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唐诗宋词
立秋的唐诗宋词如下:
1.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杜甫《立秋》
赏析:“流火”代指农历七月,仍然是较热的月份。从立秋日开始转变,暑热渐退,秋风开始蠢蠢欲动。云际天空开始收敛夏日的色调,树叶间秋声已动。一句话,秋天的脚步近了!暑气悄然褪去,是谁惊动了秋风,带着凉意缓缓而来?
秋高气爽时,天空已染上秋天的风韵,而潇潇落的木叶的声音,则是秋天的声音。夏色渐收,木叶潇潇,一叶知秋,秋意绵长。这首短诗写得极美,一惊一收一动,写出了夏去秋来的韵味。
2.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
赏析: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
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