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的生活习性
一般在晚上,但温度适宜时,白天也可以活动。当土壤相对湿度为22 ~ 27%时,华北蝼蛄的危害最严重。土壤干燥,活动少,危害小。成年人有趋光性。夏秋季气温在18 ~ 22℃之间,风速小于1.5米/秒时,夜间可用灯光引诱大量蟋蟀。蝼蛄可以向后跑,尤其是在洞穴里。成虫和若虫都擅长游泳,而雌性有保护卵和哺育幼体的习惯。若虫直到4龄才能独立活动。蟋蟀的发生与环境密切相关,常栖息于平原、轻盐碱地、江、海、湖沿岸的低湿地地带,特别是沙壤土和富含腐殖质的地区。华北蝼蛄生活史悠久,2 ~ 3年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越冬,深度达1 ~ 16米。每孔1虫,低头。次年,气温升高,开始移动,地表长出约10 cm的隧道。非洲蟋蟀只在洞顶养一堆虚土或短隧道。6月至7月为产卵高峰期,多产于轻盐碱地区的坎、堰附近向阳、高、干的地方。在15 ~ 30厘米深度的卵室内,成堆地产下数十枚或更多的卵。每只昆虫一生产卵80 ~ 809粒,平均417粒。卵期为10 ~ 26天。10 ~ 11月以8 ~ 9龄若虫期越冬,第二年以12 ~ 13龄若虫越冬,第三年以成虫越冬,第四年6月产卵。非洲蝼蛄在黄淮地区2年左右完成1代,在长江以南1年完成1代。产卵习性与华北蝼蛄相似,倾向于潮湿地区,集中在河流、池塘、沟渠附近。卵期为15 ~ 28天。在黄淮地区,当年成若虫,以4-7龄越冬,若虫* * * 8-9龄,次年夏秋两季以成虫越冬,第三年5-6月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