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十五有哪些习俗?
正月初一除夕前打扫干净。正月初一不把扫帚和垃圾拿出来,准备一大桶废水,当天不洒。过年也不能砸家具。打破它是破产的标志。你得尽快说出“岁岁平安(破)”或者“花开地上,富贵荣华”。
正月初二,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带着女婿一起去。其中,新婚夫妇回家有很多规矩。比如,成双成对带礼物。娘家接受不了全部,回婆家还要带一部分回去。
在正月初三的传统习俗中,认为正月初三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晚上要早点休息,不要打扰老鼠嫁女儿。老鼠有一种“谁不让我过一天好日子,我就让他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他们被打扰娶了一个女儿,老鼠会伤害这个家庭。
以前老板要“炒”一个人,这一天不请自来拜神,对方心知肚明,收拾东西走人。还有传说灶神这天会来查户口,不宜出远门。
正月初五,也叫“破初五”。这一天是商人的大日子,是祈求丰年、迎财神的日子。“商店这一天要开门,放鞭炮。”
正月初六,财神刚刚被迎进门,可怜的上帝将在第六天被送走。在送穷神的那天,我们要在家里做一次大扫除,把所有的垃圾,没用的破布之类的都扔掉。此外,还应该喝一份素汤,由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熬制而成。
正月初七又叫“人民胜利日”、“人民庆祝日”、“人口日”、“人民七日”。传说女娲在创世之初创造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然后在第七天创造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代就有人开始遵守日常习俗,魏晋以后才开始重视。在古代,人们有“男胜”的习俗。男人作为头饰赢了。从晋代开始,人们为花剪彩,为人剪彩,或者把金箔贴在人的屏风上,戴在头发上。
正月初八,人们制作小灯笼,在正月初八焚烧祭祀星星,称为顺兴,也叫“祭星”、“受星”。也有人说初八是小米的生日。天气好的话,水稻收成会好,如果是阴天,那一年就不好过了。
正月初九是天,俗称“天上生”,据说这一天是玉帝的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祀玉帝、道观祭天等。有些地方,天气晴朗时,妇女们会准备香烛和斋饭碗,放在天井巷门口的露天处,祭天,祈求上帝的保佑。
正月初十,所有的碾、磨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还要供奉祭品赏石,生怕伤了庄稼。又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进贡,在石头上烧香。午饭一定要吃包子,以为吃蛋糕一年之内就能发迹。在山东运城等地,有举石神之举。在早期的库雅,一个瓦罐被冻在一块光滑的石头上,十个男孩或女孩轮流搬运。如果石头没有落到地上,就预示着那一年的丰收。
正月十一民谣中有这样一句话,正月十一是“女婿节”,岳父在这一天宴请女婿。相传这是因为第九天庆祝“天降”的食物要到第十天才能吃,所以在第十一天用来请女婿吃饭,娘家也不用再花钱了。
正月十二,从过年到正月十一,人们吃的食物大多是油腻的。所以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开始清淡饮食,清肠润燥。更重要的是,由于还有三天就要过元宵节了,所以要从这一天开始做准备。在家里,我们会买灯笼,搭一个灯棚。
正月十三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三。元宵节的准备工作仍在进行。在中国南方,人们在这一天欣赏灯笼。在这一天,络绎不绝的中国人会去城隍庙赏灯。而这只是元宵节的序幕。除了传统的红灯笼,还有许多不同风格的灯笼。灯展通常从今天开始,到正月十八结束。
正月十四今天是农历正月十四。在中国大部分地区,14号的一切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这一天,元宵节是开放的,供市民购买灯笼。为了元宵节,像舞龙舞狮这样的表演开始在街上上演。一些人在灯笼上写谜语,增加节日气氛。在中国,谜语是非常传统的填字游戏。大人小孩都喜欢解决这些问题。
正月十五吃元宵,作为一种食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宋代,一种新颖的元宵节食物在民间流行。这种食物最初被称为“漂浮的紫苑”,后来被称为“元宵”,商人也称它为“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