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粥王
一家粥店就这么神奇?笔者带着好奇来到双流,一探究竟,真相大白。没想到,将粥生意做到极致的“粥王”,竟然是一对没什么文化的下岗夫妻。通过卖粥,他们在短短五年内赚了数百万美元。这个致富奇迹是如何创造的...什么是失败?失败只是给了你一个重来的机会。
李杰的大名是李春花。她和丈夫顾强都是重庆仁寿县城关镇人。夫妻俩以前在工厂上班,但是企业不景气,1992都下岗了。经历了下岗初期的痛苦和彷徨,夫妻俩在家附近摆起了烟摊,在黑暗中努力工作。
到1997,他们做烟草生意已经积累了20多万。但就在李杰和丈夫打算漂亮地买一栋大房子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差点要了他们的命。
1998二月的一天,一个朋友急匆匆地来看李大姐,神秘地对她说:“大姐,我有个朋友在烟厂工作。他可以直接从工厂拿货,进价比烟草公司低很多。我建议你向他购买。”
李大姐半信半疑地问:“你能保证香烟的质量吗?”“我敢骗别人,也不敢骗你姐!马上就要春节了,香烟非常紧缺。如果我不是朋友,我才懒得帮你呢!”朋友发誓说。
送走朋友后,夫妻俩认真商量:眼看春节就要到了,批发香烟的人肯定不少。如果他们不早点买些货,他们会少赚很多钱。于是,夫妻俩从银行取出了全部积蓄,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20多万,凑了50多万,还了100条烟,意图在春节期间大赚一笔。
看着满屋子的香烟,闻着空气中浓烈的烟草味,李杰满心欢喜,期待着赚大钱。
然而,噩梦很快就来了。两三天后,有买烟的人上门要求退款,还有人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她卖假烟。很快,工商管理人员就来查封了李杰的香烟,同时对她进行处理。
工商管理人员经过详细调查,确认李大姐是受害者,所以没有对她进行处理。然而,经过这一番折腾,原本有20多万存款的李杰不仅一贫如洗,还背上了20多万元的债务。而那个介绍她买烟的朋友早就不见了。
面对这样的打击,伤心欲绝的李杰在以泪洗面呆了一整天。债主们隔三差五就去她家讨债,弄得家里坐立不安。一天下午,李杰夫妇终于送走一个债主后,筋疲力尽的夫妻俩忍不住哭了。
李大姐心虚地对丈夫顾强说:“都是我不好。我一时大意,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现在,叹息是没有用的,让我们试着重新开始吧!只要我们还有手,总有一天会翻身的。”
“但是我们能做些什么来翻身呢?我没钱,就算卖粥,也还是要钱……”丈夫叹了口气。
粥?这两个字,像一盏明灯,一下子照亮了李杰混乱的头脑——为什么不能从卖粥开始!卖粥基本不需要任何投入。虽然和卖烟比利润极小,但是只要有利润,我们就可以做!于是她一本正经地对丈夫说:“对,我们卖粥!”
为了说服丈夫去卖粥,李大姐没有白费口舌。最后,她的话打动了丈夫:“哪怕一碗粥赚几分、一毛钱,只要有分寸,还是能赚钱的。什么是失败?失败只是给了你一个重来的机会!”
丈夫终于同意卖粥了。但他不想在仁寿县卖,因为这里债主多,肯定不干净。于是,夫妻俩决定去* * *。因为债权人不可能一下子找到那么远的地方。
1999年3月的春天,李大姐夫妇来到成都,他们要去* * *。然而,这对夫妇一问票价就傻眼了。从成都到* * *一张票要1000多元。坐公交的话,一个星期都到不了* * *了。但是李洁心脏不好,血压高,根本不能坐长途汽车。犹豫之下,他们留在了成都双流机场附近。逗留期间,夫妻俩决定在机场附近的双流县卖粥。
接下来,他们断了脚,磨破了嘴,才在双流县唐城中路找到一个只有6平方米的门面,以每年3000元的租金租了下来。办完各种手续,他们的钱已经花光了。顾强只好悄悄回到老家,告诉亲戚自己借了6000多元。加上这笔钱,李大姐夫妇一共投资了1.5万元,粥店终于开张了。
你尝过延年益寿的粥吗?你喝过美容养颜粥吗?
