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命运低头的人

与名人一起成长·音乐巨人:贝多芬

━━━━━━━━━━━━━━━━

路德维希?在哪里?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生于德国波恩,土生土长的荷兰人,很早就展现出音乐天赋,8岁开始表演。1792赴维也纳深造,艺术进步神速,贝多芬信奉共和主义,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与命运》;序曲《埃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我一生坎坷,没有成家。二十六岁开始失聪,晚年完全失聪。我只能通过一本谈话本与人交谈。然而,孤独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被封杀的封建复辟时代,他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仰,通过演讲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呐喊,写出了不朽的巨著《第九交响曲》。受18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飓风运动的影响,他的作品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进步。在音乐表演上,他几乎涉及了当时所有的音乐流派;大大提高钢琴的表现力,使其获得交响的戏剧效果;也使得交响乐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迁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作为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开辟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之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被尊称为“音乐圣人”。

贝多芬于1770 12 16出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喜怒无常,嗜酒如命;妈妈是厨师,善良温柔。艰苦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从小的音乐天赋让父亲希望他成为音乐神童,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强迫贝多芬从四岁起就整天无休止地练习大键琴和小提琴。八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大获成功,被视为第二个莫扎特。之后师从管风琴师倪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时发表了第一部作品《钢琴变奏曲》。在13岁时,他加入了宫廷乐队,担任管风琴师和古代钢琴家。1787年赴维也纳,师从莫扎特、海顿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的第一次胜利之后,一个光明的未来展现在贝多芬的面前。但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断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失聪了。对于一个音乐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失聪更可怕的了。所以人们可以理解他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柔板乐章中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总是充满一颗火热的心,但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经历希望与热情、失望与反抗,这无疑成为他的灵感来源。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Giulietta?圭卡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了她。然而,天真自私的黎齐·艾并不了解他高尚的灵魂。1803嫁给了别人,那是绝望的时刻。他写了一封遗书。

1803年,他走出了阴霾,写出了光明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他的作品中出现了更多更好的音乐。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以及优美欢快的小提琴协奏曲和色彩斑斓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他最后一部代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的理想世界。1826 65438+2月贝多芬患了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他在暴风雪中离开。从未结过婚。29日,殓葬者有2万人,他们的遗体被安葬在圣麦克斯公墓。

这位作曲家只在世上呆了57年,一生完成了100多部作品。主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几十首管弦乐(埃格蒙特序曲最著名);5首钢琴协奏曲和1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他协奏曲5首;32首钢琴奏鸣曲(激情、月光、悲伤、黎明、风暴等。都是最有名的);80首室内乐;歌剧1《弗雷德里奥》;另一部剧1;质量2等等。

传记

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大部分时候,他爸都是醉醺醺的,对家里人不太好,甚至从来不问家里人是否吃饱穿暖。一开始,一个善良的爷爷可以让这个家庭免于太多的苦难;另一方面,他的长孙的音乐天赋也让老人感到非常欣慰。但是当贝多芬只有四岁时,他的祖父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过去常常把孩子拖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苦练几个小时,每当他弹错了就给他一巴掌。邻居经常听到孩子因为疲劳和疼痛而抽泣着入睡。不久,Faifr,一个贫穷的旅行音乐家,来到这个小镇,并被带到贝多芬的家里。他和老贝多芬曾经在外面的酒馆里喝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从床上拖起来,开始上课,有时要到天亮才结束。为了让他看起来像个神童,他的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八岁的时候,六岁的时候带他出去听音乐会。但是世界上没有神童。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老贝多芬始终没能把儿子变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时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训练时间愉快而安静,有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心爱的妹妹。而贝多芬则以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民的尊重,但他的世界范围的旅行表演远没有莫扎特的那么惊艳。

好老师

父亲带着男孩从一个老师到另一个老师,让他学习不同的乐器和作曲的艺术。在他落入宫廷钢琴家兼波恩剧院经理尼夫的手中之前,这些老师都不能称之为好老师。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音乐老师,一位友好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这真是贝多芬的一大幸事。因为尽管波恩有最好的学校——即使是善良的老巴赫也会高兴地送他的许多孩子去学习——贝多芬的父亲从来不认为值得送贝多芬去那里学习哪怕是两三个月。在他眼里,读书远不如学音乐赚钱。年轻的贝多芬生平第一次发现上课是令人愉快的。尼菲老师对他很好,不仅教音乐,还教他世界上很多其他的东西。为了支付他的学费,当尼菲先生忙或离开城镇时,贝多芬代替他的老师担任管风琴师。所以当他刚满十四岁时,他被任命为剧院的助理宫廷风琴手和古代钢琴家。那个可恶又不幸的父亲,看到儿子的音乐终于赚了点钱,是多么自豪啊!

