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作文,为高三高四高考加油。

高三学生的鼓励--不败之花。

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或者确切的说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感受完整的串起来,让它们像绚烂的水晶一样挂在那里又不失原味的供你分享和理解。^

当我写下这个炎热的八月的第一首词时,突然注意到窗外开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的、白的,五颜六色,到处都是美丽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的?这种势头不应该只持续几天。

我不知道这些花今年是否开得如此美丽。如果是这样,我想我应该感谢他们。我能闻到空气中有很多甜甜的味道,突然蹦出一句很美的话:花开不败!花开不败。花儿是不败的!

我想我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给你讲讲这一年里发生的很多故事了。我想无论以后发生什么,我都不会忘记这一年的点点滴滴。

高三开学前一周,开家长会。那是一次非常严肃的家长会,没有人缺席甚至迟到。老师在那次会议上几乎调动了所有家长的情绪。高三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所谓“成功也是高三,失败也是高三”,无论以前的孩子多么辉煌,无论多么失败,班主任,一个瘦弱的小姑娘,靠在讲台上讲了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奇迹或邪恶的后果将在今年以黑粉色戏剧性地出现。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全区、全市的排名位置,学校精心制作了高一、高二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不得不承认那块表确实很精致。每门课的总成绩和标准排名都和年级里的平均分进行对比,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成绩图表,最后还有综合排名的具体分析。挤一张纸真的是煞费苦心。

父亲从学校回来一脸阴沉,情况和我估计的一样悲观:年级排名190。糟糕的处境。

“有希望。老师说,一切皆有可能。”父亲说他相信我,但我不知道我是否应该再次相信自己。然而,没有出路。我们是过河的棋子,不能回头。

我只有抽马追赶,才能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经过了11年的漫长准备期,终于到了拉开大幕,大打出手的时候了。我必须告别我散漫而不负责任的过去。

我在已经彻底输了的时候冲向战斗,但是战斗已经开始,我逃不掉了。

高三真的不一样。

如果说高三的人海战术的恐怖在这个恶魔出道之初还没有显露出来,那么高三带来的变化首先是心理上的。你的脑海中总会有一根弦,它一直都在,一直都在。当你在枯燥的英语课上,思绪悠悠飘出窗外;当你纯粹靠耐心做一道计算量巨大的“超低级”数学题时,你有丝毫参考别人答案的想法;半夜12点,强迫自己坐在桌前背诵“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当我的脑袋像小鸡啄米一样,琴弦“嘣”的一声传来震耳欲聋的声音:“高三,你怎么这么堕落!”然后,整个人都兴奋起来,紧接着就是心脏的狂跳,立刻壮起精神继续战斗。

高三伊始,几乎所有人都跃跃欲试,每个人都异乎寻常地坚决不考复旦交大。我在床头贴了一个大大的标语“杀复旦”,每天早起睡觉前喊几遍,增加自己的一点点信心。在高考的压力下,所有的梦想都被抽象成了我认可的神圣大学。那时候,只要听到任何关于复旦的消息,我都立刻兴奋和激动,仿佛一切都被那所学校耀眼的光环所掩盖。

我从来没有想到190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身边的同学似乎也没有意识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我们执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喊着“我要XXX”。那种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爆炸式的紧张感,不是高三以下的人能理解的。

高三第一次真正的大赛即将到来。

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一场我们以为准备好了却被杀得很惨的考试。我们的排名如老师所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班里很多以前默默无闻的同学就像黑马,一下子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上上下下,很多人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北大的校门确实够艺术,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那里感受到优雅。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一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面前都感到尴尬。

我是少数还抱有幻想的人之一。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这个词,也就是当时看来不可能的事情。按理说,高一高二在200-300之间不甘寂寞地徘徊,但高三依然保持着小势头的我,不应该对复旦这种国内顶尖学府抱有任何幻想。但天知道我当时怎么会有这么革命的乐观主义。我固执地抱着“每次考试我就前进50”的想法,又傻又骄傲。

后来事实也证明,正是因为我那种吓人的乐观,才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才让绝对不可能的事情逐渐实现了希望的曙光。

用残酷的事实打败年轻人脆弱的自信,是高三抛给我们的第一个杀手锏。

心理防线的牢固程度是我们能否打赢这场战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傻傻的坚持有这么大的魔力。我只是坚持复旦这个抽象的名字,保持了11年。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要换来这个小时候就有的美好概念,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我只是紧紧跟着,一遍又一遍的背。

我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用我的傲慢买了一点小便宜。其实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真的是一个好的开始。

