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约粮食为主题的班会教案
以节约粮食为主题的班会教案1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班会,让同学们知道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珍惜和节约粮食的意识。
2,培养学生物尽其用,不浪费粮食,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良好品质。
教科书分析
要点: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反思自己对待食物的态度,培养“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的情操。
难点:培养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首先,揭示班会的主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春天。自力更生,勇往直前,才是你的方向。但是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在我们身边阻碍着我们的进步。请看图片:(课件中是学生浪费食物的图片)
老师:这种浪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学生甚至整个社会浪费粮食严重。看到这种被抛弃的中餐,你想说什么?
学生谈经验。
第二,开展班会活动
主持人: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我们现在生活的很好,但是这种美德还是不能丢。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我们没有经历过饥饿的时代,也没有真正经历过从播种到收获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农民是如何在田里工作的。
播放课件:课件内容(农民伯伯春播、选种、浸种、耙地、保水、施肥、除草...烈日炎炎,汗水浸湿了衣服的背面,太阳晒黑了皮肤,但他们全然不顾,依然工作。)
主持人:看到农民伯伯的辛苦,你有什么想说的?
主持人:大家都说的好。每一粒都来之不易。可谓“粒粒皆辛苦”。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其实就是丢弃了中华民族节俭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很多受人尊敬的人,他们总是用自己的言行告诫我们要珍惜粮食。现在,请同学们给我们讲一讲伟大领袖毛主席勤俭节约的榜样。让我们一边听一边互相鼓励。
学生们讲述毛泽东勤俭节约的例子;
毛泽东过着简朴的生活,睡在硬邦邦的床上,穿着粗布衣服。一件睡衣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主动降低工资和生活水平,不吃鱼不吃水果。伟人为中国人树立了节俭的榜样。
毛泽东的女儿有一次去学校吃窝窝头,她只把枣拿出来吃,其余的都扔掉了。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毛主席,毛泽东严厉批评了他的女儿。从此,毛泽东的女儿再也不浪费食物了。
主持人:毛主席勤俭节约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浪费食物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
主持人:这些学生的表演很精彩,也教会了我们珍惜粮食。我想采访我的同学。你以前浪费过食物吗?你将来会做什么?
通过刚才的采访,我知道我的同学曾经浪费食物,但是大家都说以后会改正。我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现在,我们来读几个关于节俭的名言来警示自己。
(课件演示:一粥一饭,思考时不易;半丝半缕,很难保持对物质资源的思考。朱伯儒
静以修身,俭以修身。——诸葛亮每次吃饭都想着种田的艰难;每一件衣服,再想想纺纱表演的辛苦。—吴京)
第三,总结主题班会
老师:同学们,老师现在很高兴,因为我们师生共同经历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在愉快的气氛中,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了“爱惜粮食”的含义,学会了如何节约粮食。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同学们,请珍惜食物!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小卫士!
节约粮食主题班会教案2主题班会: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班级:高一
班会主题: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活动理念: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节俭的习惯。
教育目标:
1,来之不易的美食;
2.树立“存荣废耻”的思想;
3、学会从身边开始节约,不要浪费学校的粮食;
4.树立为学校节约的意识,就是要尊重我们父母的劳动成果,救国救世。
活动过程
首先,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6月10是什么日子吗?(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日,今天我们的话题是“粮食”,我们班会的主题是: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二、题目设计1
同学们,我们大部分是农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们都知道食物是怎么来的。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每顿饭吃的白米饭是怎么被我们农民的父母种下的。
——3分钟回想,然后学生自由发言。
-班主任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现在,我们都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白米来之不易:犁地、播种、插秧、除草、防虫、施肥、收割、晒粟、碾米等。,中间也不会出错。出了问题就不是白饭了。
三、话题设计2
学校的免学费现象有点严重。有同学说:“生活费是我出的,管我怎么倒饭是我自己的事。”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待这种行为和看法?