访问

大约在这个时候,莫扎特生平第一次造访维也纳,为他最喜爱的偶像莫扎特演奏。莫扎特以为这孩子只是在玩一个为这种场合练习了很久的展品,出于礼貌,只好礼貌而冷淡地夸奖他。小贝多芬生气了,让莫扎特给他一个主题,然后他用了那么多的情感和天才在上面即兴创作。莫扎特大吃一惊,立即跑到隔壁房间的门口。“注意这个年轻人,”他对一群正在里面聚会的朋友喊道。“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听到他的声音!”

贝多芬终于意识到他不可能在家乡取得更大的进步,于是他决定再次去维也纳碰碰运气。此时莫扎特已经去世,但海顿刚刚在伦敦赢得了他的第一次胜利,正处于他的声誉巅峰。途经波恩时,海顿曾听过贝多芬的一首合唱,并大加赞赏,于是贝多芬决定先转向海顿学习。海顿已经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勤奋地写作和指挥他最伟大的作品。难怪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卷子。而且他要求学生每节课只交两毛钱,他大概觉得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练稿纸。所以贝多芬经常在练习中发现一些没有改正的错误,他非常生气。当这位老教师第二次去伦敦时,贝多芬转向一位天赋稍差但要求严格的老师学习。后来,他经常大声宣称自己从海顿身上什么也没学到。但是,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渐渐觉得,如果说他没有从纠正练习中得到什么,那就是他从海顿那里得到了灵感,因为他把自己的第一首钢琴奏鸣曲献给了海顿。当海顿最后一次出现在舞台上表演《创世纪》时,他被几个仆人搀扶着走出来,贝多芬弯下腰,亲切地吻了这位虚弱的老人。

坚持旧习惯

贝多芬不想成为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呆在自己的住处,能够随心所欲地进出、起床、穿衣和吃饭。他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房间里摆弄一些琐事。有一次,为了通风换气,看看窗外的风景,他故意把窗户切掉一块。他总是和地主们闹矛盾,总是四处走动。每当他创作高潮的时候,他总是把一盆盆的水泼在头上降温,直到水浸透了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房东和其他房客的心情!有时他移动得如此频繁,以至于他甚至不想担心把腿放在钢琴上,只是坐在地板上弹钢琴。因为他每次租新房都要签租约,注明租期,所以经常同时交4套公寓的租金。这大概就是他虽然赚很多钱,但总是没什么积蓄的原因吧!

变聋

当他真的觉得自己耳朵都快聋了的时候,他几乎绝望了。生活似乎不值得活下去: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什么比听不到他喜欢听并赖以生存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吗?起初,只有几个老朋友,如威格勒博士和斯蒂芬·冯·布罗伊宁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了去宫殿听他非常喜欢的欢快的音乐会。他害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认为一个听不见的音乐家写不出好作品。不要!他记得所有他想写的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也许他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音乐并不像其他音乐家那样困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声音模式,更是一种表达最深层思想的语言。

贝多芬和他的朋友

没有一个音乐家一生中有如此多的成功和如此少的快乐时光。他的朋友们善良而忠诚,但他该死的耳聋使他与他们疏远了。就连他的助听器也经常让他失望,所以他和它们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他一直随身携带的“谈话本”和铅笔。他看见他们互相交谈,以为他们总是在谈论他,说他的坏话,密谋反对他。有一天他写道:“再也不要在我面前露脸!你是一条卑鄙的狗,一个不诚实的家伙!”第二天,当他发现自己的怀疑是错误的,朋友是真诚的,他又写了一张纸条:“亲爱的朋友,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你是对的。我现在明白了。所以今天下午来找我,接受你的贝多芬之爱。”而他的朋友们——他们是多么好的人——总是原谅他粗鲁的争吵,陪他到最后。他的家庭生活从头到尾都很悲惨:他从未结过婚。刚到维也纳时,他向一位来自家乡的歌手玛格达莱娜?威尔曼求婚了,但她拒绝了,因为贝多芬“太丑了”。从那以后,他爱上了几个贵族女人——名字可爱的可爱女人——他用音乐向她们倾诉,她们却接受了他的音乐,拒绝了他的爱!

