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膊是什么因起的?怎么预防?

早搏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群相当广泛,包括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早搏是指心脏某一部位较基本心律提前发出冲动,而提早引起心脏的一部或全部除极,从而发生了心脏提前搏动,故早搏又称为期前收缩。早搏的种类:一般而言,除了发源于窦房结的窦性早搏属于正常且较少见外,其他常见的按部位的不同而分为三种:①房性早搏;②交界性早搏;③室性早搏。早搏的原因:早搏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成年人几乎100%都发生过早搏,但不一定都有心脏器质性疾病。引起早搏的原因可分为以下两大类:①心脏以外的因素,如紧张、激动、疲劳、缺氧、吸烟、饮酒、浓茶、咖啡、手术及其他各种应激情况均可诱发,某些疾病如感染、肠道疾病、胆道疾病或肾绞痛、甲亢、电解质紊乱或酸碱的失衡,以及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阿霉素等)等亦可诱发;②心脏病,可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心肌病、风心病、先心病等。临床表现:偶发早搏常无症状,频发早搏可引起不适,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这主要由于早搏后的心搏增强和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引起。有时患者会有心前区重击感、心脏停跳及头晕等感觉,触摸脉搏可有偷停现象。如早搏频发、代偿间歇过长或触发其它快速性心律失常,则可出现黑矇及晕厥症状。早搏的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症状、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处理:①寻找诱因,对于心脏以外的因素引起的早搏,待病因一消除,则早搏可自行消失;②排除心脏病,可进行相关检查,如: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及冠脉造影等,如有心脏方面的问题,则进行针对性治疗;③早搏本身的处理,对于房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通常无需治疗,如有明显症状,可予镇静剂、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等治疗,对于室性早搏治疗,如无症状且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则无需治疗,确有症状而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可予以药物治疗,镇静剂、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为常用药物,其主要目的在于减轻症状,而不是早搏的完全控制,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射频消融治疗。对于早搏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通常只需处理心脏病,必要时可予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胺典酮和利多卡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