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种植应注意什么
1、设施要求 夏季栽培平菇的设施应以降温为主,需搭建专用的遮阳棚,或建造半地下菇房,以利遮光降温。夏季又是各种微生物活动旺盛季节,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气味易使多种病虫害的滋生。因此,门窗和通风口处均需安装纱窗防虫,防止害虫进入。
2、拌料、发酵、装袋与发菌
配方中的辅料应少加有机氮,不能加尿素。石灰以5%~8%为宜,并加入0.1%的多菌灵或克霉王,但要注意不能与石灰同时加入,应先加入石灰粉。含水量要比其他季节少。发酵期适当缩短。进行高碱处理,装袋前培养料pH保持在8以上。栽培用的塑料袋规格要小一些。加大播种量,增加播种层数。装好袋后在有菌种处用铁钉打眼,并在菌袋中间用小手指粗木棒打一孔,加快发菌速度。发菌时加强蔽荫控温,夜间通风降温。加强发菌管理,提高发菌质量与成功率。
3、栽培与出菇管理
通常用堆码立墙栽培。出菇时,挽起两端菌袋,晚间定期通风,加大空气湿度和喷水量,搞好蔽荫控温,控制光线。提前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发生后,应选用不产生药害的低毒农药防治。及时采收。保持出菇场所的卫生。
4、打孔通气增氧
夏季气温较高,塑料袋立体栽培平菇往往会产生严重污染,甚至造成栽培失败。能否闯过发菌关,是夏季平菇栽培的关键,同时也是菇农最担心的问题。实践证明,打孔通气增氧,是解决夏季栽培平菇行之有效的方法。
(1)打孔时间
一般在播种后3-5天进行,当菌丝变白萌发,并开始向培养料延伸时打孔。如果打孔过早,菌丝还未萌动,易污染杂菌;打孔过晚,菌丝在发育期缺氧,会影响菌丝的生长发育。
(2)打孔部位
打孔部位应严格控制在菌种层上或菌丝延伸处。尤其是菌种用量少、菌丝延伸慢时,更不能在菌袋上到处乱打孔,以免引起杂菌污染和虫害。
(3)打孔的大小和数量
打孔时用大头针即可(在筷子上绑3-4根大头针)。打孔数量为每次每袋围绕发菌层打10-12个,以后随着菌丝的发育和延伸,每隔5-7天打1次孔,整个发菌期打孔3次即可。
(4)打孔通气增氧方法的优点
①促使发菌出菇快,缩短栽培周期。
②防止杂菌污染,提高夏季栽培平菇成功率,大大降低投资风险。
③.实现平菇周年生产,弥补了夏季平菇鲜品的短缺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菇农的经济效益。
5、控制杂菌污染坏料的措施
夏秋季栽培平菇最大的困难是控制杂菌污染坏料。笔者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巧加石灰 栽培平菇一般用玉米心,且经过发酵后使用,但一般的发酵还难以使平菇在夏秋季栽培成功。若在料中加入5%的石灰,经发酵后可以在7天内抑制杂菌发生。
(2)加大接种量 栽培平菇一般采用宽22~24厘米的菌袋,夏秋季可改用宽20~22厘米、长50厘米的菌袋,装5层菌种、4层料,每袋装干料0.8~1公斤,这样每块菌种相距3~4厘米,只要每块菌种向四周生长2厘米便可发满菌袋,大大缩短发菌期。
(3)花垛发菌 花垛发菌,即将菌袋按“井”字形堆放,每袋相距10~15厘米,堆放 6层,垛与垛之间相距10厘米,这样既解决了散热的问题又节省了占地面积。
(4)菌袋扎孔通气 菌袋装好后用针扎3个微孔进行通气,一是可促进菌种生长;二是可进行袋内空气的置换和散热,避免料霉烂。
(5)遮阳出菇 在棚内出菇时,白天覆盖草苫遮光降温,晚上卷起草苫散热降温,这样有利于加大昼夜温差,便于出菇。
6、越夏平菇如何提高产量
(1)停水干燥 当气温持续7~8天超过30℃时,已形成的子实体停止生长,菌丝不再扭结分化。此时应立即停水,使畦面干燥或者出现龟裂,以后每隔15天喷一次清水。
(2)敲料打孔 8月下旬当气温降低后,用小竹竿敲打料面“惊菌”,然后用直径为20毫米的铁钎间隔8~10厘米打孔,向孔内喷1ppm的三十烷醇液,料面再泼浇一遍,使料面积水1~2厘米深,随即覆膜发菌。
(3)加大温差 覆膜3~5天,待菌丝萌发后将薄膜架于阳畦上,使畦内温度保持在28℃~30℃。下午3点左右覆两层稻草保温,晚上8点以后揭去草苫和塑料薄膜降温,使温差达10℃以上,以刺激菌丝加快扭结、分化,尽快形成子实体。
(4)喷营养液 入秋采头茬菇后清除菌索,停水养菌5~7天。为了增加培养料中的养分,可用蘑菇健壮素或其他营养液浇泼一次。停水两天后按常规管理至出菇。
7、高温季节平菇速成高产栽培要点
(1)讲究栽培技艺
①排异式通氧发酵。出菇场地要选择在通风良好、靠近水源、遮阳效果好的场所。采用半地下式菇房或塑料大棚,外层要覆盖较厚的草帘,保证菇场内外通风良好,设法降低棚内温度。首先将培养料在向阳处充分拌匀、平铺,按料水比1:1.5加水后,翻料拌匀,然后堆积。料堆高1.2米、宽1.5米,料堆上面不必加盖任何物体。保持每天翻料5~6次。每次翻料后,用直径5厘米左右的木棒在料堆面间隔30厘米左右均匀打出到底的孔洞,用以排泄料内有害气体,使周围的空气随压强作用及时补充到料堆内,满足好氧菌群的需求,再利用这些菌群产生的生物热能杀灭病菌、害虫。经过多次翻料,达到净化、熟化培养料的目的。
