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美食脖粉
太原的“李建义”蒸饺、平遥牛肉、太古饼、闻喜水煮饼、芮城麻片、太原羊杂汤、灌肠、高平烧豆腐、介休酿糖、忻州瓦饼、平阳泡饼等都有独特的风味,是名吃中的上品。山西面食,刀削面,拉面,刀拨面,擀面,挑尖,猫耳朵,河捞等面食,都有山西特色。
包万德托
保德县盛产荞麦,荞面碗托晶莹剔透,洁白微蓝,质地细腻,软滑嫩香可口,风味独特,是忻州地域风味小吃的上品。
碗托的制作方法:将荞麦粉用盐水拌成面穗,然后加水调成糊状,放入碗中,用武火蒸至半熟,搅拌一次防止沉淀,煮熟后晾凉。荞麦碗要凉了趁热炖,或者浇素汤,或者拌肉酱。它不仅是招待客人的美味佳肴,还具有疏通肠胃、清热燥热、通便的作用。外地人来这里,都是有味道的。保德县有很多加盟店,其他地方也有高档货,深受食客赞赏。
神池麻花
神池豆花,五台山地区的名吃之一,在食品界久负盛名,名满北方。它的成分是发酵肥料三份,水二份半,油半份,糖和碱少许。煎的时候用葫芦油,要清亮清澈,不起泡不冒烟为宜。神池麻花看起来很好吃,闻起来很香很香,吃起来脆而不硬,酥而不散,甜而有嚼劲,回味无穷。
樊氏吧冰
疤饼,因饼上布满疤痕而得名,又称籽饼,制作于明代。它的配料是白面粉、油、糖、鸡蛋和苏打。制作时,将面团擀成直径约半尺的煎饼,放入铁锅中烘烤。铁锅里铺一层沙,放一层饼,烤。煮熟的圆饼呈金黄色,面团上均匀布满圆坑,看起来像是伤疤。它们又甜又脆,以其独特风味的蛋糕而闻名。
袁平锅盔
原平锅盔因历史上夺得地方烹饪第一名而得名。它的形状像一个块,大约三英寸长,许多英寸宽,它的边缘是圆形的。没有馅的叫空心锅头,有馅的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大多数是甜馅锅盔,最好的是梅郭城锅盔。郭魁的糕面橙香甜甜脆脆的。再加上馅料不一样,各有风味,让人吃久了百吃不厌。平原锅盔供不应求。除了在本省畅销,还直达京津,北到内蒙古,南到四川。
河曲酸粥
据传说,河曲酸粥的起源纯属偶然。李自成起义军路过北京这里,当地百姓一片欢腾。家家户户都泡大米为部队士兵准备饭菜。但由于情况变化,军队临时改变了路线,绕道而行,但百姓泡了太多的米,一时半会儿也干不完。时间长了就变酸了,老百姓舍不得扔掉,就用酸饭煮粥。没想到的是,发现用酸饭煮的粥并没有影响它的食用价值。后来人们故意用酸米粥,渐渐发现这种酸米粥可以刺激食欲,健脾,护肤,美容,妙不可言。难怪这个地区的女人即使不化妆也有白皙细腻的皮肤。
黑肉炖猪肉
取猪的红烧肉,加入土豆、粉条、豆腐和调料。在高压锅里炖很长时间,直到肉和土豆都炖好,老少皆宜。
代县麻片
代县麻片在清代享有盛誉,有专门做这个行业的面馆,生意兴隆。其切片长两寸,宽半寸,色泽淡黄,薄如树叶,清脆可口,闻名省内外。闲暇时小吃三片五叶,好吃又耐人寻味。麻片选料严格,要用上等面粉,去皮芝麻,纯芝麻油或葫芦油,上好的蜂蜜和糖。它的做法是将面粉与糖、油、蜂蜜水、擀皮、涂蜜、芝麻混合,然后放入锅中烘烤。制作精细,所以是好产品。
丁香蒸肉
猪肉和土豆煮熟切碎,然后与面粉和调料混合,放入碗中蒸熟。吃的时候加热,切成块,很好吃。
忻州瓦塑
瓦片酥的形状像瓦片。它大约十厘米长,四厘米宽,五毫米厚。内外金黄,花纹明显,背面写有“新洲瓦酥”字样。每公斤大概有52到58元。
配料:标准粉56斤,鲜蛋黄15斤,食用油27斤,糖粉82斤,成品100斤。
制作方法:先去掉蛋清,留下蛋黄。蛋黄里不能带蛋清,否则容易起泡。蛋黄打好后,放入综合容器中,用水棍搅拌均匀。然后将所有的糖和将近一半的食用油倒入综合容器中继续搅拌,直到油和糖面完全混合均匀。把剩下的一半面粉倒在面桌上,在面团中间挖一个坑,一次取两三公斤在容器里搅拌好的蛋黄,放入面坑里,合成硬度合适的面团,用面棍擀开,切成瓦酥条,用专用模具敲成各种形状。半成品在油锅里炸,炸至金黄色即可出锅。出锅后趁热用森棍压成瓦形。
