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每到端午节,大家都吃粽子,赛龙舟。但是你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吗?来和我一起看看吧!

?1,源于纪念屈原?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节、五月节、五月节、艾节、端午节、午节、午节、夏节。它原本是夏季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和艾叶、熏苍术和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因为如此,解放后端午节被命名为“诗人节”。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为人所知的著名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他开创了“楚辞”的风格和“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立即划船施救,一路到洞庭湖,却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当时下着雨,湖上的船都聚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博士时,又冒雨出门,冲进了茫茫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在江河上划船,后来逐渐发展成龙舟比赛。百姓怕河里的鱼吃了他的尸体,就回家带饭团扔到河里,防止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吃粽子成了习俗。

?2.起源于纪念伍子胥?

江浙一带广为流传的端午节第二个传说,是纪念春秋末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的始祖伍举,以正直谏而声名大噪,所以他的后代在楚国也名声大噪。伍子胥一家在楚被迫害,去了吴国。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打败楚国,北迁齐晋,南服越人,拜项国公。

吴王夫差继位后,伍子胥认为应该一举消灭越国,但夫差被艾博压服,不听“联齐抗越”的主张。前484年,给伍子胥一剑,自杀。子胥愤而自杀,留下遗言,要家人在他死后挖出他的眼睛,挂在东门上,看着越军灭了吴国。

吴王夫差大怒,将伍子胥的尸体弃于钱塘江中。后来吴国被越王勾践灭了,夫差羞于在阴间见伍子胥。他举起剑自杀前用白布蒙住了眼睛。

由于伍子胥的遗体沉入钱塘江的时间早于屈原,所以一些文献认为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与伍子胥有关,而与屈原无关。

?3.纪念孝顺的女儿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孝顺的女儿曹娥,她救了溺水的父亲。

曹娥(130—143),东汉上虞人,五月五日受其父曹旭迎接(韩丹春所撰《曹娥碑》中说:“五月五日,我随时迎接吴郡。”“吴郡”就是“伍子胥”的意思)淹死在顺江里,尸体好几天不见踪影。那时,孝顺的女儿曹娥只有十四岁,日夜在河边哭泣。

17天后,他也于5月22日投河自尽。五天后,曹娥的尸体浮出水面,怀里抱着他父亲的尸体。这就被传为神话,再传到县衙总督那里,县衙总督把它立为碑,让弟子韩丹春作悼词。

后来,他居住的村庄改名为曹娥,悼念他父亲的河流是曹娥河,并修建了寺庙来安慰他的孝心。

还有一个传说是,曹娥在5月5日投河自尽,没有调查他父亲的溺水时间。

?龙舟赛?

龙舟,顾名思义,就是形状像龙的船。这艘船的船头就像一个高高的水龙头,船的侧面和腹部被涂上了不同的颜色。龙的大小不一,桨也不一样,有六对、十二对、十七对、五十二对。如果进入的方式相同,那么龙舟的大小一定是一样的。如果是新船,还必须举行仪式。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代,因楚人不忍与贤臣屈原分离,死于江中,许多人划船追赶相救。他们争先恐后地追赶,直到洞庭湖消失。之后,我会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它。人们用龙舟驱散河里的鱼,以免吃掉屈原的尸体。比赛的习惯盛行于吴越和楚国。

?吃布朗?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另一个传统习俗。粽子,又称“角粟”、“筒粽子”。历史悠久,花样繁多。在端午节的早上,家家户户都吃粽子来纪念屈原。一般都是前一天包粽子,晚上煮,早上吃。

粽子起源于公元340年。屈原多次劝说楚国失败后,知道国家要亡了。他不想活在世上,希望用自己的死来唤醒楚王,于是毅然投河自尽。人们知道了他的良苦用心,就往河里扔米,希望河里的鱼虾不要再破坏屈原的身体,于是就衍生出了后来吃粽子的习俗。如今,包饺子、送饺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联系亲朋好友的一种方式。

?戴香包?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在端午节时会制作几个香囊供孩子们挂在上面,这被称为“抱午”。端午儿童佩戴香囊后,既有避邪驱疫之意,又有点缀头部之风。香囊内含朱砂、雄黄、香药,用绢布包裹,香气四溢,再用五色丝线系成一绳,做成一串形状各异,各种精致,引人注目。

?挂ai?

民间有句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扫庭院,把菖蒲和艾条放在门眉里,挂在堂屋里。菖蒲、艾叶、刘桦、大蒜、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仁、艾虎。它被制成花环和装饰品,美丽芬芳,妇女们竞相佩戴以驱邪。端午节也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养生节”。这一天,人们扫院,挂艾叶,挂菖蒲,洒雄黄酒,饮雄黄酒,搅浊,除腐,杀菌,防病。

?挂着荷包和五颜六色的丝线?

给孩子扎彩绳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有祈求纳吉的美好寓意。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吕”,又称“长命吕”。它的意义在于锁住孩子的生命,避免疾病和流行病的入侵伤害孩子。古人认为孩子一旦上了锁,就可以平安长大,不会有灾难。长寿锁更多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挂五色丝绳,以避邪。所以传统上,五色丝绸织成带银锁的绳索,缠绕在孩子的手臂上,祈求辟邪、祛病、延年益寿!

这五色绳也是有讲究的,所以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绑好,不然就没用了,而且五色绳也不能随意折断或者丢弃,只能放在自家院墙的排水口,等端午节下大雨的时候随雨水冲走。

端午节有二十多种名称,如端午、端阳、崇武节、崇武节、当五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长节、普杰节、龙舟节、玉兰节、屈原节、午时节、女儿节、迪拉节、诗人节、龙舟节、午时节、元宵节、五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