②通氧式快速发菌 在直径28厘米、长度50厘米的菌袋上对称打出两个直径2厘米的通透孔洞,用以补充氧气和排泄袋内过多热量和废气。长期的栽培经验证明,这样打洞不仅能加速菌丝的生长,而且能避免高温烧袋造成的杂菌污染,确保菌丝快速发育,菇蕾健壮生长。
③渠道式规律出菇 由于在菌袋上打了通氧孔洞,浓密的菌丝长出后又将通氧孔洞交织密封,从而形成了一道菌柱,此孔便可起到输氧渠道的作用,从而促使幼菇快速形成和生长。而要达到规律出菇、提高产量的目的,还要做到及时疏蕾。疏蕾的要求是仅保留孔洞处菌蕾的形成,以使营养集中向孔洞处的菌蕾积聚和输送,促进菇蕾快速生长和膨大,同时使平菇快速而有规律地养菌和出菇,既可提高产量,又能提升品质。
(2)强化管理措施
①选好栽培料。选用新鲜、无霉变的棉籽壳或玉米芯等原料作栽培料。拌料前将栽培料放在阳光下曝晒1~2天。添加多菌灵或其他种类的杀菌剂,不宜添加配方外的营养丰富的辅助材料。拌料时要掌握好加水量,不要使含水量太高。原料一定进行发酵处理,发酵过程中发现虫害及时喷洒适量的杀虫剂。
②拌料讲技巧。拌料的当天,配方中的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克霉净当日和其它原料一次性撒施拌匀。而配方中的尿素、磷酸二铵、酵素菌当日不要加入,要在第二天撒入拌匀。
③加大菌种量。平菇生料栽培用种量一般为10%左右,在高温期栽培时用种量应增加到15%~20%。利用菌种量大的优势,可减少杂菌侵染机会,加快发菌速度,提高栽培产量。
④调好温湿度。高温期间袋料栽培平菇,有时出菇后会出现大批小菇蕾死亡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温度过高,平菇的原基形成后,如持续高温在30℃以上,菌盖就会逐渐枯萎,造成小菇大批死亡;二是湿度过大或过小,平菇的幼蕾形成后,如果菇室或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小菇体会因缺水而枯萎死亡,若平菇子实体膨大期间,喷水过多也容易水肿,变黄溃烂,也易感染病菌而死亡;三是通风不良,菇室或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5%时,易形成大如拳头或柄粗盖小的大脚菇。所以,高温栽培平菇应该特别注意温湿度,若出菇期间气温过高,可用井水喷洒菇室降温,并加强通风换气,确保菇室(棚)内空气新鲜。给菇房喷水时,要将水喷在地面及四周墙壁上,不可直接喷到幼菇的子实体上。同时要正确掌握喷水量,现蕾后每天应喷水4~5次,喷水时做到少、匀、细,使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
⑤菌袋巧摆放。播种后的平菇菌袋,要单层排放于地面。当气温超过28℃时,袋与袋之间要留出间隙,防止料温过高而烧死菌丝。发菌期间经常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做到及时翻袋。为加强培菌室的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高湿,有条件时可利用风扇、空调降温。
(3)适时采收上市
高温期间的平菇采收上市,要把握6~8成熟适时采收,及时上市销售,以获得高价高效。不宜超过8成熟。及时采摘平菇子实体,不仅品质好,售价高,还可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避免孢子的形成,且对下一潮菇及早转潮、出菇、快速生长和夺得高产极为有利。
8、栽培管理技术
(1)用偏干熟料栽培。为了降低污染,提高成品率,应降低配料含水量,配料含水量应控制在58%—60%左右。为了节省能源,降低成本,培养料装袋前可堆积发酵24—48小时,然后在常压下灭菌6小时。
(2)加大接种量。为减少杂菌污染,加大接种量是有效措施。夏季熟料栽培一般每袋栽培种(600克左右)接种(两头接种)菌袋20—25个。
(3)稀疏码放,通风发菌。菌袋码放不能太密,切不可堆叠发菌。
(4)喷水和通风。应早晚或夜间通风补湿,白天尽量少通风少喷水。
(5)保证菇房卫生。菇房地面要求干爽,切勿成泥状;料面要清洁,每次采菇后要随手清理料面,减少杂菌和病虫的污染。
(6)覆土降温。覆土出菇是夏季降低料温,减少污染和减少病虫发生的有效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地面深翻,将土取出,平整后作畦,撒一薄层石灰粉,将袋脱掉,将棒平放后,上覆2—3厘米土,喷水保湿。空气湿度保持在80%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