义,若pH < 4.5,可能为单纯假丝酵母菌感染,若pH > 4.5,并且涂片中有多量白细胞,可能存在混合感染。
(5)治疗
消除诱因,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①消除诱因。若有糖尿病应给予积极治疗;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
②局部用药。可选用下列药物放置阴道内:咪康唑栓剂,每晚1 粒(200mg),连用7 日;或每晚1 粒(400mg),连用3 日;克霉唑栓剂,每晚1 粒(150mg),连用7 日;制霉菌素栓剂,每晚1粒(10000U),连用10 ~ 14 日。
③全身用药。对不能耐受局部用药者、未婚妇女及不愿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用口服药物。常用药物:氟康唑150mg,顿服;或伊曲康唑每次200mg,每日1 次,连服3 ~ 5 日。
对于单纯性VVC,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的疗效相似,治愈率80% ~ 90%;对于复杂性VVC,如临床表现严重的VVC、不良宿主的VVC,无论局部用药还是口服药物,均应延长治疗时间,若为局部用药,延长至7 ~ 14 日;若为口服氟康唑,则72 小时后加服1 次。
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由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容易在月经前复发,故治疗后应在月经前复查。若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且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症状,真菌学检查阳性则称为复发。若一年内发作≥ 4 次则称RVVC。
抗真菌治疗分为初始治疗及维持治疗,对于反复复发的患者主张维持治疗:氟康唑150mg,每周1 次,***6 个月;或克霉唑栓剂500mg,每周1 次,连用6 个月;伊曲康唑400mg,每月1 次,连用6 个月。在治疗前应做真菌培养确诊,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监测疗效及药物副作用,一旦发现副作用,立即停药。
⑤性伴侣治疗。约15% 男性与女性患者接触后患有龟头炎,对有症状男性进行假丝酵母菌检查及治疗,以预防女性重复感染。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⑥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局部治疗为主,禁用口服唑类药物。可选用克霉唑栓剂、硝酸咪康唑栓剂、制霉菌素栓剂,以7 日疗法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