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年习俗有哪些?
除夕前一天,客家人会用大木简蒸“年饭”,也叫“年饭”。祭祖时要在“年饭”里插12双筷子和12个大蒜(闰年要加一双筷子和一个大蒜)。
烧纸钱买橘子、柚子等。,有的还要放几个银元(意思是有饭吃,有钱花),那“过年饭”就要拜好几天。第三天早上,“年饭”会重新蒸熟,全家人一起吃,寓意“岁末有余粮”。第五天“年饭”吃完后,就开始往锅里放新米,煮新米。
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客家人也叫“除夕”。正月初一,即农历年的第一天,俗称大年初一,与初二、初三并称春节。客家新年包括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
从新年开始到除夕,客家家庭收起农具,忙着去集市置办年货。家家户户开始做糯米蜜饯,炒糯米蜜饯,做糖饭泡,做面条,做烧饼等糕点迎接新年。其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尘”,以示除旧迎新,让家庭焕然一新。
在正月初一的午夜,人们争相烧香放炮迎接新年,这被称为“抢春”,认为你起床越早,今年的祝福就会越好。居士掀起开门器,往“吉利”方向走,叫“行”。早上穿新衣,先拜祖先,后拜长辈,说“恭喜发财”。男人带着小男孩用篮子准备茶、酒、鱼,用于祭祀大众和龙神;孩子们邀请大家一起赶着牛进山,一路放鞭炮送,叫做“送春牛”。
素食早餐(赣县王母渡地区全天吃素)意为健康饮食一年,意在避灾保健康。在那一天,大人和小孩玩一整天,但是不允许他们走出家门。尤其是不允许小孩坐在别人家门口台阶上,女人们在太阳下或者自家天井里打毛线,拿鞋底、鞋垫,休闲聊天。男人打牌或者数豆子,小孩喜欢放鞭炮。整个村子非常热闹。
第二年初二,开始走亲访友拜年。新年第一眼,就互道“恭喜发财”。旧社会,一个大人带着孩子过年。旧时,长辈给长辈下跪,长辈给孩子红包,说一些吉祥的祝愿。压岁钱的数量根据血缘关系和友谊的不同而不同,给多少也不同。
客家地区流传着一句话:“吃了七种菜,大家就打零工”,意思是吃了七种菜,就要开始工作,所以大年初七吃七种菜,其实是年后的奠基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