-学生讨论并发言。
——老师总结:中国人口超过654.38+0.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654.38+0.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654.38+0.4;如此宝贵的耕地正以每年1000万亩的速度消失。中国东部600多个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粮农组织确定的0.05公顷(0.75亩)的警戒线。然而,由于我国落后的设备和管理,粮食在收获、储存、运输、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约浪费850亿公斤产后粮食。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不是说你生活好了就能吃得起就能浪费的。浪费是可耻的行为。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何况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和贫困问题,还有那么多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不难,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点点努力。只要有节约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的时候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要把剩菜倒掉;在餐厅用餐时,要适量点餐,不要招摇过市、任意妄为;把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带回家。把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降到最低,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一种新时尚,一种人们应该具备的素质。
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和制止上述一些学生的浪费行为。这种浪费是对我们父母劳动的不尊重,是对全国人民的不尊重,是对国家粮食的浪费,是不爱国。那么我们自己有这些行为吗?
四、话题设计3
我们自己有没有什么浪费的行为?
——老师首先要分析自己日常的一些浪费行为,并进行检讨!
——学生自己分析。
——老师结束语:同学们,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些浪费的行为。大部分同学都是无意识行为,没有这种习惯。那么,从今天开始,从我们每个人做起,养成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习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设计1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签约仪式。
不及物动词活动设计2
-所有学生发誓:
我发誓:从今天开始,从我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水电,反对浪费,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我发誓,我会做到的!
抵押人:xxx
七。结论:
学生:“不要把浪费当潇洒,你挥霍的是一种修养;不要把节俭当成难堪,你培养的是一种品德。希望这次班会能带给我们反思,让我们形成良好的习惯,真正认识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节约粮食主题班会教案3一、活动目标
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勤俭节约、爱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树立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并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活动的目的
让大家知道粮食的重要性和劳动人民的艰辛,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三、活动主题
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四、活动时间
2014 10 6月17日(本周五)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的主持人
李汉伟·汉克
不及物动词活动议程
1.请认出图中的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小麦和土豆)并简单介绍。
2.说说吧。请三名学生分别谈论“食物日的起源”、“食物的作用”和“名人珍惜食物的故事”。
3.答题答题,请10同学回答关于世界粮食日的相关知识,答对的同学将获得小奖品。
4.想一想,为世界粮食日拟出几条宣传标语,突出“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请6名学生朗读自己准备好的标语,让学生互相评论,交流思想。
5.朗诵,由主持人带头,全班集体朗诵《珍惜粮食》这首诗。
6.最后,陈老师总结了一下
节约粮食主题班会教案4一、班会主题:珍惜粮食,吃好粮。
二、本课程目的:通过举办本次主题班会,从小养成爱惜食物的习惯,让学生反思自己对待食物的态度,从而了解日常饮食的一些良好习惯,珍惜劳动成果;让学生养成物尽其用、不浪费、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三、这节课的形式:表演、小品、朗诵等。
四、流程设计:
(一)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导出班会主题。
古人云:戴一缕,当思织女之功;日食这顿饭,每次都怀念农民的苦。没有食物,人类将无法生存。如果没有粮食,中国怎么发展?
(2)让本报记者以爱惜粮食为重点采访该班学生,并与学生交流采访答案。
(3)让学生观看《羊肉串随笔》,告诫他们珍惜食物的重要性。
粮食问题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节约粮食”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一个词。无论是何、朱家英的小品表演,还是等学生的小品表演,我们都不难发现其中隐藏的真相。
(四)用触目惊心的数据告诉学生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最后,班会宣布结束。
我们不妨算一笔账:如果一个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十亿人能节约多少?5000多斤!它可以节省近2000万阿津年,折合人民币2000万元。如果这笔钱按每所希望小学50万元计算,可以建40所希望小学。按照每人300元的学杂费计算,7万多辍学学生可以重返校园!你不为金额感到震惊吗?你的心不为之颤抖吗?
(5)教师总结。
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和每一个人的呼唤和呼吁。我们希望是一个综合体,铸在你我心中,从而自觉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节约粮食主题班会教案5活动缘起
周一早饭后,我去教室,看到一些“吃不完”的馒头,要么塞在抽屉里,要么扔在垃圾桶里,表达无声的抗议。馒头虽小,道理很深。乱扔垃圾、浪费食物的现象在中小学普遍存在。长此以往,孩子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会发生什么变化?
