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的春节习俗
包饺子,贴年画,放鞭炮,走亲戚,跳秧歌,踩高跷...滨州俗话说,勤劳的人都是“半夜起床”,除夕夜要保持清醒,早起,忙碌,但这是一个快乐的“半夜起床”,村民们也慢慢开始属于他们的“狂欢”。
“秋收结束,柴禾归垛,粮食归仓,农耕文化开始猫冬。在滨州的村子里,是腊月的年关。”韩克顺介绍,腊月的第一个集市叫“年集”,人们开始置办年货买衣服。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据说是家里的“灶神”。常年待在厨房的灶神要“报这一家一年的得失。”这天的第一道菜,饺子,要敬灶王爷,请他“天上说好话,地下送好运。”
腊月二十五“扫房子”,26个馒头,27个馒头,28个煮肉,29个炸丸子,炸鸡和鱼。腊月下午贴春联,晚上吃肉馅饺子。
“大年初一,四五点就得起床。男人们去放鞭炮,点蜡烛,打理院子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谷仓、鸡舍、狗窝。女人要包饺子,饺子是素的,意思是第一天素净。没有风箱,没有噪音。这柴火不能用木头烧,却一根一根的长出稻草。重要的是火不能断,也就是家里的香不能断。”
饭后要在村里拜年,先在“一院”,然后全家的年轻人在村里拜年。韩克顺老师解释说,拜年不仅是人情的加强,也是很多小矛盾的解决,寓意“笑口常开,感激恩仇”。
初二开始走亲戚。“惠民习俗一般是第二年初二去娘家,因为母亲是至亲。初三去阿姨家;第四天去姨妈家;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一般“不准搬出”;第六天,新女婿上门;第八天,老女婿上门了。
在农历九月初九和初十,是乡村娱乐的时间。哪个村的秧歌最“热闹妖娆”,哪个村最有面子。正月十二,举行胡姬书展。这一天,鼓手们在姬胡镇的街道上互相打斗。十五那天,孩子们会打灯笼,推灯笼,大一点的孩子会自己做火把,在村子里“救火”。
“过了二月二,年就完了”。农闲意味着“精神上的忙碌”,这种一年一度的“忙碌热闹”也意味着新的一年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