有一次我去找班主任谈话,那个娇小可爱的女人般的老师看到我就轻声说:“我这次考得不错。下次再接再厉,华政可以大展拳脚。”我到现在也想不通当时为什么那么坚定大胆:“我要考复旦。”这位一向充满淑女气质的老师,掩饰不住自己的O型嘴。好在她很快就顾及到了我的感受,然后温柔的说:“那你就再努力一点。但是,有希望,有希望。”我傻笑着。桌子上有一束盛开的玫瑰,红得像水一样,生机勃勃地向上伸展。阳光斜射进来,让办公室在初秋变得温暖。

现在想来,老师的轻描淡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且不说她的话里有多少积极的成分,但那句“有出息”就像一盏明亮的灯笼,在随后的日子里一直挂在我的脑海里,加上那天桌上玫瑰花的馨香,感觉整个人都暖暖的。

接下来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的重复。

每天早上,我气喘吁吁地冲进挤满人的教室,背上书包,做习题,开始计算。日复一日相似却又不同的日子,如今已经被抽象成了永远写着密密麻麻数字的草稿纸,黑板上擦不干净的公式和习题,老师发自内心的提醒和永远飘在空中的粉笔屑。

男生的头发总是乱七八糟的,女生所有漂亮的衣服都简化成了整齐划一的制服。偶尔,我们会从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乱七八糟的纸堆里抬起分神的眼睛,看一眼最近抄的黑板上歪歪扭扭的通知,比如交多少钱,买什么书。日子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流逝。

在这种简单的环境中,同学们的幽默细胞被训练得异常敏锐。任何一件小事一旦被抓住,立刻被夸大,然后被扩大,然后吸引所有的轰动。某作家一篇关于“废话/废话/废话”的文章,居然引来全班拍桌大笑,砸桌捶腿。老师说这是高三综合症的一种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简单了,任何能激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高三的体育课,是唯一一个不能被学校占的课。体育课上男生经常打篮球打到能拧毛衣,女生踢羽毛球跳橡皮筋,玩得不亦乐乎。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间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把东西带到学校来玩。有一种“玩硬币”的儿童游戏特别受我们的青睐。在桌子上放几个一角的和一元的硬币,用几块橡皮搭一个球门,不管男生女生是不是都趴在桌子上又喊又笑,都玩得很开心。我自己也不明白,我们已经举行了成人礼,怎么还能如此容易满足和歇斯底里?

“该玩的时候好好玩,该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这是我们高三学生信奉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老师对我们喊道:“做你们该做的事。”我们没有其他书里上学的同学之间的勾心斗角。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很开心。再苦再无聊,我知道至少还有和我站在同一战壕的兄弟。没有在学校假装玩,在家里认真学习的同学。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准备那些虚伪的东西,没有人愿意那样做。坦白说,他们很不屑。

然后有一天,不知道谁在教室里放了一束新鲜的百合,粉色的香水百合,百合安静的味道在教室里徘徊了一整个秋天。我们在淡淡的甜蜜中漫不经心地计算着一天又一天,没有人关注那束天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深深地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准确表达我那个阶段的感受。可能是“脚踏实地”。我每天早起晚睡的时候还是会喊“杀复旦”,但是我不会一遍又一遍的说“复旦”。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把梦想藏在心里,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进步和荣誉是我们无法把握的无形之物,只有这一天才是我们看得见,握得住的真实的一天。我能看到我的同学和我自己在这种简单中一天天的付出着真正的努力,我的成绩也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上升,一点一点的进步。这种感觉,现在想来,真的很好。

与第一学期相比,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变化很大,增添了许多躁动和焦虑。第一轮梳理知识和第二轮系统掌握综合题已经告一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轰炸海战术接踵而至。

那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时光。课程设置改成了“自学+1+1超出语言数量”的可怕形式。

老师不再帮助我们在课堂上总结任何东西,而是只给我们一叠叠各种科目的模拟试卷进行课堂测试。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卷子。我们要做,分析,抽查每个区的每一种纸。还有其他城市和全国的各种统考试卷,还有历届高考试卷,甚至那些不知名的学习报的怪题都被老师收集起来给我们做了。一节课是小考,两节课是大考,全年级统一自习课是模拟考试。所有的试卷都是评分的,在老师打分之前,允许学生轮流给小测验打分。分数也因此成了这个冬春交替的冷热季节里最令人兴奋又不值钱的东西。

这是一个强大的刺激。

我的实际分数相对于我原来的想法是一个刺激,别人的分数相对于我自己的分数是另一个刺激,几个分数的大致趋势就是最大的刺激。我在这一天的刺激中渐渐变得异常麻木和刀枪不入,在一次次的打击中一次次“收拾老山老水”,在可怕的失败中锻炼和咬牙坚持的勇气和毅力越来越冷静,越来越。那是高三最难忘的一段日子。

