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小三峡封神榜?温塘峡篇(1)

温塘峡是嘉陵江小三峡中的第二峡,此峡是以北岸大沱口入峡,从白羊碚出峡;也可说是经南岸金刚碑入峡,从三花石出峡。整个温塘峡的峡长2.7公里,是小三峡中最短的,也是峡谷最窄的峡。

温塘峡又名叫温汤峡,她还有个名字叫东阳峡。其叫东阳峡的原因是她靠近南朝东阳古郡(现东阳镇)而得名。盛唐时,东阳置城,又名东阳城。所以温塘峡里很多 历史 事件都会牵涉到缙云山和东阳古郡,东阳城的。

温塘峡两岸,北岸山名叫西山坪,南岸山叫东山坪,整个山脉叫缙云山脉。缙云山脉为重庆主城区和北碚区的主山脉,山脉延绵有一百余公里,跨经合川区,北碚区,沙坪坝区,璧山区,山脉尾至江津长江边。缙云山九个主峰都在海拔八百以上,最高处坛子石海拔为951米。

缙云山,古名又叫巴山。我们若以传说为据,缙云山名则有四千多年的 历史 ,这是因为该山与轩辕黄帝的传说有关。如此说来,轩辕黄帝乃是当之无愧为嘉陵江小三峡温塘峡的第一大神!

一、帝王首脑类大神

1、轩辕黄帝,五星级顶尖大神正神

轩辕黄帝之所以被列为第一大神,这是因为轩辕帝为中华民族的***同始祖。这里的始祖有三种含义,其一为遗传学上的始祖,即我们中华民族中的每个人体内都有轩辕帝的遗传基因。其二是文化继承上的始祖,即我们民族习性上都含有汉文化的特色。其三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上的象征。中国人对龙的图腾莫拜,就含有对轩辕帝的认同色彩。

轩辕黄帝在缙云山的种种神话传说相当丰富,归纳起来***有十个方面的内容:

(1)轩辕帝曾在缙云山上炼过丹(轩辕洞说)。

(2)轩辕帝曾在缙云山合过药(《黄帝内经》里提到缙云山为古巴山)。

(3)轩辕帝曾在缙云山大宴过宾客,群仙会聚过(“缙云”原意有 美食 的含义)。

(4)轩辕帝重臣缙云氏有支后裔在此生活(巴人血统上有轩辕帝的成分)

(5)轩辕帝曾在缙云山上封官加爵。(“缙云”是一种官阶)

(6)轩辕帝曾邀臣子们在山下温泉汤澡(泡温泉)。也有 娱乐 休闲因素。

(7)轩辕帝在缙云山悟道升天(成仙)的说法。

(8)轩辕帝惩罚缙云氏不才子缙云混沌和高辛氏不才子八人,流放他们九人到此,投于巴賨,以御山鬼。

(9)轩辕帝令缙云氏不才子饕餮和高辛氏不才子八人,责令九人在此御魑魅。

(10)轩辕帝与众臣们谈经论道的山。

古籍书上,对“缙云山”有四种说法,其一是通过《史记?五帝本记》中反映出来。轩辕帝把“缙云”作为一种官衔定位,即轩辕帝在打败了炎帝,蚩尤,***工等后,迎来了天下太平,他欣喜地对手下功臣第一次分封。据说他以云彩颜色定名,赤色和带红色的官叫缙云,其职责是负责军事。

其二是在《山海经》中,缙云氏有不才子,叫混沌,是一种凶神。也有书上说缙云氏不才子是叫饕餮,也是一种凶神和饿神,所以民间对“缙云山”的说法是一种被轩辕帝惩罚和流放凶神的大山。

其三是在《道藏经》说,轩辕帝炼丹时产生出来被炉火映红的云霞叫“缙云”,出现缙云的山叫缙云山。当然,尤以轩辕帝炼丹的地方为准才叫缙云山。

其四是在《黄帝内经》这本古医书中,将轩辕帝与论医药的过程叫“合药”,因轩辕帝合药处的山叫缙云山。

以上是古典对“缙云山”的传统说法,这是否就与嘉陵江小三峡温塘峡中的缙云山相合符呢?

