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红色革命圣地之旅

近了,近了,更近了,我再一次踏上了这片传说中的红色热土,再一次领略了革命老区,高桥烈士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他流尽身上最后一滴血为对方舍命的地方。心中的迫切和敬佩慢慢升起,无限蔓延...

?由于姐姐家属于小镇宁北村,我从十一二岁开始就骑着大自行车,不断穿梭在小城子镇和习字镇之间。小城子镇八年来没有著名的306国道。从西支镇瓦子庙村过河,向西穿过齐家村,都是土路。在尘封的天空中,我年少,不知道悲伤的滋味。因为想念姐姐,我会踩着近两个小时的鼓点式自行车,到达小城子镇姐姐家,撒撒娇,等着她给我做一个喜欢吃的韭菜盒子。

?那时候小镇还很萧条,主要街道也不在现在的306国道上。人口没有现在这么多,房子和村庄也没有现在的一半大。每个家庭只能在日出前到达一英亩的土地,并在日落时返回。姐姐家还是土坯房,几个姐姐姐夫住,几个姐夫二哥家住,最好的是姐姐婆婆。无数个寂静的夜晚,躺在床上,听姐姐婆婆绘声绘色地讲述抗日英雄高桥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康熙帝把侄女嫁到了高畅村,带着心爱的牡丹在塞外苦寒之地扎根家国情怀...一边欣赏,一边一直想去实地看一看,但是因为当时姐姐怀孕了,我一个人去,又怕自己永远不同意,所以很后悔放弃了。

?在我看来,在过去的90年里,306国道建成了。这是我在方圆几百英里范围内看到的第一条柏油路。经过几年的不断修补,才彻底完工。当我再次去我姐姐家的时候,我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路是沥青铺的,畅通无阻,一个小时肯定能到姐姐家。国道两旁,也是迅速扩张的各种店铺和住户。

?之后因为上了高中,工作和家庭忙,去姐姐家的次数少了,但每次去都明显感受到这个小镇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姐家也花了近20万,盖了个堪比独栋别墅的大房子。每次姐姐都会装一大袋各种特产,其中我最喜欢那些又大又圆的苹果。据说不施化肥,不喷农药,我就咬一口,皮薄多汁,甜中带微酸,特别好吃。

?多年来一直渴望去看看英雄高桥战斗过的地方,这个愿望在2014的中秋节实现了。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葫芦峪景区,当时刚处于发展阶段。一路到车库,河水一路蜿蜒,水质清澈透明。一会儿像瀑布一样雄伟,一会儿听起来很壮观。一会儿窄如游丝,一会儿寂静中有一点点金光。遇到山涧,就顺势而下。它一碰到平川,就会直直地爬,伸个没完没了。绿色的植被郁郁葱葱,天空飘满了白云,这里的蓝天更显得空荡而遥远。路边的山石或陡或平,远处的群山被绿色的海洋环绕,也是突兀而奇特,层次感薄,显的精致而美丽。偶尔散落在道路两旁的农家乐,如神仙府一般静静矗立,更增添了雾中蓬莱仙境的神秘。

?在这里,只要下车,走进一幅流动的立体水墨画。而爬葫芦峪悬崖俯瞰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走上石阶,我爬在迎客松前,气喘吁吁。茂盛的松枝翠绿欲滴,像一把大蒲扇,投下片片绿荫。枝头成熟的果实带着松子的香味轻轻摇曳,伸出温暖的长臂欢迎每一个爬上来的人。它的树干和手臂上绑着红色的布条,以示祝福,而松涛则迸发出使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的热情。站在迎客松边上,各种形状的石峰各有神韵,镶嵌在一起毫无违和感,并肩而立,自然别具一格。植被顽强地生长在石坳的缝隙里或有一点泥巴的地方,独立于世或被世所包围,为万千峰谷的轮廓增添了生机。一条长长的小路曲折向上,不时有三五个游客和伙伴一起攀爬。两个亭子坐落在半山腰,不时向游客招手,热情地邀请他们坐下来休息。转身回望,山脚下是梯田式的青苗,掩映在绿树碧水的农家大瓦房里,隐约能听到狗叫声和鸡鸣声。远处山峦起伏,碧蓝一片,峰峦叠翠,峰峦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一眼望去,我想应该是抗日英雄高桥与日军作战的“深山老林”。

沿着迎客松再走几步就到了“悬空石”,它高高地矗立在一群石头上,脚下是五六十厘米宽的石阶。人们扶着石壁前行,往左边一探头就是深不可测的悬崖,上面覆盖着各种绿色植被,在探险中美不胜收。无法前进,是各种颜色的断层型石墙。在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只能爬回“摇石”或者原路返回。“悬空石”下两米多高的美丽石墙,近180度垂直,只有可供攀爬的小裂缝。我只能惊愕,不敢继续。然而,许多游客两步跳起来,坐在“摇摆石”的边缘谈论它并指点方向。

从“摇石”下山,再开一会儿车,就到了高桥的秘密办公室。所谓“办公空间”,就是各种石头不规则堆积的天然洞穴。有些只供一个小孩通过,有些则略显宽敞,站起来可以弯腰。然而,前方的路能走多远,通向何方,不得而知。站在山洞前,我们的心情飞到了战斗的时代。在物资匮乏、衣被匮乏、药物匮乏的恶劣环境下,我们的前辈不为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做“亡国奴”,洒热血,寄真心于人民,誓要赶走日本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脚下,满满的绿色提醒我们,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只有努力一千次,才能让英烈们会心一笑。