大师风格

英雄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情支持者。1798年,贝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经常拜访他的家,并与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贝纳多特的建议下,开始创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就在他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时候,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当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愤怒地咆哮道:“他只是一个普通人。现在他会践踏人权来显示他的个人野心。他会骑在所有人的头上,成为暴君!”他一边说着,一边走到桌前,把献给拿破仑的献辞撕了扔在地上,谁也不许捡起来。过了许多天,贝多芬的怒气渐渐平息,他被允许公开这部作品。1804 65438+2月,这首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柯维茨王子的宫廷中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由贝多芬亲自指挥。节目单上写着:“路德维希的D大调新交响曲?在哪里?贝多芬先生写的,献给罗伯·柯维茨王子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说不是降E大调,而是降D大调。《1806》6月刊乐谱时,扉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此后,第三交响曲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C小调交响曲》(作品67)的前四个音符,就像命运敲门的声音一样强烈而沉重。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为“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写于1805到1808。贝多芬在11年6月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08)写信,他已经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会把我完全压倒!”命运的叩击出现在1798年创作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0)第三乐章,后来又出现在《D大调弦乐四重奏》(Op.18 No.3)第三乐章和《激情奏鸣曲》(Op.57)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中表现出来的奋斗激情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手玛丽·博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被吓死了,不得不离开。老卫道士拿破仑听到第四乐章开头的主旋律,忍不住跳起来大喊:“这是皇帝!”“柏辽兹将《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视为“奥赛罗听信小我的谗言,误以为苔丝狄蒙娜有了外遇时的可怕狂怒。"舒曼说:"虽然你经常听到这首交响曲,但它对你来说总是有一种不变的力量--就像自然现象总是会吓到人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待了两周,最后一次见到歌德,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非常激动。他说:“这是宏伟的,惊心动魄的,几乎要把房子压塌了。不知道很多人一起玩会怎么样。“1841三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在给姐姐的信中,他称赞了这部作品,并说:“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奇妙的东西,那么你这辈子就什么也没听过。”他说,在第一乐章中,他听到了“那种彻底的绝望和悲哀,那种悲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我听到了“爱的温柔哀愁”;第三、第四乐章,“小号所表达的强大、年轻、自由的喜悦”是如此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实质。

月光歌的传说

“一百多年前,有一位名叫贝多芬的德国音乐家,他写了许多著名的歌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的: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周游列国,在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演出。一天晚上,他走在一条安静的小路上,听到从一间小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演奏着他的音乐。贝多芬走近小屋,钢琴声突然停止,房间里有人在说话。一个女生说,‘这首歌多难弹啊!只听过别人弹过几次,不记得怎么弹了。“要是我能听听贝多芬如何演奏他自己就好了!”一个男人说,'是的,但是音乐会的票太贵了,我们太穷了。'女孩连忙说:‘兄弟你别难过,我只是随便说说。’听到这里,贝多芬轻轻地推开门走了进来。小屋里点着蜡烛,昏暗的烛光下,男人正在做皮鞋。窗前有一架旧钢琴,钢琴前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她的脸很英俊,但她是个盲人。鞋匠看到一个陌生人走进来,站起来问道:“先生,你找谁?”走错门了,对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为这个女孩演奏一首曲子的。那个女孩很快站起来给她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弹奏了盲女刚刚弹奏的曲子。这位盲女听得非常入神,当曲子结束时,她激动地说:“你弹得多好啊!感情多深啊!你,你一定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那个盲女,“你喜欢吗?”让我为你播放另一首歌。一阵风吹灭了蜡烛。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小屋里的一切似乎都披上了银纱。贝多芬看着站在身旁的可怜的兄弟姐妹,在静谧的月光下按下琴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朝大海,月亮从水与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在微波闪闪的海面上,银光一会儿撒得到处都是。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薄纱般的魏云。突然,海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波浪在月光下闪闪发光,一个接一个地冲向岸边...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安静的脸上,眼睛睁得大大的。她似乎看到了从未见过的东西,月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二人被美妙的钢琴声陶醉了。当他们醒来时,贝多芬已经离开了小屋。他飞回客栈,花了一整晚的时间录下了自己刚刚即兴创作的《月光音乐》。这是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的一篇文章,讲的是贝多芬为盲女演奏《月光》的故事。

