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有哪些历史文化?

佛山古称季华之乡,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人文历史起源于禅城区石兰街。大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着西江和北江来到这里繁衍生息,以捕鱼和制陶为业创造了原始文明。唐代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城内塔坡岗上发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为佛教之地,故立石表将季华乡改为“佛山”,又称“禅城”。

唐宋时期,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非常繁荣。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岭南重镇,商人众多,工商业发达。它曾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镇、河南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为世界“四大名镇”。陶瓷、纺织、铸造和医药四大工业在南方蓬勃发展。清朝末年,佛山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成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口厂”。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佛山是著名的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州纱线中心、岭南医药中心、南方铸造中心和民间艺术中心。

佛山是“华南陶都”,其陶艺有着7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古就有“石湾洼天下第一”的美誉。南丰古灶建于明朝郑德年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烧柴龙窑。400多年来代代相传,被誉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荣获“中国陶瓷之都”称号。

佛山是粤剧《南方红豆》的发源地。粤剧艺人的别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组织机构琼花会馆由此诞生。民间自发组织粤剧唱“私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经久不衰。每年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让佛山呈现出“夜泊红船,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佛山是“岭南医药之乡”。古代的方正药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产品齐全,可分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类。它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备的中成药,涌现出“黄香花”如意油、“凤杏”药酒、“元极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工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佛山铸造的锅、盘、钟、塔闻名全国。到了明朝时期,佛山的铸造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华南地区的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铸造的大炮在抵御外敌入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珠三角民间艺术的摇篮,孕育和保留了秋景、舞狮、舞龙、龙舟说唱、赛龙舟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和民俗。秋色、剪纸、木版年画、陶塑、灰塑、砖雕等传统手工艺品精美独特。2005年底,佛山参与申报的舞狮、粤剧、龙舟说唱、佛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石湾陶塑技艺等6个项目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古以来,佛山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自唐宋以来,广东共有九位状元,佛山占第五位。在明清时期,它是一个“既有气又有气标准的人文国家”。近代诞生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政治活动家张、戴鸿慈、谭平山、何香凝、罗登贤、邓培,民族实业家陈启源、简、简玉洁,科学家詹天佑、邹,作家吴,粤剧明星、马师曾,武术大师梁赞、阴环、李小龙,著名医生等。

近年来,围绕文化名城建设目标,佛山推动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融合,塑造开放包容创新的佛山文化形象,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品牌。成功举办亚洲文化部长论坛和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第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艺活动。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处于全省、全国先进水平,多层次配套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广东粤剧大剧院、广东粤剧博物馆落户佛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落户顺德。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会、佛山市孔雀画廊音像电器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禅城区石湾镇街道获评“中国魅力名镇”,三水区大旗头村、顺德区碧江社区获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佛山旅游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佛山祖庙、西樵山、南风古灶、清晖园、皂屏山、南国桃园、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庙集古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的殿堂”;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两大名山”之美誉;顺德清晖园和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屏山是佛山最高峰;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三水荷花世界是世界上品种资源丰富的大型荷花生态园。这里有李东华、康有为故居、宝林寺、芦苞祠堂、黄飞鸿纪念馆和李小龙纪念馆,让游客领略独特的岭南文化。目前,佛山以历史文化、南国武侠、商务会展、工业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美食、美化家园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方兴未艾。

佛山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是珠三角的“美食之乡”。佛山是粤菜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吃在广东,学在佛山”的美誉。佛山一直以其丰富的民间食谱,众多的餐馆和餐厅以及出色的烹饪技巧而闻名中外。2004年,顺德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厨师之乡”。为推广佛山的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间举办的“佛山美食节”已成为集美食、旅游、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盛大旅游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