其实,稍为对照就会发现缙云山完全符合上面古籍的说法。

据明代《蜀中广记》中载,缙云山上有过一块刘宋时期的古碑,此碑名叫《灵成侯碑记》,因碑文己不可考或无法释读,现在大多数的传说源于此碑文上记录说法。碑上说,缙云山出自大禹别九州之前,黄帝时缙云氏有不才子日混沌缙云氏,高辛氏有不才子八人,投出于巴賨,以御魑魅。

“灵成侯”是谁,现无从推论。

另传说缙云山明代古寺大隐寺,石华寺和白云寺都有过石碑文上载过,缙云山东面悬崖岩中有轩辕洞,该洞是轩辕帝炼丹所在地,正好炼丹炉火会将山岭云层染成赤色或红色。所以此山叫缙云山,即轩辕帝炼丹的山。

除此古石碑可能是传说的证据之外,还有一些官方文书或名人书也可证明缙云山关于与轩辕帝的关系绝非是空穴来风的杜撰之胡说:

书写嘉陵江上“缙云山”的还有三个人,而且这三人都是经过南朝刘宋,齐,梁三朝的大名人。第一人应为梁代著名道士,医药家,文学家,也是梁武帝的政治高参,具有“山中宰相”之称的名人,他叫陶宏景(456 536)。《梁书?艺文》中就选载了他的名篇《水仙赋》,该文中的名句:“增城瑶馆,缙云琼阙,黄帝所觞百神也,《方兴胜览》即谓之巴山矣……”,该赋文中将轩辕帝在缙云山大宴群臣,与上天众神仙谈笑风生的场面写得浩浩荡荡,飘飘欲仙。此文也正好在缙云山的古碑中出现,据说陶宏景一生走过很多名山大川,他就上过缙云山。而且传说梁武帝读罢此文而偷偷地上了缙云山,这就是缙云山上流传着梁武帝在缙云山灭猿的传说。

这里特别交待下,有明确的文史记载: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僧慈应开山建缙云山的缙云寺和山下的温泉寺。南齐建武元年(公元494年),南齐置东阳郡,治丹阳县。(现北碚东阳镇)。东阳郡历经南朝刘宋,齐,梁三朝代,周时废。盛唐,置东阳城,温塘峡又叫东阳峡。

梁代书写“缙云山”的第二个人是在官方史书中提到过缙云山,这个人叫沈约(441 513),他是梁朝东阳郡首任府尹大人,丹阳尹。此人也是梁代一大名人,书法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也是梁武帝萧衍的挚友。他在任东阳郡首时就把东阳郡郡望书写了下,自然缙云山,温塘峡的地理和文化概貌也纳入到了他史记中了。

梁代书写缙云山的第三人叫吴均(469 520),他也是梁代著名史学家,而且是官方的名人,他也写了本叫《吴均春秋》的史书,这本书是他仿东周列国史书《春秋》写的。现缙云山九峰上所谓的“十三个迦叶古佛的足迹”传说就是出自于此书,他把缙云山九峰名字都写得十分的详细。

除了史书外,唐代佛教史书《感通录》中也多次提到缙云山,说此山有古寺相思寺,狮子峰岩上有竼经文,九峰上有迦叶古佛足印。因此,相应也印证了缙云山就是嘉陵江小三峡温塘峡上的山,也印证了“缙云”是与轩辕黄帝的关系。另道书上更是直接说轩辕黄帝的炼丹洞叫缙云洞,该山叫缙云山。

以上都是无可挑剔地说明缙云山与轩辕黄帝是有密切关系的,但这里仍有个质疑问题,第一轩辕黄帝所炼丹地缙云山是否是唯一的?第二若轩辕黄帝所练丹地缙云山。

其实,天下真有这么蹊跷的事,古代叫缙云山的地方有二处,一处是在淅江缙云县,一个叫仙都的山,这仙都的山古名就叫缙云山。传说缙云县仙都山是轩辕黄帝升天的地方,还令人惊奇的是,缙云县属东阳市管辖,东阳市古名原就叫东阳郡。还真让人魔幻的是,梁代梁武帝萧衍,史学家沈约,史学家吴均,大道士陶宏景等大文豪们几乎都是现江苏浙江人,而且他多在浙江东阳与缙云和仙都附近活动,可说根本不可能与嘉陵江小三峡温塘峡上的缙云山发生密切的关系,因为两地相距数千公里,更不用说中间有万重千山,大江大河呀!

