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荷花的古老传统

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中国从漫长的奴隶社会进入封建时代——西周。荷花也是在这一时期从湖泊沼泽的野生状态进入人们的田间池塘。《周树》载“齐泽已尽,莲藕已掘。”可见当时的野生荷花已经开始作为食用蔬菜。春秋时期,人们给荷花的各个器官起了专有名词。我国最早的字典,汉初的《尔雅》记载:“莲,莲,其茎茄,其叶,其原密,其画莲,其实莲,其根莲,其中莲子,即莲子。”对荷花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概念。

荷花以其实用性进入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同时也以其绚丽的色彩和优雅的魅力渗透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对荷花的描述:“山中有芙素、姬、荷花。”“有一颗狠毒,就有一朵莲花。”荷花作为一种观赏植物被引进并种植在花园池塘里。它最早建于公元前473年,是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今苏州灵岩山)为他心爱的公主赏荷而建的。春秋时期的青铜工艺珍品“莲鹤方壶”(高118 cm,故宫博物院藏)从艺术方面反映了荷花在时代精神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此工艺宝器取材于真实自然,莲花纹概括形象,龙与苍蝇跃动。可见莲花与神化的龙、螳螂、仙鹤一样,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崇高圣洁的象征。

秦汉以前,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劳动生活水深火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混战局面。在这个大一统的帝国中,莲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农业、经济、医药、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

汉代是中国农业空前发展的时期,对荷花的栽培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汉代以前,中国所有的荷花品种都是单瓣红莲。魏晋时期,出现了重瓣莲。

自西汉以来,我国官私商业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地区的商品种类,对荷花的传播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的特产莲藕通过这些中心市场进入北方,从根本上扩大了荷花的分布区域,使北方人民进一步认识荷花,了解荷花,从而大大提高了荷花的栽培技术。北魏贾思勰写的《齐·姚敏书》中有“种藕之法”:“初春挖藕种于鱼塘泥中,然后有莲花。”;还有一种“种莲子”的方法:“八月九日,若莲子又硬又黑,就在瓦上磨莲蓬头,使皮变薄,用熟泥封死,如三指长、二寸长,使莲蓬头被磨尖,泥干后抛在池中重泥下。皮肤自然薄,容易长,很快就出来了。如果不磨,皮会又硬又厚。可见当时中原南北两岸的荷花栽培技术相当高超。

自秦汉以来,中国医学开始了新的发展。汉代的神农在品尝了各种草药后,总结出一套治疗疾病的良方,即《本草经》,又称神农《本草经》,其中记述了莲藕的药用和保健功能。东汉乔县人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神医。手术前,他先给病人服麻沸散使其昏迷,切开腹部背部缝合伤口,最后敷上莲藕皮制成的膏药,四五天即可痊愈。荷花已成为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西汉时期,乐府歌逐渐流行,产生了许多优美的采莲歌谣。其中采莲歌(又名采莲人、湖边采莲人)等,舞者身着红衣,身穿昏裙,乘莲花船,手持莲花,载歌载舞,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我国最受欢迎的传统民间歌舞之一。

南北朝时期,莲瓣数以千计。朱自清曾写道

隋唐以后,荷花的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诗词、绘画、雕塑、工艺品等荷花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饮食文化中,荷花进一步成为人们保健的名贵滋补品。与此同时,荷花以其多姿多彩、雍容华贵的外观走进了私家园林。比如长安城外的东南角,秦汉时有宜春园,隋朝建都长安后,改称芙蓉园。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曲园的风与莲。特别是贞观统治以后,荷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工艺美术家的灵感来源。比如隋唐时期的瓷器和铜镜都有莲花纹的装饰。金银器皿,尤其是盘边,饰以浓郁的莲花花瓣,整体风格华丽而真实。宋代的染织业比唐代有较高的发展。著名女画家、丝绸工作者朱克柔创作的荷花丝绸图案“古雅”,堪称杰作。明清木版年画多采用“莲(莲)贵子”、“莲(莲)多岁(鱼)”等吉祥的荷花图案,表达人们的思念和祝愿。在中国的花文化中,荷花是咏花诗最有趣的对象,也是花鸟画的题材;是最美最丰富多彩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技法、生活用具上最常用、最美的图案和造型。荷花是中国著名的传统花卉。

