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简介
德昂族又名“崩龙”,是中缅边境地区的一个山区少数民族。其民族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昂语支,分为三种方言:布莱语、鲁麦语和若金语。没有自己的书面语言。由于长期与傣族、汉族和景颇族共存,许多人说傣语、汉语和景颇语。
德昂族主要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共和国的边境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中方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保山、临沧等9个县市,缅方在掸邦和克钦邦。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德昂族总人口为20556人。
扩展数据:
德昂族起源于古濮人,与“哀牢”关系密切。清代以前,有关记载将云南南亚语言中的德昂、布朗、佤族称为“普人”、“普”或“普满”。“蒲人”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生活在怒江两岸,比阿昌族、景颇族等民族更早进入这一地区。他们是较早开发保山和德宏的民族。
在隋唐时期,他们被称为“莽人”、“铺子人”和“王耔人”。他们先后臣服于汉晋、南诏和大理国,德昂族的祖先也在宋末建立了自己的区域统治,即“金牙国”。
元朝以后,他成为戴土司的附庸。“濮人”在汉代属于永昌县(今云南省保山市)。唐宋元明时期,德昂族先民在澜沧江两岸“练蛮夷”。元代在今泸西地区设立“芒市道军民将军府”,阿里(德昂族传说中的首领)被封地方官。
元朝中期,“白彝”(傣族的祖先)迅速强大,德昂族被迫逐渐向山区迁徙。明代中央封戴道为芒市(今芒市)检察长,戴土司封德昂族首领为“老”,代表土司治理德昂族,德昂族先民因此成为戴土司的臣民。
百度百科-德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