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广西三月三节日的由来和习俗。欢迎借鉴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
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三月歌会”或“三月歌会”,是壮族的传统歌会。壮族每年有几次固定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日、四月八日、八月十五日等。,其中三月三日是最盛大的。
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春回大地,春日移影。在中国的一些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以各种形式庆祝这个传统节日。三月三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上巳节”(古代农历三月初一称为“上巳节”,又称“休者节”),是周朝华夏人祈福消灾的节日。上巳节的原意是基于巫术信仰的求婚求生育的习俗活动,后演变为我国古代男女相恋的歌节。在汉代,三月“上集”被定为一个节日。魏以后,上思正式定为夏历三月初三。
①春楔,作为每年年中的重要节日。到了晋代,上思秀吉已经演变成一个春游和水边宴饮的娱乐节日。宋元时期,最后一次春游逐渐让位于清明节,楔形游戏也不限于三月三。广西三月三,有些地方也叫“三月三歌会”,是壮族的传统歌会。在一些地方,祭祖和拜山是传统节日,有不同的风格、起源和习俗。
关于壮族“三月三”歌会(或称歌会)的起源,有几种传说:先是传说唱歌可以娱神、消灾解难、风调雨顺,后来发展成为定期的三月三歌会。第二,很久以前,有一对从小相爱的青年男女。他们非常擅长唱民歌,他们的爱用民歌来表达。但由于家人反对,两人无法结婚,于是两人双双坠入爱河。为了纪念这对忠实的夫妇,年轻人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集中演唱民歌,逐渐形成了三月三歌会。第三,在唐朝,一个叫刘三姐的仙女唱民歌赞美劳动和爱情,揭露富人的罪恶。于是,富人们怀恨在心,在她上山砍柴时,派人砍断藤蔓,致使三姐坠山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仙女,在农历三月初三,也就是三姐去世的那一天,唱了三天三夜的山歌,歌会就此形成。
二十四说,古时候一户人家有三个漂亮的女儿,来求婚的人络绎不绝,父母却不喜欢。后来父亲想了一个主意——让向我求婚的后代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谁就娶漂亮的女儿。结果,通过唱歌,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合适的丈夫。从此,唱歌成了雄性求偶的一种形式,并发展成了一种集市。
(3)这些传说,虽然正史没有记载,但符合历史唯物主义。
在传统的三月三歌会上,世界各地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歌会。有些人在山洞的斜坡上举行歌会。有的在村头设歌厅,接歌手。一些人在公路和乡村举办歌会。在许歌周围,商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数以千计的男女老少从方圆数十里外赶来参加规模更大的歌会,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据初步统计,全区642个歌会中,以3月3日为歌会日的有96个,占14%。分布在东兰22处,武鸣县20处,都安19处,忻城7处,马山、龙州6处,巴马5处。桂西很少,靖西县只有两个。
④三月三传统著名歌会有杨纳武鸣县、卢晓宁武、东兰三卡坳、马山永州、巴马潘阳河、靖西花东、绵山、都安姬发、融水三坊、新城三峰、宜山下涧、柳州玉峰山。传统歌会上有比赛歌和欣赏歌;也有青年男女以歌会友,摸蛋,谈情说爱,互赠信物,以物作爱。此外,还有抛绣球、摸鸡蛋、表演壮剧等娱乐活动,男女老少在热闹非凡的节日气氛中度过。
一些当代的三月三歌会每年都由政府定期举办。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武鸣、巴马、隆安、环江、柳江等县每年都举办歌会或壮族三月三旅游节。如武鸣县从1985开始,每年都会举办“三月三”宋庄节,活动有千人表演及比赛、第三届广西歌王大赛、全民体育比赛、广场文艺演出、旅游美食节等又如上林县,自200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三月三“石门龙母节”。除了官营,更多的人自发组织开展三月三山歌节。如柳城县雅山景区、荔浦县五灯村、凤山县泡里乡坡心村、长洲乡白乐村八龙村、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乡方村、鹿寨县平山镇都史村等三月三歌会不仅在广西举行,在其他地方也有。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壮族人民每年也举行各种形式的三月三活动。上海是最大也是管理最好的城市。自2009年以来,我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系列活动,即“广西三月三歌会唱响大中国”。是真的:祖国处处闻歌声,浪漫歌声弥漫神州。
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会,也是广西汉族、侗族、苗族的传统节日。在汉族地区的城市玉林,近年来民间也自发举办三月三歌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三月三歌会响彻南流江。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福禄苗族乡,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会举行抢花炮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29届民族传统花炮节,是侗族乡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已有300-400年的历史。节日期间有传统龙狮表演、芦笙踩堂、侗族民歌、民歌、彩调、桂剧、侗乡电影、侗戏、传统评书、篝火晚会等多种表演。此外,还有千人饮茶、斗鸡、斗鸟等表演,以及奇石展、民族服饰展、商品展销会、董香油茶等美食展。
广西的“三月三”不仅是歌节,也是壮族先民的扫墓节。那一天,广西西部的崇左、百色等市县的壮族同胞家家户户都举行盛大的年度祭祖扫墓活动。所谓扫墓,就是所有的家庭和家族,都把注意力放在墓地里祖先的坟墓上。桂西南壮语称扫墓为“参坟”或“碑坟”。清明节是壮族每年最隆重、最庄严的节日。人们认为农历三月初三是最重要的节日,远方的人会回老家扫墓。这一天是一年中最多人聚在一起的一天。在壮族民间流传千年的辽歌中,《三月歌蒸黑米拜山》唱道:“三月初三,家家蒸黑米,给我一两个团拜坟山。”这是壮族三月三扫墓习俗的记录。壮族扫墓,内容非常丰富。通常,年轻人和老年人带着祭品来到墓地,他们的仪式主要包括除草加土、修整墓地、烧香上坟、献祭、跪拜敬酒、烧钱、挂钱、放鞭炮和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每当清明节的时候,桂西大地都是山野覆盖,坟前挂着钱,鞭炮响个不停。它不仅是一年一度祭祖的聚会,也是春天的郊游。