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贝多芬的这首曲子(op . 27 no . 2——C小调钢琴奏鸣曲)描述的是海上月光的景色,这首曲子源于德国乐评家雷尔·斯塔布(1799-1860)。俄罗斯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1829—1894)非常反对用“月光”来解释这件作品。他说:“月光在音乐描写上应该是有思想的,有思想的,安静的。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柔和明亮的心情。《c小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一个音符,完全是悲剧性的(小调所暗示的),一片乌云密布的天空,一种阴郁的情绪。最后一个乐章是激烈而热情的,它表现出了与温柔的月亮完全相反的一面。只有很短的第二乐章,可以说是月光下的一瞬间。”在德国,也有人把这种音乐称为“花园亭”奏鸣曲。园亭是建在树荫下的亭子。显然,这个标题对于这首奏鸣曲来说也是不准确的。看来这首曲子绝不是一幅清晰的风景画,而是一种内心的阴郁情绪。《贝多芬传》的作者蒂尔(1817—1897)说,第一乐章是“少女为生病的父亲祈祷”,无论如何比“月光”和“园亭”更贴切。贝多芬在1801年创作了这首曲子,当时他正在和朱莉·法塔赫合作?圭查迪(1784—1856)彼此相爱,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这一年的11月16日,贝多芬给韦格勒写信时,提到了她,说:“她爱我,我也爱她。”但到了1802年初,她已经爱上了罗伯尔?哈伦堡伯爵,并于1803与他结婚。罗曼?罗兰将这首歌与贝多芬的失恋联系起来,说“幻想不会长久,奏鸣曲中的痛苦和愤慨已经超过了爱情。”罗兰把第一乐章解读为忧郁、哀嚎、哭泣。俄罗斯音乐家奥勒·比伊舍夫(1794-1858)认为第一乐章是失恋的“深深的悲哀”,就像“上吊的火”。但是,1801是贝多芬和吉沙尔迪恋爱的时候。说这部作品讲的是失恋的痛苦,可能不太真实。对于这部作品的解释,或许俄罗斯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观点更为合理。回忆起在彼得堡听李斯特的演奏后,他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第一乐章是温情脉脉,有时是充满黑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的歌?鲁宾斯坦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仿佛从一个看不见的灵魂深处,突然升起一个无声的声音。有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悲伤;其他的都是沉思,无尽的回忆和灰暗的预兆……”C小调奏鸣曲尤其以“月光”的标题和传说而闻名。贝多芬曾说,“人们经常谈论c小调奏鸣曲,但我写过比这更好的东西,比如F大调奏鸣曲(作品78)。”可见贝多芬本人对《月光曲》并不是很满意。

热情的奏鸣曲

当辛德勒有一次问贝多芬D小调奏鸣曲(作品31 ^ 2)和F小调奏鸣曲(作品57)的内容时,贝多芬回答说:“请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因此,前者被称为“暴风雨奏鸣曲”,后者被汉堡音乐出版商克兰茨(1789-1870)冠名为“激情奏鸣曲”。(另一方面,“热情”这个称号是由德国钢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指挥家赖内克(1824-1910)加上去的,似乎没有根据。)贝多芬并不认可《热情》这个标题,但对于这部英雄壮丽的作品来说,这个标题还是挺贴切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在莫斯科听过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多布罗万(1894-1953)演奏这首奏鸣曲,并说:“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激情奏鸣曲》更好的了,我愿意天天听下去。这是美妙而前所未有的音乐。我总是带着也许是孩子气的夸耀想:人能创造出什么奇迹!”1870年10月30日,巴黎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军队包围了三个多月。铁血宰相俾斯麦在凡尔赛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大本营,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首脑梯也尔谈判停战条款。那天晚上,德国前驻意大利大使格特尔在维汉姆一架破旧的钢琴上为俾斯麦演奏了《激情奏鸣曲》。俾斯麦听完最后一个乐章后说:“这是整整一代人奋斗的哀号。”他从一个嗜血野心家的立场理解贝多芬的“热情”。他曾说:“如果我能经常听这首曲子,我的勇气就不会耗尽”,因为“贝多芬对我的神经是最好的”。贝多芬在1801年6月29日说:“我的艺术是用来改善穷人命运的。”如果贝多芬知道地下的东西,听说他的音乐被俾斯麦用过,那他一定是死了。

贝多芬的朋友

梅尔策(1772—1838)以发明和制造机械乐器而闻名。1813年秋,贝多芬为梅尔策发明的万能钢琴(即机械乐队)写了一首名为《惠灵顿的胜利》或《维多利亚之战》的战争交响曲,描述了同年6月21日,英军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维多利亚击败拿破仑的场景。在Winkle发明(1776—1826)的基础上,Meltzer曾经创造了今天的万能拍击机。贝多芬第一次采用它,并根据每分钟的节拍数来标记他的作品的速度。贝多芬的助听器也是梅尔策在1810年左右制造的。有一次,贝多芬派梅尔策去旅行,他写道,最富有的人是滑稽的大炮,以此来赞美节日机器的创造者。这首象征贝多芬与梅尔策友谊的佳能,后来被贝多芬选入他的第八交响曲(作品93),成为第二乐章的主题。

