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州豆腐乳的吸引因素

重庆中部一座叫忠县的小城,它处在长江的上游,依山傍水的环境孕育了一方水土,更养育了一方水土上的人民。在这座临江而起的城市里,抬眼便是山、放眼便是水,这里虽比不上主城都市的繁华热闹,却自有一番恬静安然的味道。那里有四季常绿、望不到边际的山,有宽广辽阔、总停着船的江,有高高低低、漫山遍野都结着果的橘林,还有那余味绵长、咸咸糯糯、总让人忘不掉的豆腐乳。

文章图片1

每当有人问起,忠县有什么?得到的答案总是:“忠州(忠县又叫忠州)的豆腐乳可好吃呢!”毫无疑问,忠州豆腐乳已经成为了忠县的一张名片,是家乡和家乡人民引以为傲的存在。而它也不辱使命,在2010年,忠州豆腐乳制作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在2012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忠州豆腐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在,它也向着更远更长的未来大步前进着。忠州豆腐乳始于唐代,盛于清朝,距今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了。民国《忠州志》曾有过记载:“冬令严寒之际,以黄豆所制之豆腐,切成方形小块,置木架上霉之弥月,菌满涤以火酒,浸以黔盐入瓮封固约平年,启而食之,味极鲜美,尤以城外刘荣兴酱园所制者为佳,往来过客无不购之以佐餐者,每年销额较各货为巨。”如此说来,忠州的豆腐乳也算称得上历史悠久一词了。

文章图片2

忠州豆腐乳的制作工序很有讲究,从选料、清洗、浸泡、磨浆、滤渣、煮浆、点浆,到上榨、下榨成形、接菌种、划坯、培菌、腌坯、包装等,足足经过了十四道工序。先用颗粒饱满的大豆制成豆腐,然后压坯划成小的方块,均匀摆放在木架上等其发霉,进入前期发酵;随后再加上山奈、陈皮、丁香、广香、桂皮、白酒、食盐等原料配成的香料进行后期发酵;最后根据不同品种要求,加以其它调料形成风味各异的豆腐乳。严格的制作工序,也使得腐乳除了口感香淳之外,还蕴含了丰富的营养,更有健脾宽中、润燥、除湿的功效。

豆腐乳的制作手法虽然有些复杂繁琐,但在我们那儿却并不稀罕,几乎每户人家家里都有一罐有着自家味道的腐乳。这家的辣一点,做的偏川味;那家的甜一点,做的偏广味;又或者说不怎么讲究,胡乱做出来的,也总是带着鲜香。

文章图片3

我是一个不吃辣的重庆孩子,在旁人看来,我与火辣辣的重庆似乎是格格不入,但家乡的很多食物就算没有了麻辣的调配,也更多地保留了食物原本的味道。我小时候挑食、不爱吃饭,每每一到吃饭的点,家里人总端着一个碗满屋子追着我跑,但我很喜欢吃白味的腐乳,单是方方正正的一小墩,就可以吃下两碗米饭,我喜欢那种咸甜可口、醇厚细腻、让人觉得亲切的味道。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到了千里之外的城市读书,在外面待的时间长了,能吃到的东西也多了起来,少有机会吃到腐乳了。走了那么远的路,从长江边来到了黄河畔,吃过了那么多的菜肴美食,却再也没有尝到过那种小小一点就可以让人吃下几碗饭的食物,就如同离开家乡后的我,再也没有找到第二个故乡。

离开家的游子,对家乡总会有莫名的依恋和特殊的情感,远游的生活或许是自由的,但游子的心也总是残破的。对于席慕蓉先生来说,家乡是那支清远的笛、是那颗没有年轮的树;对于闻一多先生来说,家乡是翻腾在湖中心的白波、是翻腾在秧田里的绿波、是门外水车的轰鸣;对于余光中先生来说,家乡是那枚小小的邮票、是那张窄窄的船票、是那方矮矮的坟墓、是那湾浅浅的海峡;而于我而言,家乡就是时常怀念的那股熟悉又温暖的味道。

腐乳的味道被我留在了记忆里、也被我留在了心上,就像是长在掌心上的朱砂痣,或许会忽视,但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