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笋的食笋诗歌

《竹笋图》

新绿苞初解,嫩气笋犹香。

含霜渐舒叶,抽丝梢自长。 《食笋》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竹笋很便宜,两个铜钱就可买一捆,而且是蒸食的,并说他很喜欢吃,对肉食倒无所谓了,并劝人们别错过了吃笋的季节。 《初食笋呈座中》: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全部注释

1.嫩箨:鲜嫩的笋壳。箨(tuo唾),竹皮,笋壳。 香苞:藏于苞中之嫩笋。

2.於陵:汉县名,唐时为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东南),《元和郡县志》卷十一《淄州》:淄州长山县,本汉於陵地。

3.皇都:指京城长安。陆海:大片竹林。《汉书·地理志》:秦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

4.凌云寸心:谓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此双关语,以嫩笋喻少年。

诗评

此诗借食笋以寓少年壮志未酬之感慨。前两句感谢主人对自己的器重,后两句暗讽朝廷不爱惜人才。前后对比,以笋喻人,凌云寸心之意可谓新颖。但食人之笋而云忍剪,有失蕴藉。张《笺》曰:诗无可征实……必幕游未第时也。冯浩据於陵推测为文宗大和八年作于兖海崔戎幕中。李商隐于大和六年(832)赴京应举不第,八年(834)三月,从表叔崔戎为兖海观察使,辟商隐为掌书记。然崔戎五月到兖,六月病故,在兖不足月,且五、六月间,已非嫩箨香苞初出林之时,故兖作可疑。刘、余《集解》认为也许是少年时代客游洛下等地时,于某显宦席上所赋。……自比'嫩箨香苞'亦弱冠少年口吻。

对照白居易的诗,为什么他说竹笋“论价重如金”呢?下边又说:皇都里的山珍海味数不胜数,怎么还要吃这小小的竹笋呢?原来李商隐在诗中是有寄托的,表明了他自重气节、不甘被打压、积极进取的心情。 《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

久客厌虏馔,枵然思南烹。

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

骈头玉婴儿,一一脱锦衤朋。

庖人应未识,旅人眼先明。

我家拙厨膳,彘肉芼芜菁。

送与江南客,烧煮配香粳。

今日忽不乐,折尽园中花。

园中亦何有,芍药袅残葩。

久旱复遭雨,纷披乱泥沙。

不折亦安用,折去还可嗟。

弃掷亮未能,送与谪仙家。

还将一枝春,插向两髻丫。

“虏馔”:东北人的饮馔。东坡在此句下自注言:“蜀人谓东北人虏子”。“枵然”:枵音嚣.本指中心空虚的树根。引申为空虚。东坡言:久住北方厌恶东北的饮食,空腹、饥饿而思念南方之食。“竹萌”:笋也。《尔雅》:笋,竹萌也。吴僧赞宁《笋谱》引孙炎云:竹初生曰萌。“骈头玉婴儿,一一脱锦绷”:言初生的竹笋娇嫩之貌,如玉婴儿刚刚从似锦的包被(笋壳)中脱出。“庖人”:厨师。“旅人”:东坡的自称。“彘肉笔芜菁”:彘肉,猪肉。笔,菜也。猪肉与芜菁合而作菜。“粳米”:米质黏性较强、胀性小的粳稻。苏轼送笋与芍药给李公择,并建议李公择将竹笋或烧或煮之后,配以香粳饭食用,可了南烹之思。KUR川味坊四川美食网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回汴京后》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著名的成语“胸有成竹”便是来自题他表兄文同的《员当谷偃竹》“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之说。文同,字与可,当年在洋州(今陕西汉中洋县)为官时,曾在山谷中建披锦亭,植花木,挖方塘。谷中盛产竹,竹叶遮天,林泉清冽。文同吟诗作画之余时常在谷中烧笋佐餐。苏轼、苏辙曾到洋州做客,文同便以笋宴款待。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诗中苏东坡戏称文同是“馋太守”,将渭河边的千亩竹子(指笋)都吃下去了,非常的幽默。

《赠诗僧道通》

雄豪而妙苦而腴,只有琴聪与蜜殊。

为报韩公莫轻许,従今岛可是诗奴。

“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 更是将蔬笋气提升到一种写诗、做人的清爽脱俗的境界上去了。

历代因食笋而吟颂的诗篇还有很多,试举数例。 《记张定叟煮笋经》:

江西毛笋未出尖,雪中土膏养新甜。

先生别得煮箦法,叮咛勿用醯与盐。

岩下清泉须旋汲,熬出霜根生蜜汁。寒牙嚼出冰片声,余沥仍和月光吸。

菘羔楮鸡浪得名,不如来参玉版僧。

醉里何须酒解酲,此羹一碗爽然醒。

大都煮菜皆如此,淡处当知有真味。

先生此法未要传,为公作经藏名山。

将煮笋吃笋写活灵活现,教人垂涎欲滴,还说笋汁是解酒妙药,诸酒中君子不妨一试。至于煮笋不加油盐,语出杨万里。 《食笋》

花事阑珊竹事初,一番风味殿春蔬。

龙蛇戢戢风雷后,虎豹斑斑雾雨余。

但使此君长有子,不忧每食叹无鱼。

丁宁下番须留取,障日遮风却要渠。

注释

①龙蛇,虎豹,用之形容笋。

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创作的关键在于立意。意当存高远,立意高则格调高尚。

“嫩箨香苞初出林,于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片心。”李商隐的《初食笋呈座中》以笋象征有志青年,抒发了诗人护“笋”的愿望,可谓意存高远。

这首诗的立意与李商隐有类似之处,其关键在于尾联,“须留取”以“障日遮风”是其“意”之所在,表现出诗人保护济世之才的意愿,也可以说是意存高远。但遗憾的是李先而曾后,缺乏新意,缺少创新。

立意同样高远的诗怎样分出高低上下呢?应从谁说得更深切上来区分。李商隐的“重如金”,比“障日遮风”说得更含蓄,更深刻;“忍剪”,要比“但使”“长有子”,“须留取”说得更急切。是着眼点的不同而造成这种结果,李商隐写这首诗时还年青,切身感受更深切,这也是曾几所无法达到的。

笋的文化符号多附从于竹,其最主要的是象征勃勃生机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本草纲目》:“竹有雌雄。根上第一枝双生者,雌也,乃有笋。”

游过资江人不会忘记两岸风姿绰约的竹林。导游常引导游人辨认竹子的雌雄,也许人们会认为是一个游戏而已。其实这种说法是有来历的,来源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1953年的春天, 董必武因过度劳累而病倒了。这一天刚好是他六十七岁生日的前夕。院子里的翠竹透过初春的阳光映在窗前,青青的竹叶经过了一冬的严寒,在春天里焕发着勃勃生机。

这情景触动了病中的董必武,他写了一首诗,记录自己对顽强生命的钦佩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