粥真的不好卖!夫妻俩起早贪黑地干活,粥店的生意却不好。开业三个月,亏了3000多元。面对这一切,李杰急得睡不着觉。她知道,这样下去,不仅赚不到钱,还会增加新的债务。
有一天,工商局的同志来收管理费,李大姐给他倒了一杯苦水。那位同志只说了一句话,李杰就愣住了:“开粥店,一定要转变经营理念,要有创新意识。”李姐不太懂“理念”和“创新”。但她明白其中的含义:变是必经之路,不变是死路一条。
怎么改?晚会一结束,夫妻俩就躺在由几条长凳拼成的“床上”,开起了“睡党”。李大姐自言自语道:“早上喝粥是中国的传统,那么中午喝粥或者晚上喝粥可行吗?”“是的!为什么粥不能当饭吃?”丈夫也很激动。
思路一开,夫妻俩就朝着这个方向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李姐觉得中午晚上喝粥是可行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吃大鱼大肉吃腻了,喝点粥提提神很有必要;第二,如果把粥当正餐吃,一定要改变一些特性。“素粥”当然满足不了需求。只有推陈出新,改进粥的品种,推出营养美味的“肉粥”,才能做到!比如“鱼粥”系列,“腊肉粥”系列,“斑鸠粥”系列,“肥肠粥”系列等等。此外,还可以根据粥的特点配置各种菜肴。这样就结合了大餐的饮食特点。卖粥不能再是微利行业了。
这对夫妇越想越兴奋。第二天,他们开始分头行动:丈夫顾强负责“课题研究”,也就是煮粥;李姐姐继续研究“战略问题”。为了打造自己的粥品牌,她给自己的粥取了一个通俗易记的名字——李杰粥王。
夫妻各司其职,默契配合。为了打造“粥王”的品牌,顾强在短短几个月内研发出了十几种肉粥,还发明了一种他最引以为傲的美食——“野糯米粥”。这是一种绿色食品,全天然、全野生、全绿色,还有清热解毒的药用功效。
为了熬粥,顾强必须在头天晚上泡好米,凌晨3点生火,然后加入井水煨。他用的米都是仁寿的新米,所有的食材都是仁寿县的山珍海味或者野生植物。为了保证质量和卫生,他精心挑选和清洗每一种原料。与此同时,负责外联的李杰在双流电视台做了一系列广告,大胆提出“改变传统的喝粥方式,把粥当正餐,把粥当营养餐”的餐饮新概念。这一招确实高明,很多老人和妇女都来“李大姐粥王”尝试新鲜事物,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新粥正式开业那天,夫妻俩一大早就煮了五锅不同种类的粥,免费送给顾客。客人们吃完后都赞不绝口,都很惊讶,因为从来没见过粥做出这么多花样。就这样,没过多久店里的顾客比以前多了好几倍,点名要求品尝那些特色粥。此后,前来品尝粥的客人络绎不绝。每天的客流量达到了几百人,每天的营业额有时高达两三千元。
这么多客户给夫妻俩增加了不少工作压力。他们忙得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晚上还要准备第二天粥的原料,还要一直忙到深夜才睡觉。就这样,李杰和妻子在店里的木凳“床上”睡了整整一年。由于长期过度劳累,李大姐得了肩周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作一次。
小店生意越做越好,顾客越来越多,常常让李杰夫妇不知所措。李姐姐的心思又开始盘算了。她想:不如去更大的地方卖粥,把粥产业做大。2000年夏天,夫妻俩经过慎重讨论,决定把粥店搬到双流县昌野路二段。他们在那里租了一个大约两英亩的农场。然后根据城里人喜欢乡村田园风格的心理,投资65438+万元,将农家院子装修成土味,让人一进门就感觉舒适亲切。他们还招募了一批眼神细腻的农家女和农家男,打扮成村姑和农家男,非常活泼漂亮,赏心悦目。
一切都如李杰预料的那样。新店开张不久,粥店的生意真的更火爆了。周末,大院前的空地上密密麻麻停满了车辆。顾强看着眼前生意兴隆的喜人景象,经常高兴地夸李杰:“我老婆还是有远见的。看来我们真的要大卖粥了!”每次听到丈夫这样说,李杰的心里都充满了喜悦。但她也明白,要想留住客户,就必须推陈出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原有的水平。
在妻子的建议下,顾强潜心钻研“粥经”,整天想着怎么煮别人没有的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夫妻俩终于把粥的品种从七八种发展到了二十多种。顾强还邀请了很多老中医出谋划策,想办法成功开发出开胃健脾粥、清热解毒粥、美容养颜粥等具有药用价值的粥。这些粥的名字也很好听,比如“吉隆花粥”、“幸福永续粥”、“龙须木耳粥”、“春花绿粥”、“荷叶莲米粥”、“南瓜太极粥”。光是听名字就让人胃口大开,很多顾客惊呼“这里简直成了粥的‘展厅’!”