从那以后,我对这个小镇产生了强烈的感情。2065438+2007年5月,女儿作为学校记者,被安排去小城子镇旅游,我陪她再次来到这里。跟随大批小记者,我们参观了小城子镇清尔泰故居,观赏了高畅村的牡丹,再次领略了葫芦谷的美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牡丹的“花开时迁都”。随着时间的变迁,古伦公主坚强、睿智、豪迈的情怀成为千古奇闻,静静地留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这棵有300年历史的“富贵红”还在沐风盛开。郁郁葱葱的枝叶中上百朵艳丽的花朵娇艳欲滴,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怒放,有的半开半合,让蜜蜂忙得不亦乐乎。仔细看才真正知道什么是“浓郁的红色”。应该是比真红略浅,比粉色略深的颜色,花瓣底部颜色较浓,靠近花瓣边缘的纹理中逐渐夹杂一点白色。花盘大如小瓷盆,金花娇艳。每一层的每一片花瓣,形状相似,但表情不同。它微卷,平铺,锯齿状,椭圆形,花瓣数以千计,妩媚华贵,芳香宜人。微风拂过,百枝含笑,轻轻点头,这是牡丹的国色天香,也是塞外草原人民建设家乡、致富的传承。

走进葫芦峪,青山碧水依旧沉寂多年。路两边农家店比较多,供游客吃住,出行也不用自带干粮。七七老土山上起伏的风力发电机不知疲倦地转动着。沿着高桥的秘密办公室,我和年轻记者们参观并祭拜了扩建后的七烈士陵园。在烈士陵园前,听着孩子们对烈士的热爱和崇拜,听着他们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我爱上了这片红瓦绿瓦的热土。

而真正让我刮目相看的,是2065438+2007年6月召开的全市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介会。因为我单位的“宁城草原鸭”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我有幸和领导一起参加了会议。宁城县有6个地理标志产品上榜,包括小城子镇的“宁城苹果”。听到大会主持人宣读的喜讯,我忘记了自己是代表赛菲亚来的,急忙向工作人员要了一本详细介绍“宁城苹果”的宣传册,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的产地是不是真的小城子镇。由于镇上纬度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和光合作用。另外,镇上的人原生态的种植,让“宁城苹果”的味道和营养成分都很独特,就是每次去姐姐家,都塞一袋大苹果。难怪这么甜脆爽口。原来它有这么复杂的人生经历。从此以后,我很想再走进那片红色的热土,去看一看万亩苹果种植基地。

今年中秋节我去了姐姐家。吃完午饭,姐姐说要去葫芦峪散散步,于是我第三次正式踏上红色旅游景点。道路两旁的农田里,生长着大面积的具有地理标志的“宁城苹果”树。红红的大苹果晃动着茂盛的树枝,挤压着,与路口街边挂着绿叶红果的大苹果形状相呼应,成为小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两年后重新进入葫芦谷,变化很大,游客越来越多。大家聚在河边的宽阔地带,来个烧烤,聊聊天,很是惬意。农家餐馆鳞次栉比,装饰精美,各种野菜和农家野味应有尽有。蜿蜒的河水静静流淌,有几条“流动的瀑布”金桥。清澈的水映着绿树青草,缓缓被引到错落有致的桥上。薄薄的一层水溢出整个桥面,流进桥底波光粼粼地激起层层白浪,再往下流溅起浪花后又欢快地倒在下一座桥底,流向平缓的地方。白色的身体晕染着水草的绿色,继续前行。

在高桥的秘密办公室里,我欣喜地发现,一张用当地材料制成的石制会议桌上,增加了四个青铜人像。兴高采烈的高桥正和同志们一起研究敌人的战略。他紧握的拳头和硬劈的手掌生动地刻画了英雄们的英雄气概,他刚毅的眼神里闪烁着赶走日伪军,还人民以和平的坚毅。坐在空荡荡的石墩上,与几位英雄手牵手,革命自豪感油然而生,游客的声音也渐渐远去。渐渐清晰的是,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英雄们突袭据点、机智活捉伪军、以少胜多、牵着敌人的鼻子爬山、钻入密林的英雄事迹在脑海中闪现,热血沸腾,激情燃烧。当我回想起英雄们因为不想被俘虏或最终寡不敌众而宁愿跳崖的时候,当他们英勇牺牲的时候,悲壮的泪水悄然而下,当他们为先烈默哀的时候,感到骄傲和自豪!

从高桥秘办出发,顺着路标到达宏图园旅游区,这也是一个新开发的旅游基地,总面积30万平方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宽敞的停车场里高亢的红色歌声响彻云霄,先烈们用宝贵的生命呵护着这片热土。新时代,小城镇人民正沿着革命先烈指引的方向,以崭新的步伐,为这片热土注入活力...

对于小郑子镇和这片红色热土,我有一种强烈的第二故乡的感觉。从它最初的贫瘠土路飞扬到四通八达的柏油路纵横交错,从低矮的土坯房到窗明几净的别墅式大瓦房,从最原始的革命老区到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生态洁净小流域,从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到今天的万亩生态种植园,我亲身见证了日新月异的进步。我对它的快速发展感到惊讶。我深深地为小城镇领导高瞻远瞩的乡村振兴规划点赞,为小城镇村民踏实勤劳点赞,期待我下一次红色革命圣地之旅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