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值的测定方法
(1)指示剂颜色的细微变化难以分辨,导致测量误差较大,特别是在较暗或混浊的油中,个体间的终点判断差异增大;
(2)需要大量油样,中和滴定时间长;
(3)检测低酸值油脂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低;
(4)该方法需要大量的化学试剂和药品,复杂的溶液配制和酸碱滴定程序,难以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食用油酸败产生的游离脂肪酸与试纸上的试剂反应,然后根据试纸的颜色变化与标准比色块进行比较,从而判定食用油样品的酸败程度。
杨力等人开发了快速比色法测定食用油酸价。该方法利用食用油酸败产生的游离脂肪酸与试纸中的pH试剂反应,试纸的颜色变化反映食用油的酸价变化。但这种试纸法存在稳定性差、误差略大的缺点,一般只适用于定性或半定量检测。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提高酸价试纸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以提高其准确性和稳定性。该方法在食用油酸败的快速检测和现场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陈曼等人用0.15% (w/w)的酯酶在印度℃的恒温水浴中酶解天然棕榈油,并制备不同游离脂肪酸浓度梯度的棕榈油。利用近红外光谱扫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校正模型,可以得到棕榈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该方法测定速度快,总分析时间为5分钟,环境温和。
艾哈迈德·a 1-阿拉威等人开发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1皿)快速准确地测定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该方法重现性好,与传统滴定法拟合性好。虽然近红外光谱法有很多优点,但仪器昂贵,需要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标准样品光谱特征与被测组分含量之间的数学模型。该方法用于食用油酸价的测定。电位滴定法是一种经典的分析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离子选择电极的迅速发展为电位滴定提供了一批良好的指示电极,提高了灵敏度和选择性。电位滴定法测定酸度或酸值的准确度比一般滴定法高,更适用于有色溶液、浑浊溶液或无合适指示剂判断终点的滴定分析。
测量原理是将指示电极(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插入油样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其电动势与溶液的氢离子浓度有关。测定酸值时,在用标准碱溶液滴定油样溶液的过程中,用pH酸度计连续测量溶液的mV值(或pH值)。随着滴定剂的加入,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因中和反应而不断降低,因此指示电极电位随之变化。当滴定终点临近时,指示电极电位会突然升高,测量的mV(或pH值)会突然改变。然后,从测量的mV值(或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