但事实上又的确证明,梁代几个大文豪书写的缙云山文,在细节上更多的是写嘉陵江上的缙云山。例如仙都古名虽叫缙云山,但此名是隋唐贞观之后才有的。另从轩辕黄帝炼丹之说是道教神话内容,而道教发源地在巴境,即古巴国,秦汉后的巴郡。道教最早兴起是叫五斗米教,真正布道人是汉高祖刘邦之谋士张良后裔张道陵所创。汉高祖刘邦首为汉王,即在汉江流域,后楚汉相争,刘邦势力弱只好移向大巴山地区。萧何就是坐镇巴地给刘邦输送兵源和粮草,刘邦称帝后,张良隐居。

汉末,他后裔张道陵利用在巴人的威望,大力宣扬起黄老学说。黄,就是轩辕黄帝。老,就是春秋战国时的老子。为了布道,教徒只需交纳五斗米就可成为道徒。道教信奉的是长寿或飞升入天成仙,而道教宗旨就是要炼丹修身。显然,缙云山就早就是巴人信道教的炼丹聚集地。嘉陵江小三峡温塘峡缙云山对岸正位于东面,是日出的地方,也是巴人炼丹最红火之地,也是巴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所以那儿叫“丹阳”,也叫东阳。当南朝刘宋年,缙云山山上和山下开始建缙云寺和温泉寺时,东阳就快成了城市了。不久,南齐在嘉陵江上设立第一个行政区东阳郡,东阳郡辖一县即丹阳县。郡府和县府衙门都设在东阳郡上(现东阳镇)。此时,缙云山以及嘉陵江小三峡都划入到东阳郡上管辖。

与嘉陵江小三峡温塘峡上的缙云山和东阳郡丹阳县相比较。作为春秋战国时的古国吴越东阳,缙云县和仙都就在道教起源上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何况仙都山海拔不到三百米,与嘉陵江上的缙云山九个主峰海拔上竟然矮了六七百米。显然,与道教中的洞天说不在一个级别上。据查证,浙江的东阳郡或丹阳是在三国时期吴国所立,后来就废异,也就是说南朝刘宋,齐,至梁代梁武帝时还没有东阳郡,也没有缙云山。浙江的仙都山,缙云县,东阳郡都是在隋唐时才设立的。而盛唐时,温塘峡多叫东阳峡,东阳郡己更名为东阳城了。

在梁代与梁武帝萧衍同期的大文人陶宏景,沈约和吴均等著书中的缙云和缙云山,实则只能是嘉陵江上的缙云山和东阳郡,而且嘉陵江上的缙云山九峰中才有宝塔峰,香炉峰,莲花峰,狮子峰等。从山型地貌等细节上着都是与重庆的缙云山相符的。

照轩辕黄帝在缙云山的传说为据,重庆的缙云山应立为道教的“洞天”之一,或为道教发源地,但是最终重庆缙云山则成了十大佛教名山。其实,若仔细研究重庆的缙云山就会发现其端倪,也就是说佛家与道家为争夺影响力,两家一直在拼斗。道家以“轩辕黄帝有炼丹洞”为由,想把缙云山搞成道观山。而佛家则以“迦叶古佛在九峰上有十三个足迹”和“狮子岩上有竼经文”为由,想把缙云山打造成佛教名山。为此双方争得你来我往,甚至一次次动用帝王关系,例如“灵成侯”传说可能是第一个道士的封号,他建的第一个道观。可佛家不服,说第一个在缙云山建缙云寺的是慈应高僧,他将山上的蟒蛇,鸡和牛都感化了。接着缙云山有几个道教信徒画符求雨成功,唐高宗李渊赐道坛建观为“禅真宫”。佛家不服,又鼓动唐宣宗皇帝赐名为相思寺。到了宋代宋真宗皇帝为佛家高僧慧欢赐为慈印大师,赐缙云寺赐为崇胜寺,赐温泉寺名为崇胜禅院。明代竟有三个皇帝赐名缙云寺,最后明神宗皇帝才一锤定音缙云山为“迦叶古佛道场”。此后,缙云山成了佛教十大名山,缙云山所有寺庙都为佛家庙宇。

但是缙云山出现了个道人,他叫李一道长,他不知什么原因,将绍隆寺和白云寺重修成了道观,恢复了轩辕黄帝的种种传说。如白云寺改成了白云观,说是白云观就在轩辕洞下。还添一奇观说,陈抟老祖曾在轩辕洞中闭关,更正说在改造白云寺时发现古寺大梁上有后周年号和陈抟老祖的史迹。我也打听到确实白云寺本就是个道观,因传说建文帝在此藏过身而被佛教改建成了佛寺。

哈哈,缙云山也成了佛道两家争执的传说依据。佛家说,迦叶古佛最先在缙云山落脚。而道家说,“缙云”山的本意就是轩辕黄帝炼丹的洞天。我估计,佛家不好贬损轩辕帝,只好说真武大帝与迦叶古佛辩论输了,他不好意思跨到重庆南山的真武山去传道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无论谁来吹缙云山都离不开轩辕黄帝这个老祖宗的根子,否则“缙云”的说法就无从谈起。当然,轩辕黄帝不但是嘉陵江小三峡的大神,总神,他也是全中国,全中华民族的第一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