活动目的
1,了解馒头知识,体会馒头的来之不易,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不丢馒头不倒菜的良好行为。
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形成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结合《弟子规》,培养对工作和父母感恩的良好美德。
要准备的活动
1,学生课前知识准备:馒头是如何“炼成”的。
2.材料:“馒头的营养与功能”
3.文章:《餐桌上的浪费》《挥霍东西是大罪》
班会领导:班主任,班长,杜守兰,杨雪琴。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全体同学读《割庄稼》:中午割庄稼,汗水滴庄稼。谁知道中餐每一粒都是硬的。
老师:古人说:当你披着一缕时,你要想着织女的工作;日食这顿饭,每次都怀念农民的苦。没有食物,人类将无法生存。如果没有粮食,中国怎么发展?(出示垃圾桶里找到的馒头)馒头,一种普通的食物;吃馒头,简单的早餐;丢馒头是一个很容易的动作。然而,当这一幕在每一天、每一所小学不断上演的时候,同学们,你们以为失去的只是一个馒头吗?展示题目:馒头,馒头!
第一步,发放“问卷”,调查早餐情况。
问题1:你早餐吃了几个馒头?
一个,经常吃两个
b、经常吃一个左右。
c、经常吃不到一半或几乎不吃。
问题2:吃剩的馒头怎么处理?
a把它留下,等你饿了再吃。
当你吃不完的时候就扔掉它
收集和组织数据。结果如下:
一是9个人经常吃2个,占45%;七个人吃一个左右,占35%;基本不吃的5人,占25%;
2.对于吃剩的馒头,有8人(40%)被“扔掉”。
老师:统计学,我们分析:
第一,平时喜欢吃馒头的同学不到一半;
第二,吃不到浪费的同学将近一半!这种现象就是“果”。追根溯源,这个结果的“因”是什么?
第二个环节是讨论交流,重新认识馒头。
老师:同学们,当你们拿起馒头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气味吗?这个馒头好吃甜吗?你想过这个馒头是怎么到我手里的吗?里面有多少故事?那么,我们来追根究底,看看馒头的起源吧!
一、馒头是如何“精制”的?(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总结,形成答案)
A组:时间周期长。馒头是面粉做的,面粉来自小麦。秋天播种,冬天生长,春天成熟,夏天收获,结束了小麦的循环,然后进入加工厂,磨成面粉,然后去食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在热气腾腾的蒸笼里,“破茧成蝶”白白变成了肥肥的馒头。
B组:劳动强度大。馒头从田间开始了它漫长的“进化”:种植、管理、收割、脱粒、烘干、仓储、运输、加工、生产,最后一站是课堂。真是“谁知道中餐每一粒都是硬的”!
C组:参与者多。有农民伯伯,收割机师傅,运输司机,工厂工人,厨师,值班学生等。一个小笼包凝聚了这么多劳动者的心血,来之不易!
老师总结:这笔账一算,我就明白了,馒头小,来之不易。吃在嘴里甜在心里。馒头为什么这么甜?因为它经历了雪、雨、霜,因为它吸取了日月精华,因为它凝结了劳动者的汗水!所以,让我们感恩劳动者和父母。扔掉一个馒头很容易,但是做出来呢?价格真的太高了!那么,作为餐桌上的主食,馒头有什么营养价值呢?
二、馒头(小麦)的营养(读杜守兰)
小麦,中国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以来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本草》中提到:“小麦粉,补虚,固皮补身,厚胃,强筋。”小麦的营养价值很高,它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面粉发酵制成的馒头更容易消化吸收。主要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是人们补充能量的基本食物。馒头制作简单,携带方便,松软可口。有利于保护胃肠道。胃酸过多、腹胀、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的人,吃烤馒头会感觉舒服,症状减轻。
老师:同学们,馒头来之不易,是无数劳动者汗水的结晶。它食用方便,制作简单,营养丰富,为我们提供了生命的能量。我们有什么理由糟蹋这么好的食物?把吃不完的馒头扔掉是一种什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