山西刀削面、猫耳朵、鱼
刀削面在山西有绝技。在中国,除了陕西,只有北京和xi安有刀削面卖。刀削面首先要做好面团,揉匀,要像白石一样坚实。刀削面的卖家都有案底桩,卖的时候可以剪。所谓削皮,就是用一把锋利的刀削萝卜皮,将面条沿边缘切成四五分厚、两三寸长的棱形面条,然后根据客人的吩咐做成炒、炖或凉菜。这种面团很结实,所以很有嚼劲。它用韭菜、冬笋和肉丝炒,用蘑菇和木兰片(笋干)炖,混合水萝卜(一种有水分、肉嫩的萝卜)和鸡丝。滑、脆、韧,两者各有千秋。技艺高超的面条厨师经常表演绝技。朋友们邀请当地的名厨在一次宴会上表演。当他们收拾完酒菜,照常端上面条时,面馆师傅捧出一个做好的面基,用一个小圆托盘顶在头上,双手各拿一把锋利的刀削面条。他通过感觉和手的力量使头上的托盘完全随着他的刀片旋转。我们在旧金山吃了日本料理“铁板烧”,看到厨师当众切煮,做出各种手势,我们大加赞赏。如果我们把它与山西的这种削面技艺相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我们都会承认山西的技艺是一个奇迹。
猫耳朵和鱼是山西家庭的日常主食,做法和调料的质量很难有一定的标准。总的来说,猫耳朵很像一个贝壳形状的意大利通心粉。据说这种意大利产品是凯尔·波罗(Kyle Polo)做的,他从中国学会了捏猫耳朵,回去后仿制,然后用机器生产。猫耳朵的制作方法是将面团揉成拇指条,压成蚕豆那么大的小块,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一圈,卷起来就像猫耳朵一样。放入沸水中煮熟,捞起用调料炒一下。耳卷里有汤,饱饱的,吃起来很好吃。成分是他们想要的。一般人都喜欢用韭菜丝和虾米,很入味。当他们用上虾皮,蟹肉,香菇,火腿,就可以为所欲为,没完没了。
用鱼做面疙瘩和中国南方人做面疙瘩基本一样,只是做工要更细致一些。面条拌得很稀,锅里煮一锅汤(素菜和素菜都可以)。山西人用竹筷将碗沿边缘向下的面糊拌成细长条,落入沸腾的汤中(南方人用勺子舀成不规则的块,故称“面疙瘩”),用它来煮。直筷子在圆碗边缘随意滴下面糊,总是两头尖中间肥的面条在沸腾的汤汁中翻来翻去,就像游动的鱼,所以叫“拨鱼”。我见过一次,厨师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控制意大利面的流动。他把面糊像一张纸一样丢进滚烫的汤里。受热后自然向两边卷曲,成为连续的空心面,这是绝技。据说没有第二个人。中国有一些独特的技能,但他拒绝传承,这真的是封建社会制度的恶果。
柳叶儿和杭州的“面条川”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将面条卷成薄片,然后切成狭长的长方形,像柳叶一样,然后放在高汤里煮。
韭菜压茄子
榨菜茄子也是大同地区的风味菜肴,深受百姓喜爱,是春夏的美味佳肴。
压制韭菜茄子制作方法也很简单。首先用清水将茄子清洗干净,去除茄子梗和萼片,用刀在茄子上纵向开5-6道1cm深的口子;然后笼蒸至硬度适中,均匀放在木板上,用另一块板压住,上面放重物压制脱水,直到不滴水为止。配料:蒜泥、香葱、姜末及其他调味料。搅拌均匀。将脱水茄子与准备好的调料混合,分层装入缸中,压实密封,3个月后即可食用。这种泡菜色泽鲜嫩,香味浓郁,咸淡适口,清香宜人。
绛县五香牛肉
绛县五香牛肉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绛县惠民饭店的传统名吃。它是由许多家庭精心准备的,具有独特的风味。它出口到太原、Xi、北京、上海等地。
绛县五香牛肉的加工程序是先宰杀活牛,再按部位分。洗净后加入适量的盐和食用硝酸盐,放入大锅中腌制。一般夏季需要3-7天,冬季需要1-3个月,主要靠肉质的嫩度才能让生牛肉充分入味。
加工时将腌制好的牛肉放入汤锅中,按比例加入调料,大火煮8小时。