五色糯米是壮族人在三月三祭祖的必备祭品。关于三月三五色糯米饭的来历,有四种传说:一是源于壮族传说中的小蛇化龙。小蛇有五种颜色:黑、红、黄、紫、白。因此,为了纪念这条小蛇的孝心,人们在3月3日用枫叶等各种植物将糯米染成五种颜色,与白糯米一起形成五种颜色。二是纪念壮士魏的。魏被地主迫害致死后,壮族人经常带糯米去祭拜他的坟墓。有一天祭奠的时候,突然狂风暴雨,雷声隆隆,坟上各种植物的汁液都掉进了糯米里,把糯米染成了五颜六色。魏破土而出,变成了一条龙。第三,一个孝顺的小伙子,每天上山打柴,都背着残疾的母亲照顾他。但是山上的猴子总是拿走小伙子给妈妈准备的饭团。为了不让妈妈挨饿,小伙子试着用枫叶给饭团染色,饭团始终没有被猴子抢走。后来,人们用各种植物给饭团染色。第四,一对年轻夫妇听到箩筐里各种五谷抱怨各种植物都有漂亮的花和衣服穿,米的颜色单调难看,于是在三月三摘各种植物,煮糯米饭,讨好五谷之神,年年丰收。从这四个传说来看,它们的主题分别是感受祖先的功绩、孝敬父母和祈求粮食丰收。这些主题是壮族人民祭祖的重要内容,所以五色糯米是三月三祭祖中不可或缺的祭品。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
有学者将三月三祭祖扫墓节的起源归纳为两种:一是壮族蛇图腾的祭日。关于这方面的考证,邱震生先生在《壮乡蛇故事考证》一文中有所论述。他认为“壮族人对三月三的崇拜其实是一种蛇神,来源于蛇图腾的祭祀日”。左江地区和大明山地区有一种说法叫“三月三,龙柏山”。壮族民间有两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桑卡寨的村子,住着一个叫李体士的壮族老人,他以挖山打猎为生。他辛辛苦苦养了一条白蛇。后来,蝮蛇长大了,蜕了一层皮,变成了一条大龙,离开了老人。老人去世,大庆龙飞回来吊唁,老人的棺材埋好了才飞走。之后每年的三月三日,大青龙都会飞回来给老人扫墓。村民也来陪读,《三月三,龙柏山》代代相传。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说一个孤寡的老母亲养了一条五花蛇(壮语叫特曲,意为短尾人)作伴。她去世的那天,图尔库刮起了大风,把老人的尸体送到了岩石上埋葬。之后,特曲每年三月初三来扫墓。其实这是蛇图腾的祭祀日。二是祭祀雷神。秦先生认为三月三来源于祭祀雷神。龙胜壮族有三月初三杀猪祭拜神农的习俗;这一天,云南文山的壮族人会祭祀雷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也叫雷神节。《布洛陀》中也记载了对托尔的祭祀。
为什么三月三,广西有的壮族地区是葛卫节,有的壮族地区是清明节?邱震生先生的回答是:由于人们对蛇图腾的意识已经淡化,3月3日的蛇图腾祭祀日逐渐变成了举行歌会的日子,以至于后人根本忘记了这原本就是蛇图腾的祭祀日。梁教授也认为其实起源于“三月三祭祖”笔者认为,三月三清明节的“根”源于壮族的蛇图腾祭祀日,吸收了中华孝文化的精华。正如翁教授所说,三月三上巳节从先秦到唐代非常繁荣。自宋元以来,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三个节日呈现出融合、混淆的趋势。最后,寒食已并入清明节,上思已隐入清明节。清明在传统节日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对外表现为祭祖、扫墓,但内在仍然是求偶、试婚、求子的内容。上巳节从汉族的中心地区退到了周边地区,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留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因此,民间智慧和民间力量是保护传统文化的根本。
进一步阅读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为展示民族文化魅力、促进经济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凝聚发展动力而打造的盛会。每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全区共举行65,438+0,000多场庆祝活动。
节日活动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百色、河池、崇左、来宾、钦州、防城港等少数民族地区和梧州、玉林、贺州等部分汉族地区。多年来,这些地方的各族干部群众一直有把“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民族传统节日并放假的愿望。近年来,自治区100多名人大代表和CPPCC委员提出建议和提案,要求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国家法定假日,并给予放假。特别是在2013自治区“两会”期间,32位NPC代表、32位CPPCC委员分别提交了相关建议和提案。
自治区党委、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将“壮族三月三”定为广西传统节日,放假两天,这将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广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广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也是顺应民意,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结果。
民族文化
自治区政府作出决定:“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少数民族的习俗节日。2014起,广西全体市民壮族三月三日放假两天。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于2065438+2004年10月7日召开,已基本审议确定《壮族“三月三”两天放假办法(草案)》。
决定放假两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节假日展示少数民族图片办法(草案)》适用于自治区所有公民。《办法(草案)》称,两天假期可与周六、周日合并形成小长假,可满足广西人祭祖等相关活动的要求。
它被称为“壮族三月三”,因为它是广西各族人民的习俗节日,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为体现节日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节日作为壮族自治区的民族特色,节日名称应冠以广西主要民族的名称,即壮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