2001,李大姐夫妇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积累了不少资金。口袋鼓鼓的李杰靠卖粥为自己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她的名字也飘香整个双流县。
做生意,做生意,李姐知道“生意做成了”的道理。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她经常带头去做。2000年夏天,一位顾客来到李大姐的店里吃粥。因为服务员忙着招呼,顾客很生气,喊来李杰亲自给他端绿豆粥。李杰马上盛了一碗绿豆粥,笑着端给客人。
客人又说:“我不要绿豆粥,我要黑米粥。”李杰二话没说,给他端来了黑米粥。那碗粥还没端上桌,客人就说:“我不要黑米粥,我要土豆粥。”就这样,李杰来到* * *为这位客人舀了6份不同的粥。
最后,客人笑着说:“李姐姐,我真的很佩服你!请原谅我刚才态度不好!”后来这个客人成了李姐店里的老顾客。
李大姐不仅对客人热情,而且很老实。有一次,一个客人吃完饭把一个装有6000元现金和43万元存折的钱包落在粥店了。李杰发现后,立即根据包里客人的名片找到了失主。后来客人每次去双流县城出差,都会来李杰的饭店吃饭。
由于客流量大,李大姐在店里捡到了30多部手机,她都还给失主了。客人们都说:“在‘李姐粥王’吃饭不愁。只要你在饭馆里掉了东西,李姐姐一定会给你找回来的。”
李大姐靠着自己的诚实和热情,终于把粥生意做大了。双流县有句话:“来双流,不吃‘李姐姐粥王’的粥,就不来双流。”生意好的时候,李大姐有了新点子:免费请客人喝粥。
丈夫不解:“生意好,为什么要免费?”不是说薄利多销吗?免费给人喝粥,不是一点利润都没有吗?”李杰指着丈夫的额头笑着说,“等你的生意做大了,可以把一些低利润的项目变成‘免费消费’,至少能给你带来十倍的人气和利润。”丈夫仍然半信半疑。
实行“免费消费”后,粥店客流骤增,30口锅每天要轮番上阵五六轮。连苦力都担心人白吃,粥店被吃垮,老公也担心。但是李杰一天都是乐呵呵的。大家都不知道李杰在想什么。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一个月后,“免费客户”自觉变成了“付费客户”。这种转变导致了一个新的固定消费群体的出现。而且这个群体不会轻易动摇,只会越来越“铁”,因为这是李姐姐用感情培养出来的。这时候,苦力们不得不佩服李杰的聪明大脑。
现在很多下岗职工和年轻农民工都想学李杰卖粥,有的想和她合作开分店,打电话的人也不少。很多人去店里学技术,但是感觉并不神秘,操作流程也很简单。他们都问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李姐姐总是告诫他们:“不要以为粥便宜,有总比没有好。我看不起那些穷到老是梦想‘发迹’的人。不占小便宜不做。小企业做大了,就会变成大企业。”这是李姐独特的经商经验。
最近李姐有了新想法。她想学习一些酒店管理的知识。她准备去成都开一家“李姐粥王”分店,让更多的城市人能品尝到她独特的粥。
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