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张岱的诗词

 轶事典故

著名美食家

明中叶以后的商业活动,空前繁荣。不但货物种类繁多,且谷布丝棉、盐糖茶酒等日用消费品的比重上升,以致交换的领域,从地方市场走向跨区域市场,甚至远达海外。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方面提高了城镇生活的水平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则扩大了人们的眼界,以致饮食消费尤其惊人。于是富豪之家的穷奢极欲,文人雅士的精究饮食形成风气,集两者之大成的张岱,在他的《陶庵梦忆》里,用了不少篇幅记述了自家的饮食生活和饮食品。

自称“越中好吃的人没有超过我的”张岱,喜欢吃各地的特产,但是不合时宜的不吃,不是上佳的食物不吃。比如:“北京的一定要吃苹婆果、马牙松;山东的一定要吃羊肚菜、秋白梨、文官果、甜子;福建的一定要吃福橘、福橘饼、牛皮糖、红腐乳;江西的一定要吃青根、丰城脯;山西的一定要吃天花菜;苏州的一定要吃带骨鲍螺、山楂丁、山楂糕、松子糖、白圆、橄榄脯;嘉兴的一定要吃马鲛鱼脯、陶庄黄雀;南京的一定要吃套樱桃、桃门枣、地栗团、窝笋团、山楂糖;杭州的一定要吃西瓜、鸡豆子、花下藕、韭芽、玄笋、塘栖蜜橘;萧山的一定要吃杨、莼菜、鸠鸟、青鲫、方柿;诸暨(今浙江诸暨)的一定要吃香狸、樱桃、虎栗;临海的一定要吃枕头瓜;台州的一定要吃瓦楞蚶、江瑶柱;浦江的一定要吃火肉;东阳的一定要吃南枣;山阴的一定要吃破塘笋、谢橘、独山菱、河蟹、三江屯蛏、白蛤、江鱼、鲥鱼。"而且不管多远,只要是自己想吃,就不惜时间去品尝,如不一一弄到手,绝不善罢甘休。

而且,张岱善于吃蟹,他认为食物不加盐、醋的,够滋味的就是河蟹。河蟹到十月时更加肥大,连蟹足都有很多肉。尤其足壳里面的蟹黄、蟹膏厚实而实惠。因此,他每年一到十月时节,就与友人举行吃蟹会,所搭配的菜色,则是肥腊腊鸭、牛乳酪等,在蔬菜、果品上则搭配兵坑笋、谢橘、风栗、风菱,饮品上则是兰雪茶。

巧对对子

陈继儒是晚明山人群体的领袖,声名远播。他与江浙士林联系紧密,他的生活方式、文艺著述对晚明的士人都有导向意义。张岱祖父张汝霖与陈继儒交情深笃,万历三十三年(1605)张汝霖赠给陈继儒大角鹿,眉公携至西湖,竹冠羽衣,往来于长堤深柳之下,见者称羡不已,眉公因此又号“麋公”。这样的馈赠显得十分风雅。陈继儒说:“肃之与余称三十季老友,而素心遥对,杖屦诗酒,呼吸相通”。万历三十年张汝霖带六岁的张岱到杭州拜见陈继儒,这次经历给张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终生难忘:

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跨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张岱的对句与眉公的出句对偶工整,还带着几分揶揄嘲讽,眉公不以为忤,反称赞张岱敏捷的才思,在这样的细节中显示了洒脱的胸襟和气度。

童年的记忆是深刻而坚韧的,就像埋入地下的一粒种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芽、开花、结果。眉公是当时的大名士,交际酬酢繁忙,他的记忆里并没有留下这件事的痕迹。到崇祯元年,他对张岱已毫无印象,这一年张岱写成《古今义烈传》一书,托友人请陈继儒作序,童年时代的美好记忆使他对眉公一直充满敬仰之情。虽然他与陈继儒直接接触很少,但在晚明的时代氛围中,陈眉公对于张岱来说并不遥远。在张岱的心目中,陈眉公是一位值得效法的前辈。张岱对陈继儒的风度和文章了然于心,他自己的诗文随处可见受到陈继儒影响的痕迹。陈眉公的形象已进入张岱意识的深层,参与了张岱思想的建构和人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