这家店的老汤至少有20年的历史,所以加工出来的牛肉内外绛红,特点是:肉色绛红,油而不腻,瘦而不柴,酥而不散,咸而适口,鲜嫩醇厚,风味独特。
灵丘熏鸡
灵丘熏鸡是灵丘县著名的传统风味产品,已有260多年的历史。
相传清朝雍正年间(1730),有个官员到灵丘县做官,由李进才和李佑才两兄弟担任厨师,两兄弟最擅长做熏鸡。后来官至晚年退休回乡后,李氏兄弟留在了城里,开了一家饭馆,卖专制熏鸡。后来,它被传给了李玉成。清末,他的儿子李云继承了父亲的传统技艺,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同时,还摸索出了独特的制作工艺,使他的熏鸡制作技艺日臻完善。在烹饪加工过程中加入了多种中药,所以这种熏鸡具有健脾和胃、补虚理气、消食健脾、因精养心的功效,深受百姓喜爱。
加工灵丘熏鸡,首先要选择肥壮的活鸡。宰杀后要将鸡毛用70℃的水烫一下,在臀部取出一个小口,然后洗净,将一只翅膀放入口中,然后从刀口处伸出来,另一只翅膀放在背后,将鸡头翻回胸部。炒菜时,老汤烧开,生鸡肉按大小分层放入火锅;然后将豆蔻、豆蔻、肉豆蔻、肉桂、丁香、砂仁、陈皮、高良姜、花椒、大料、茴香按一定比例放入纱布袋中,放入汤锅中,最后加入适量酱油、白酒等调料,用小火煮沸,再用小火炖。烹饪时间取决于鸡的年龄和嫩度。
将煮熟的鸡肉放在特制的铁床上,然后将烧红的炭块放入熏蒸池中,在红炭块上撒上老柏树木屑,也在柏树木屑上撒上粗糠。把铁房放在熏蒸池上,盖上盖子,熏40分钟。
灵丘熏鸡要趁热吃,不要油,不要味。切食物时,刀口很讲究。先从鸡的中间对半切开,然后把前胸和后腿切成细条,腿和翅膀剁成小块,非常独特。
太原酱肘子花
太原酱肘子花是太原历史名品之一。酱肘花古称“裹花梦幻肉”,早在唐代就有了。宋代的《清》曾记载:“唐拜大臣令,上烧烤,家中有食单。那些选择与众不同的人被简要记录下来...裹着鲜花和梦幻般的肉(滚进小镇) ...。当时作为珍馐佳肴和国宴食用,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本品是一种肘子肉卷,用压力包裹,切片,待卤汁成熟后凉着吃。因断面上有波浪纹,故称裹花梦幻肉,俗称“肘花配酱”。
酱肘子花是有5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福记六味斋酱肘子鸡鸭店”做的最好吃的。因其选材严格,加工精细,保持了其历史传统的工艺和风味,其酱肘子花独具特色。被商务部1982评为优质产品。
酱肘花色美味香,皮嫩肉烂,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而悠长,是人们与家人团聚,以酒佐餐的佳品之一。
用猪肘、海盐、碎盐米、花椒、生姜、桂皮、八角等多种原料制作酱肘花。
制作时,首先将肘洗净、去骨、洗净,用冷水浸泡2-3小时。控制好含水量后,用咸米和胡椒粉反复揉搓。腌制1天后,将手肘逐一卷成杆状臂,皮朝外,再用细麻绳反复捆扎。然后将卤好的酱料老汤烧开,撇去浮沫,将肘子和调料包放入卤锅中,煮沸后小火炖2小时,取出放凉。撇去卤汤的油,将肘垫箅子放入芦苇后的锅内,小火煮2小时。这是二级酱卤汁。到时候用小火煨1小时,然后取出晾凉。把肘子拿出来晾一会儿,把绑好的绳子拿掉,然后把酱汁刷在肘子花上,让它挂在肘子花的表面。等凉了,就酱成棕色了。吃的时候交叉顶刀,切成薄片。
山西腐乳
山西腐乳表面深红,内部杏黄,具有腐乳特有的香气,富含酒香和酯香,深受消费者喜欢。味道鲜美,醇厚,咸淡适口,不酸不苦,不硬不碎,质地细腻,畅销城乡市场。
腐乳是中国特有的发酵豆制品,最早见于明代的《彭陀夜话》,称为“腐乳”,即酱油豆腐。据《本草纲目》记载:“腐乳又称发酵乳,若以豆腐液加酒糟或酱料制成,咸而宜人。”1000多年来,代代相传。山西腐乳是由加盐的豆腐干演变而来的。虽然并不优雅,但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既可以作为配菜,也可以作为菜肴的调料。
