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茶武后乐圣

文化源于生活,同时又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因此,生活可以被描述为一种文化实践。

中国人常说“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讲究饮食,“吃”在中国是天经地义的事。中国有丰富的“吃文化”,甚至“吃”的概念已经延伸到各个领域。比如“美食”被认为是生活的幸福;紧张的局面叫“紧”;被冷落叫“吃闭门羹”;遭受损失叫“赔钱”;得到好处就叫“吃了甜头”,等等。在我们的文化中,“吃”有着深刻的文化含义。

中国人的饮食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简单的饮食如孔子的“少食多饮,屈臂枕之,乐之”,吃粗粮,喝白水,仰臂而眠,乐之。复杂的饮食可以是“方丈开饭前”和“铃响食定”,尤其是节日宴席上,往往菜肴繁多,色香味俱全。

快乐的精神是中国人饮食态度的体现,也是热爱生活的精神写照。

古人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万物皆长,唯此为重”。中国人一向把饮食放在第一位。

在传说中的炎黄时期,就有雷种五谷的说法。雷迪类似于今天的犁铧,谷物包括粟、黍、麦、稻、米。陶器发明后,人们有了炊具和容器,开始研究各种熟食,开始制作发酵食品,如酿造酒、醋等调味品,丰富了饮食的制作和口味。

汉唐时期国力强盛,国际交流增多,引进食材相对丰富。此外,社会稳定和友好的邻居给了人们更多的时间和原料来改善他们的饮食。

可见当时的饮食和烹饪技术非常发达。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满族和蒙古族饮食的融合导致了八大菜系的形成,即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苏、浙江、湖南和惠州,这些菜系一直延续至今。

无论从饮食文化的历史,还是从食物的丰富程度,中国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食王国。甚至一块豆腐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门,比如红烧豆腐、青菜水煮豆腐、麻婆豆腐、臭豆腐等。甚至在中国寿县还有一种众所周知的豆腐宴,它风格多样,口感极佳,显示了中国“吃”文化的精妙,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沉浸在农耕文明中的中国人,深刻理解自然界万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因此,中国人在饮食上也敬畏天地,尊重和珍惜取自天地的生物资源。这就是中国饮食的唯物主义精神,即善待和珍惜自然生命,善用我们从自然中获取的东西。

我们珍惜自然生命,在饮食文化中,我们会物尽其用,绝不浪费。

中国人讲究“吃多少拿多少”,“谁知道中餐每一粒都是硬的”。中国人认为浪费食物是不道德的。在烹饪的过程中,往往会做到食材的物尽其用,比如鸭子,满满的都是宝。红烧鸭掌,好吃的鸭脖,香脆的烤鸭,鸭血粉条,都是很好吃的菜。鸭肠、鸭舌、鸭骨一点都不浪费,反而都变得好吃了。

为了防止食物腐败变质,人们发明了酸菜、熏肉等方法来保存食材。

在人们的观念中,如果食物的烹饪方法不到位,也会被认为是浪费食材,是“猝死”。因此,人们发明了各种制作食材的方法,充分挖掘食材的不同功效。比如冰糖川贝雪梨可以止咳化痰;冬瓜薏米排骨汤,利尿除湿;莲子银耳粥,滋补养颜。“百吃不厌,百炖不厌”。

此外,在烹饪上,中国传统饮食也讲究“色、香、味”和“食为美”。东西不仅要“有味道”,还要好看,好香。美食是舌尖上的享受,也是视觉上的审美盛宴。不言而喻,烹饪在中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中国人对饮食的认真态度和“用心生活”的态度是交融在一起的。人们经常批评不认真不用心的人,说他们连饭都吃不好。可见,中国人把饮食当成一种生活,一种人生体验,表现在方方面面。

中国人很讲究选茶、泡茶、制茶、喝茶、品茶。甚至喝茶的环境也是一种优雅的艺术熏陶,是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精神体验。

在清幽雅致的环境中,沏茶、品茶、冥想,能使人身心放松,有一种专一、沉思、淡泊、宁静的心境,使人的精神回归自然,心灵得到彻底的释放。在这个过程中,品茶人把心投入到茶艺中,使自己的内心弥漫着茶的清香,仿佛与天地、宇宙融为一体,升华到“无我”的境界,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而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灿烂的中国茶道文化。

所以,无论是品茶,还是美食,都是一门心灵的艺术,中国人对美食的态度,终于回归到我们对身心的认识上来了。我们常说“朋友有千杯酒,恋人有半句多”。同样的酒,和朋友一起喝,精神体验的美妙是不一样的。所以,中华民族是一个用心对待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美好的民族。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