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景华的从医医话

翻阅各中医杂志,在临床报道资料中,大多将一种疾病,根据辨证分为几个不同的证型,总结其疗效和诊治规律。对此,有的学者持不同看法。叶师经多年临床实践,对辨证分型有如下体会。

(一)、辨证分型的历史情况和现状

辨证分型的历史情况:辨证分型古代医家早已提出,特别是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论述十分具体,后来各家又有不断的发展充实。历代各家对证型的分类一般有三种情况。

⒈将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为各种证型。如张仲景《伤寒论》中将伤寒病变由表入里分为六个不同阶段的六经辨证。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提出温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个证型。

⒉在疾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将各个病例的不同情况分析归纳为不同的证型。如《伤寒论》中太阳病又分麻黄汤证(表实证)、桂枝汤证(表虚证)、大青龙汤证(表寒里热证),阳明病中又分白虎汤证(里热证)、三承气汤证(里实证)等。

⒊按疾病的病因病机不同而分不同的证型。如《素问·痹论》谓:“其气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又如《金匮要略》肺痿分虚寒证和虚热证。

古代医家这些辨证分型方法是从临床实践中概括总结出来的,是宝贵的经验,至今在临床上仍有指导意义。

辨证分型的现状:目前各家报道的辨证分型大致亦如以上三种情况。

⒈按病变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分为不同证型。如杜氏等总结335例风湿肺热病分为初期(邪在肺卫)、中期(邪热由卫入气或入营)、末期(恢复期),以相对固定方药为主,进行辨证系列治疗。

⒉在病变过程中,将不同阶段中各个病例的不同情况归纳为不同的证型。如叶师治疗急性肾炎122例分邪盛期和恢复期。邪盛期有外感症状及浮肿,在此阶段可分为风邪侵袭型(风热和风寒)和湿热阻滞型;恢复期外感症状和浮肿渐消退,余邪未清而有正虚情况,分气虚和阴虚两个类型。

⒊按病因病机,或八纲,或脏腑辨证分型。如陈氏等报道外感高热170例,分里热外寒型,表里俱热型、表里俱热淫营型,这主要按八纲辨证分型。朱氏等报道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156例,分气滞湿热型、血瘀水停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这是按病因病机分型。蒋氏报道从肝论治胃脘痛经验,分肝胃气滞型、肝胃热郁型、寒热相杂型、脾胃虚寒型。这是按脏腑与八纲辨证结合的分型。

近代辨证分型的种类不少,但概括可分为两类:①对外感热病大多以伤寒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结合分纲辨证作为依据来分证型。②对内伤杂病则大多以病因、脏腑、气血和八纲辨证作为依据来分证型。从辨证分型的历史情况和现状来看,辨证分型对临床上观察疗效、总结经验是必要的。辨证分型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大量病例资料分析归纳为各个证型,这些证型概括了大多数病例的***性。每个病例的不同情况,则反映了个性。但是将大宗类似情况的病例集中起来便成为***性,成为一种证型。当然分型只能将大多数病例的***性归纳进去,部分病例的特殊情况不能归纳为一种证型。辨证分型便于探索辨证规律,使临床诊治有一定的规范,有利于学术交流,使初学者便于掌握,这对提高和发展中医学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