芭蕾舞台上的第七交响曲

瓦格纳将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Op.92)称为“终极的舞蹈”,“舞蹈的最高形式”,“身体运动按照理想形式的最美妙的体现”。据说他曾经想象过,第七交响曲会以李斯特钢琴伴奏的舞蹈来表现。瓦格纳的理想后来被俄罗斯编舞家马欣实现了。1938年,他将这部交响曲编成芭蕾舞剧,展现一个寓言式的故事——世界的创造与毁灭:第一乐章:创造——在创造精神的指引下,混乱的世界变成了动植物有序的居所。有男人和女人,还有危险的蛇。第二乐章:大地——仇恨和强奸出现在大地上。一群男男女女哀悼被谋杀的少年。第三乐章:天空——天上的神和女神对地上的骚乱无动于衷,依然自得其乐。第四乐章:放荡与毁灭——人们沉溺于放荡。上帝看到他们拙劣地模仿着上层世界的欢乐,因愤怒而用火毁灭世界。1938年5月,这部芭蕾舞剧在摩纳哥蒙特卡洛首次由俄罗斯的巴西雷芭蕾舞团演出。

欢乐颂和合唱交响曲

1793 65438+10月,德国诗人席勒的朋友、波恩大学的法学教授费雪尼克写信给席勒的妻子夏洛特,信中说:“有一个年轻人...怀着伟大而崇高的志向,谁想把席勒的《欢乐颂》一段一段地谱成曲子。”这个年轻人就是贝多芬,当时住在波恩,年仅23岁。贝多芬在1798和1812年贡献了《欢乐颂》的音乐。写于1812的《欢乐颂》主题,后来被用在1814完成的《c大调命名日节前奏曲》(Op. 115)。贝多芬为1795左右的比格诗创作的歌曲《相爱吧》与合唱交响曲最后一乐章的《欢乐颂》主题在音调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欢乐颂》主题的前身。后来贝多芬在《C小调钢琴合唱幻想曲》(op . 80)65438-0808中以此曲调为主题,演唱了库夫纳赞美音乐魅力的诗歌。钢琴合唱幻想曲的合唱部分是合唱交响曲终曲的一次尝试。1824年3月,贝多芬写信给普罗布斯特:“合唱交响曲的终曲是以钢琴合唱幻想曲的风格写成的,但规模要大得多。”可见贝多芬为《欢乐颂》作曲的意图始于1793,琢磨了30年才最终在《合唱交响曲》中完成。合唱交响曲是在卡尔斯巴德决议后一切自由思想和民主运动遭到残酷镇压的反动时期完成的。1824年5月维也纳Lentner Thor剧院首场演出期间,观众热情空前高涨。贝多芬出场时观众鼓掌欢呼了五次,以至于警察不得不介入。但是背对观众站在乐队里的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幸好女低音歌手洪热牵着他的手转过身来,“看到”了观众的欢呼声。从第一次演出引起的不同寻常的情绪,可以看出歌唱的快乐,也就是歌唱的自由,在当时的现实意义是多么的深刻。

乐圣境界

辛然忘记吃饭了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餐馆吃饭。点餐后,他突然有了灵感,于是抓起餐桌上的菜单,在菜单背面做了一首歌。不一会儿,他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看到贝多芬如此投入,服务员也不敢打扰,打算等会再为他服务。大约一个小时后,服务员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您准备好上菜了吗?”贝多芬像刚从梦中醒来一样,立即付了帐。服务员像个和尚——迷茫:“先生,你还没吃饭呢!””“不!我确定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不听侍者的反复解释。付了菜单上的价格后,他抓起写满笔记的菜单冲出了餐厅。

每天进入这个国家

晚年,贝多芬曾听一位朋友演奏他的C小调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这是谁的作品?”“你的。”朋友回答。“我的?我写了这么笨拙的歌?”然后他补充道:“啊,贝多芬是个傻瓜!”歌德对席勒的评价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周都在变化和成长。每次见到他,总觉得他的见识、见识、见解都比上一次有所提高。”贝多芬甚至一度想毁掉自己年轻时写的歌曲《阿德莱德》和《降E大调七重奏》(Op. 20)。这绝不是偶然的。像贝多芬,真的可以说是“五十知四十九错”。

让对手无法抄袭。

贝多芬在18岁时(1788)与波恩的布劳宁家族交了朋友。这个家庭的女儿ereo nole(1772-1841)和他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