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保鸡丁里的宫保是地名还是人名?
宫保鸡丁里的包公既不是地名,也不是人名,而是官名。
宫保鸡丁的创始人是丁宫保。“宫保”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丁宝桢死后皇帝给的一个正式名称。丁宝桢(1820 ~ 1886),贵州平远府(今织金县)牛场镇人,清代咸丰年间进士。历任越州、长沙知府,后升任山东巡抚、四川巡抚。他执政20多年,政绩斐然,名垂青史。成为清末贵州又一名臣。
最被国人称道的是他在同治八年(1869)任山东巡抚时,杀死了慈禧太后宠信的大太监安德海,表现出极大的智慧和勇气,天下百姓无不欢欣鼓舞。这件事还被后人编成剧本《丁文成灭奸》,受到了人们的称赞。丁宝桢死后,谥号“至诚”,后被当朝皇帝册封为太保亲王。太保太子的称号被人们称为“包公”。
宫保鸡丁的美食趣闻。
宫保鸡丁是清代山东巡抚兼四川巡抚丁宝桢所创。他很会做菜,喜欢吃鸡肉和花生,特别喜欢吃辣。他在山东做官的时候,命令他的厨师把鲁菜“酱爆鸡丁”改成麻辣炒菜。后来任四川巡抚时,将这道菜推广开来,创造了一道炒鸡、红椒、花生的美味。
这道美味的菜肴原本是丁的私房菜,但后来以宫保鸡丁而闻名。所谓“包公”实际上是丁宝桢的荣誉称号。丁宝桢统治蜀国十年,取得了许多成就。他死于光绪十一年。清廷为表彰他的功绩,追授“太保亲王”。
“太保太子”是“宫中珍品”之一,所以为了纪念丁宝桢,他发明了这道菜,取名“宫保鸡丁”。因为这道菜流传如此之广,所以各地都有很多不同的做法,甚至还有把鸡丁变成肉丁的“宫保肉丁”。宫保鸡丁传到西方后,西方人也根据自己的口味做了一些改良,使之成为符合西方口味的“西式宫保鸡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宫保鸡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