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信息
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吉祥日子。古代有重阳节登高祈福的习俗。庆祝重阳节通常包括登高、秋季日光浴和赏菊。至今增加了尊老的内涵,重阳日宴饮(办酒席尊老),答谢尊老。?
据历史考证,重阳节始于古代,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普及于西汉,兴盛于唐以后。重阳节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典籍《吕春秋》中的《秋吉纪》。到了魏晋时期,节日气氛越来越浓,被文人传唱。到了唐代,正式定为民间节日,一直沿袭至今。
重阳、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祭祖的四大传统节日。“九”在数字中有长寿之意,寄托了人们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将农历1989的9月9日定为“敬老日”,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数据:
节日的起源
在《易经》中,九阳之数为重。
在《易经》中,“六”定义为阴数,“九”定义为阳数,“极数”表示天的高度是“九倍”。九月初九,日和月都在初九相遇,是重阳节,所以叫“重阳节”,同时又叫“重阳节”,所以这一天叫重阳节。
古人认为“九”是老阳,农历九月初九是所谓的“二九重要”。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重阳节也是长寿、健康和长寿的意思,所以重阳节后来被确立为老人节。古人认为两阳是吉日。?[8]?在古代的重阳节,有饮酒宴饮以求长寿的习俗。?
收获祭品献给天堂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吕氏春秋·秋吉纪》云:“九月,命家宰,耕田备收,举五要事。藏帝书收于圣仓,唯敬。”“是日,大皇帝,我尝祭,告天子。”可见当时是有在九月庄稼丰收的时候祭祀神和祖先以感谢神和祖先恩情的活动。这是古代重阳节作为祭祀活动的原始形式。
《西京杂记》中记载西汉的朝臣贾说:“九月九日,裴椋吃帐饵,饮菊花酒,云长使人寿。”相传,从此就有了重阳节求长寿的习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来的道士)追求长生不老,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也有大型宴会活动,由先秦时期的庆丰宴发展而来。《荆楚年代年谱》上说:“九月九日,四人聚在一起野宴。”隋杜公注云:“九月九日之宴,不知何时起,自驻宋以来,未曾变过。”长寿和盛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古代祭祀火星的仪式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火祭仪式。作为古代时令星的象征,“火”星在九月隐退,夏称之为“九月之火”。“火”星的隐退,不仅让一直以火星作为季节生产、季节生活象征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也让把火当神崇拜的古人感到莫名的恐惧。瓦肯星的休眠意味着漫长冬天的到来。
所以在“内火”时节,就像火出现时有迎接的仪式一样,人们也要举行相应的告别仪式。虽然古代祭祀仪式的情况比较隐晦,但从后世重阳节的器具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古代习俗的痕迹。比如江南一些地方,重阳有祭灶的习俗,是家里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火”的端倪。
古人把重阳和上思或寒食,9月9日和3月3日作为相应的春秋两个节日。刘汉辛《西京杂记》说:“三月去初三,九月重阳节,与姑娘做游戏,然后登高。”上思、寒食、重阳的对应是以“火”的出现为基础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祀火星的仪式逐渐式微。但人们对九月阳气衰微所引起的自然物候变化仍有特殊的感情,所以登山避讳的古老习俗仍在流传。如果说上巳(清明节)是人们在漫长的冬季后外出游泳的节日,那么重阳则是秋寒初新,人们即将隐居之时的礼仪性秋游,于是就有了清明节“踏青”和重阳节“告别青春”的民俗。
参考资料:
重阳节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