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品种是如何分类的?
(1)藤井健雄的分类
1.A-a-1,西部稀有品种。
开放式培养。果实粗短,果面光滑,瘤低少。
2.A-a-2西部品种用于酸浸。
前苏联培养的更多。果短卵球形,具瘤。
3.A-a-3西方温室品种
北欧温室栽培品种。果实大,肉厚,种子少;刺少,幼果期脱落,果面微皱,呈粉状。
4.b-东方南亚型
果实粗短,瘤高多,低温短日照下雌花多。
5.B-b东方北亚型
果实细长,种子少,多刺,低瘤,耐旱,抗病虫,长日照下能结雌花。
(2)琼斯分类法
琼斯将欧美黄瓜品种分为三类。
1.英国温室类型
北欧温室栽培的晚熟品种。果实长圆形,长约60cm,黑刺,生长势强,单性结实性强,种子少,抗病性弱,不宜露地栽培。
2.纸张类型
欧美开放式栽培。分枝强,无节,果长20cm左右,无抗病性,果表面光滑,肉厚,品质一般,刺多。
3.泡菜类型
加工用小品种群在前苏联和美国栽培,种群分化明显。叶小,节间长,分枝力强,多无节,果实短椭圆形或圆柱形,长约5厘米,不抗病,黑刺,用于加工。
(3)熊泽分类法
熊泽把东方的黄瓜分为两类。
1.南亚类型
主要分布于中国中南、东南亚和日本。叶厚,枝粗,根密,有一定的耐旱性,对温度和日照长短敏感,果实粗壮,品质差,黑色或多刺。
2.华北型
节间和叶柄长,叶片薄,耐热性和抗病性强。低温弱光下生长缓慢,对阳光长短不敏感。根系弱,分枝少,不耐干旱,不耐移植。果实大,细长,多刺,绿色,薄皮,嫩,质量好。
(4)谭蒙奇分类法
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谭根据黄瓜的分布区域和生态特征,将黄瓜分为以下几类(谭,1980)。
1.华北系列
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朝鲜、日本等地。大多数植物生长旺盛,喜欢土壤湿润、天气晴朗的自然条件,对日照长短不敏感。嫩果呈棒状,绿色,果实长大。瓜形指数在8以上,大部分是非节型。不同日照长度下雌花节率差异不大。成熟的瓜多为黄色、淡黄色或黄白色,表面网状很少。多数有白色刺,刺少或无刺,多数有角。第一雌花多种植在4-5节或以上,晚熟,抗病性强。
(1)早熟南瓜耐热性和抗病性较弱。第一雌花节位低,节位强,以母藤为主,瓜矮而小。如叶儿三水黄瓜和长春米茨。
(2)葫芦科大多为中晚熟。抗病能力弱,但也有强的。非节,大多以母藤上结瓜为主。果表面皮刺有角。如宁阳大刺瓜、公主岭水瓜等。
(3)截瓜多为中晚熟。抗病能力强。无节,分枝力强,母藤雌花少,子藤花多或母藤瓜多。果表面刺少,毛刺多。如北京截瓜、大巴叉、天津洒家瓜等。
(4)鞭金龟多为中晚熟品种。抗病性和耐热性强,适合延迟栽培或秋瓜栽培。无节,中等分枝,母藤和子藤大多结瓜。果实表面光滑或仅有少量刺,果皮往往稍厚,果肉较厚,品质较差。如北京大鞭瓜。
(5)加工泡菜的品种在长日照下高度雌化,同一节内常丛生3 ~ 6朵雌花。如九牌秋瓜、方胜二块等。
(6)一般温室栽培产品耐热性、耐寒性、抗旱性弱,但耐阴性强,高温短日照下形成雌花的能力强。叶片大,单性结实率高,瓜籽少,瓜条长。大部分是母藤瓜,不结。如北京大刺瓜、北京小刺瓜、山东小刺等。
2.华南型
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印度、日本和东南亚,但北方的一些栽培黄瓜和干黄瓜也可能属于这个系统。耐湿热,短命植物。一般植株生长势弱,果实短,瓜形指数在4-6之间。大部分果实无棱,刺少,刺多为黑色,果皮厚,果肉薄。有的品种微苦,有很多节的品种。成熟瓜多为褐色,表面网状,第一雌花着生位置较低,多数早熟,抗病性弱,耐热性强。该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类:
(1)节大多早熟,母藤结瓜,黑刺。如上海向洋黄瓜、南京茶亭早黄瓜、昆明早黄瓜、广州青儿、武汉鲱鱼胆、日本常青等。
(2)不结类多为中熟,分枝强弱,白刺或黑刺,部分品种瓜条长达30cm以上。
(3)加工出的酱类产品果肉致密,刺少,雌花多,出果率高。
3.南亚类型