自从周敦颐写出名句“出淤泥而不染,不染而不妖”后,荷花就成了“君子之花”。据史书记载,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离开他在太湖之滨灵岩山(今江苏吴县)的宫殿,为心爱的妃子欣赏荷花,专门修建了一个“戏花池”,种植野生红莲。可以说是人工池栽的最早记录。时至今日,南北方的荷塘比比皆是。湖南是中国最大的荷花生产基地。每到仲夏,采莲的男女划着独木舟在荷花丛中游弋。“徜徉池中不见人,直到听到歌声”是多么美妙的一幕。还有更多地方可以参观和欣赏荷花。如济南大明湖、杭州西湖、肇庆七星岩,都能看到连片荷花的美景。曾经是飞虎队故乡的山东济宁微山湖,有着65438+万亩野生荷花的壮丽景观,每年都枝繁叶茂,吸引着无数游客。真可谓“多情月邀君* * *,无主莲遍地开”。

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荷花也成为美化人民生活、陶冶情操的珍贵花卉,被誉为十大名花之一。孙中山先生和周恩来总理多次倡导大力发展荷兰文化,向友好邻邦播撒友谊的种子。1918年,孙中山先生游历日本,带来了辽东半岛普来店出土的九颗莲子。经过精心培育,古莲子种植成功。1963年,大和向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赠送了一百粒大和莲种子。1979年4月,邓副委员长访日参观主持修建的奈良唐寺时,森本长老将中日两国专家培育的唐寺莲、孙文莲、中日友好莲的莲藕送给邓副委员长。1980年4月,为庆祝中国展出,日本一僧人在扬州大明寺,武汉院将唐寺莲、孙文莲、中日友好莲的莲藕送到大明寺,摆放在纪念馆旁的平原楼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荷花的栽培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和完善。荷花有200多个品种,分布在全国各地。随着荷花文化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以荷花为市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倡导和平与和谐。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话就是孔子的两句话。一个是“和而不同”;一个是“和为贵”。中国文化所说的“和”,绝不是不强调差异和矛盾的和解。而是指差异和多样性存在后的融合。这种融合才是最有价值的。中国有56个民族,34个行政区,民族之间存在差异和矛盾。面对这样的分歧和矛盾,始终坚持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坚持这种“和”的立场,是最可贵的。抛弃这种“和”的立场,就是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由于“莲”与“和”“和”谐音,“莲”与“连”“连”谐音,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常被视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统一的象征。莲花的高贵象征着和平的事业和和谐世界的高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赏荷也是对中国“和”文化的一种弘扬。荷花品种丰富多彩,寓意“和而不同”,但共同组成了一个高贵的荷花世界,寓意“和而不同更珍贵”。我真诚地希望在推广和平与和谐文化的过程中,荷花文化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悉。弘扬中华“和”文化,对于我们推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莲花离尘,干净无瑕。因此,中国人民和大多数佛教信徒以莲花的崇高品质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洁身自好。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在江南苏州一带,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荷花节,称为鹤山生日。到时候,人们会兴高采烈地成群结队来观赏荷花。尤其是佛教徒,最尊重它。比如观音菩萨坐在莲花上。1990年遇刺身亡的印度总理拉吉夫,是他的祖父尼赫鲁在狱中时给他起的名字,在印度语中是“无瑕的白莲花”的意思。1993 3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也以莲花作为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图案,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莲花作为纯洁和高贵象征的特别崇拜。由于荷花是花卉王国的名科,被群众评选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65438-0989在北京成立中国荷花协会,促进了荷花在中华大地上美丽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