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三绝是什么?

外省人来我省省会天津,往往会指名道姓,想吃“狗不理”。他们一直认为狗不理是代表天津特色的名吃。

没错,天津卫确实有“三绝”,分别是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但是这些东西,真正的天津土著根本不吃,连看都不看。

如果你想走在天津卫的大街上,随便拦住一个天津人,你应该问他:“好吃吗?”

他保证连博尔都不打,就跟你说:“还能有什么,煎饼果子!”"

听着,这是正宗天津人最标准的回答。要回答“贴饼煮小鱼”“嘎巴菜”“煎饼卷一切”可以通过,但只有“煎饼果子”能给满分。

如果非要在天津卫吃煎饼果子,就得吃那种两个灶眼的拉杆箱。先问:“要不要葱花?”

等绿豆粉铺开,再加一句:“要不要辣椒?”

最后我问:“你要饺子还是饺子?”

如果有,恭喜你吃到了正宗的天津味煎饼砂囊。

另一方面,如果你想判断吃煎饼的人是不是天津人,请闭上眼睛,看着他们的手。如果带鸡蛋去煎饼摊摊煎饼,就不要详细问了。十个里面至少有九个是天津本地的,另外一个在罗马。

我自己不带鸡蛋去煎饼摊——“你不是喜欢做炒锅吗?”

要给点经验,你得去天津卫的旅游宝地——古文化街,听听那些字正腔圆,把“嘎巴菜”叫做“锅巴菜”;或者那种口音里面没有辅音,你最好不要站在它前面,因为你肚子里吃的东西不正经。无论是果肉、茶叶、老豆腐、煎饼果子、嘎巴菜,甚至是大饼,一切都散发着商业的气息,只是少了些烟火气。可以放心大胆吃,但绝不是“天津味”。

想吃天津风味,就得当个角落里的拉杆箱,或者藏在闹市的“狗粮馆”。不在乎环境,在乎的是味道。叫“老爆三”、“单筋”、“醋胡子”。嘿,伙计,别这样。

白话了大半天,我要说什么?我想说说煎饼果子和蒲松龄的关系。

此言一出,朋友说:“别玩了。蒲松龄是山东人。跟你们天津魏的煎饼果子有什么关系?”不要像那个韩国人一样。别担心抓到他。你自作多情了。我们都是千年老狐狸,不玩连载了。"

不,不,如果你这么说,你会很年轻。煎饼果子和蒲松龄真的有关系。不信就听“大狮子”的,然后跟你瞎扯。

也就是说,三百年前,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先生,在康熙年间写了一篇煎饼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