分布在南亚各地。茎叶粗壮易分枝,果实大,单果重1 ~ 5 kg。果实短或长圆柱形,皮色浅,瘤稀疏,刺黑或白,皮厚,味淡。喜欢湿热,对日照短要求严格。当地品种很多,比如锡金黄瓜,中国西双版纳黄瓜,昭通黄瓜。
4.西方酸浸泡型
前苏联的大部分品种都属于这个系统。瓜形短,瓜形指数2 ~ 4左右,无刺瘤或极少,多数高度分枝,主要在藤上,成熟果实褐色,网状。
5.西方稀有类型
也分为室外栽培用品和温室品种。
(1)欧美露地黄瓜遍布欧洲和北美。茎叶繁茂,果实圆柱形,中等大小,瘤稀疏,白刺,味淡,成熟果实淡黄色或黄褐色。有东欧、北欧和北美的品种。
(2)北欧温室黄瓜分布在英国和荷兰。茎叶繁茂,耐低温弱光,果面光滑浅绿,果实50cm以上。如英国温室黄瓜、荷兰温室黄瓜等
除了地理分布和生态特征外,根据品种适应的栽培方式,品种还可分为冬春保护地型、春季露地型和夏秋露地型。根据品种的耐寒性,可分为冷敏感型、中间型和耐寒型;根据品种分化对日照长度的敏感程度,可分为短日照型、日照不敏感型和长日照型。
以上主要分类,有的是针对某些地区的品种,有的是针对全世界的品种。有些群体是某些地区特有的,而其他群体则分布广泛。也有少数群体的分类和归属不一致的情况。总之,以下群体的分类争议较小:
1.欧洲温室类型
英国形成的适合温室栽培的品种主要分布在英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等东欧地区。耐低温弱光,茎叶茂盛,但露地生长较差。果实光滑,鲜绿色,圆柱形,长50 ~ 60 cm以上,肉质致密芳香。单性结实性强,种子少,抗病性弱,不适合露地栽培。
2.欧美露天型
分布于欧洲和北美,适合露地栽培。植物生长旺盛,有许多分枝。果实长约20cm,圆柱形,厚,光滑,厚而无味。白刺的品种很多,白刺也有变种。白刺品种成熟时变为黄红色,黑刺品种为黄褐色。抗病能力中等。有东欧、北欧和北美的品种。
3.华北型
它在中国华北分化形成,并传播到中亚、东北、朝鲜和日本。这些植物有中等的生长潜力,它们喜欢潮湿的土壤和阳光充足的天气。根群分布浅,分枝少,不耐移栽和干燥。大多数品种耐热性强,抗白粉病和霜霉病,对CMV免疫。雌花节率一般较高,对日照长短不是很敏感。果实细长,棒状,绿色有刺,刺密,皮薄,肉脆,品质好。成熟的瓜变黄,没有网。如很多华北地方品种:长春密慈、安阳磁瓜、唐山秋瓜、北京丝瓜绿等。
4.华南型
在中国以华南为中心,分布在东南亚、中国华中和日本。茎蔓粗壮,叶厚而大,根密而壮,耐旱,能适应低温弱光。雌花节位对温度和日照长度敏感,为短日照植物。果实短粗,皮硬,味淡,肉质比华北品种差。大部分是黑刺,但也有白刺的变种。果实颜色为绿色、白色、黄白色,种皮呈网状。比如华南、华中的许多地方品种:广州青儿、上海向洋、武汉鲱鱼胆、成都二枣子、昆明早黄瓜、日本的常青、香磨半白等。
5.处理类型
加工黄瓜有两种,西方酸浸型和中国酱制型,主要指小果种群进行加工。在美国、前苏联和中国,都分化成自己的品种。这些品种植株矮,叶片小,分枝力强,果实多,果实短椭圆形或圆柱形。一般果实长到5cm就要采收了。大部分是黑刺,但也有白刺的变种。肉质致密、脆嫩,果肉厚,瘤小,刺细易脱落。适用于泡菜和罐头食品。
关于“野生型”和“南亚型”黄瓜的分类有些混乱。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等原产地附近分布的哈氏大蒜和锡金大蒜,大多归为“野生型”。然而,有些人把大蒜归为变种。西双版纳为“野生型”,其他为“南亚型”。中国西双版纳的黄瓜种类很多,有半野生的,也有逃出来的,也有当地农民栽培的,人称“山黄瓜”。由于这种黄瓜品种还处于自然原始的栽培状态,是否归类为“野生型”还有待商榷。
有的分类包括“南亚型”和“华南型”,有的则分别分为两类。这两个类别之间的关系仍有待确定。
近几十年来,随着种群和品种间的自然或人工杂交,形成了一些新的变异类型或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种和杂交种。目前很多品种可能有多个谱系,有的明显处于中间类型,很难归为哪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