检查和分析成了生活的全部内容。算算时间做卷子,修改分析,根据错题做练习,反复反复。我们把“今天回去做n篇论文”改成“今天回去做这本书”,推迟就寝时间,把闹钟设得越来越早。

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试卷,每天完成n次修改。

时间表涂得很厚,每次完成都用彩笔划掉。触目惊心的条条框框,试卷上大大的红叉,在每个黄昏和清晨都滴得到处都是,覆盖了学校和家庭里唯一能看到美丽花朵的小路。山一样高的黄页在发霉的空气中缓缓移动。有时候在家背的时候眼泪会掉下来,书会被扔出窗外。但是,只要我在复旦默念几遍,就会立刻平静下来。我带着沉重的脑袋和空白的心,我愿意把它埋在快要腐烂的房间里。我一遍又一遍地说“abcd”。坚持,坚持,我不明白一个习惯了邋遢的人怎么会突然变得这么认真和感动。

到现在,我还坐在空调房里舒舒服服的整理着高三的书本,还在佩服我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个大大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每一张半米高的纸都是精心制作,认真修改分析,还有一本字典厚达16的经典数学习题。每道题都有四五个解法,看了十几遍。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和怪异的春天,我用布满皱纹的手和粗糙的字迹一字一句地解出了心中那个神圣而独特的梦。我觉得这就是高三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成长是渴望和留恋的平衡。当它倒下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安慰那些没有月光的夜晚?——高

我非常喜欢老狼的歌曲。在那些日子里,老狼让我保持安静和放松。我觉得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给我的高三音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之下隐藏着涛声。

带着190人的耻辱,我怀着绝望的心情与现实做了最后的挣扎。我仔细看了看手里的重量,除了辛苦什么都没有。我想,每一个奋斗过的高三,都尝过这种堵截一切退路的狭隘之美,都在用心感受着最后情绪中的悲壮。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想象的复杂,让人受不了。

“保守,保守,更保守。”已经成为填报志愿的第一原则。

我的情况有点绝望。整个家庭的贫困背景不足以吸引任何一个有能力的人的关爱,他们的成绩也弱到喊不出来。虽然半年的努力换来了年级前80的略高位置,但往年190的阴影和复旦这个高不可攀的门槛,也让他们变得沮丧和无力。

最后连校长都说:“你只有30%的机会考上复旦。仔细想想。”

那几天,我的神经变得前所未有的脆弱,在无法实现的梦想和相对保险的倒退中摇摆和犹豫。

所以,我选择了放弃。我不敢让复旦只是存在于美丽童话般的文字里。我不敢用一个不自信的鸡蛋去碰那块坚硬的石头。我无法忍受失败后从天堂到地狱的绝望。在一致赞同的欢呼声中,我写下了想都没想过的校名,“背叛”二字在我脑海中炸开。

交完表,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偷偷去复旦校区坐了一下午,悼念梦想的破灭。复旦真的很美!铺天盖地的杜鹃花在校园里静静的醉人。只是衬托出了我想象中的庄严神圣的复旦校园。我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我不想,我不想一个12的梦想被一张薄薄的纸彻底打碎,我不想被一个“保险”的理由毁了我今年高三的拼命挣扎。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取代复旦在我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我真的以高分进入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坐在复旦门口哭一场能送来怎样的遗憾?

我知道那个酷热的周日下午,对我来说以为是坚持想法的胜利。现在回想起来,那天下午安静美好的复旦帮我做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重要决定。

最后,我终于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我要我的张志远手表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下回来,并郑重地在表格上填写了“复旦大学”四个激动人心的大字。那真的是我12年写的最舒服最美的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这么多年来,我凭自己的意志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也是最能体现我人生最初重量的决定。

我要我想要的,哪怕在现实面前受到重创,哪怕高考失利。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就像一个学生,在考场上败下阵来。

以后的日子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了。

拿到复旦的通知后,我终于忍不住去看那间熟悉的教室了。五楼南走廊的最后一个房间。高三的青春从这里流走。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不小心插在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浅绿的小碎花瓣散落其中,在风中轻轻摇曳。

高三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一点一滴,就像一朵色彩斑斓的小花,绽放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不是每一朵花都惊天动地,不是每一朵花都惊艳全场,不是每一朵花都可以结出丰硕的果实。但那些花真的在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开过一次,也确实留下了一些花开的甜蜜芬芳。这些花的影子,加上高三,就是我们今天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段难忘的经历会影响我们在未来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和决定。

花儿已经开放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罢,只要布鲁姆是无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