头
脑是太原的一种特色早餐,是汤类食物。在一碗汤糊里,放三块肥羊肉,一根莲藕,一根长山药。汤里的调味品是黄酒、酒糟、黄芪。品尝时能感受到酒、药、羊肉的混合香味,鲜美可口,越吃越香。具有滋养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每年农历千禧年到立春期间,太原大部分清真饭店都有“脑髓”上市,但“清河园”最有名。
朱冰闻喜
是闻喜县出产的著名糕点食品,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煮好的饼裹着芝麻,呈圆形。芝麻球破碎时,露出外深内浅的栗子皮质,可拉出红、白颜色分明的饼馅,拉出数厘米长的细丝。营养丰富,酥沙无皮,甜而不腻,久而不烂,越嚼越香。
高平烧豆腐
烧豆腐是高平特有的传统食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赵括被秦国大将打败,40万赵国军队被杀死。田雷的残暴激起了后人的仇恨,所以他们把豆腐比作“田雷肉”,用火和水来煮,以发泄他们的愤怒。没想到的是,人吃了之后感觉还挺新鲜,有一种独特的风味。于是“烧豆腐”在高平流传下来。现在,“烧豆腐”不仅在高平流行,还经常用来招待客人。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彭副总司令率领八路军经过高平时,当地人民做“烧豆腐”来慰问战士。解放后,很多党和国家* * *来高平视察工作,都尝过高平的“烧豆腐”。
酸菜黑涛哥
黑酸菜,当地人也叫黑酸菜,是晋城当地有名的美食。旧社会由于当地白面短缺,人们把白面包高粱面卷成面条调剂生活,又因为晋城酸菜保存完好,酸菜被当作卤水,带有黑条。撒上芫荽、芝麻,也可以撒上胡椒。味道又酸又辣,高粱粉特有的风味比精米粉还要好,让人越来越爱吃。久而久之,它就成了晋城当地广受欢迎的美食。
曲沃腊牛肉
曲沃腊牛肉是一种具有独特风味和风格的清真食品,是古晋都城(今曲沃)的历史名品。相传该品种为曲沃市回族马史所创,约有300年历史。因为它被放在独轮车的盘子里。车前挂着写有“清真”字样的小木牌,旁边插着一把红伞,所以当地人叫它“清真腊牛肉车”。这种传统风味深受当地人和外国客人的喜爱。
制作腊牛肉时,先将新鲜牛肉用清水浸泡,洗净后放入缸中,用食用硝和盐腌制一周左右的债务,然后用肉和骨头放入火锅中煮熟,加入适量的盐和大料;肉熟了之后去骨,然后把肉压成一整块,就可以放在车上上市了。用的刀是月牙刀,肉切得很薄,或吃或端,客人自便。
太原东坡茄子
方法:
(1)茄子去皮,切成厚4cm,宽6cm的块。
(2)在茄子块的平面上切一个大十字刀,深度为1/2,然后放入六成热的油锅中炸透,至金黄色时取出,锅中放少量油;放入肥美的肉末,翻炒变色,再放入葱、姜、冬笋翻炒;加入盐、酱油、糖、味精,调好味,把肉末放入碗中做成十字,把炸好的茄子块用刀面朝下,把十字肉末摆成正方形,加入少许鸡汤淹没茄子块。
(3)笼蒸30-35分钟,扣入盘中,加水勾芡汁,茄子片上浇点明油。
特点:咸中带甜,鲜嫩。
黄河鲤鱼
黄河鲤鱼,尤其是宝德天桥峡和河曲县唐家辉的鲤鱼最为著名。特点是嘴大,鳞少,脊上有红线,肉质肥美可口。风味独特,垂钓高峰期在清明时节,被称为“会说话的鱼”。黄河鲤鱼,一般1.5斤,可以两三斤。据说在古代,天桥每年可以获得一万斤的渔获。从明朝开始,黄河鲤鱼就被列为贡品。清代有“水产可充土进贡,鲤鱼冬过桥”之说。
台湾蘑菇
五台山山顶出产的蘑菇名为“台湾蘑菇”。在山珍海味中,它与张家口加工厂的“口蘑”一样闻名中外。台湾蘑菇有两个品种:心香和银盘。雨后,潮湿凉爽的空气中,有一簇簇长着伞盖的台湾蘑菇。蘑菇肉很嫩,有白须,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台湾蘑菇晒干后由白色变成黄色。因为台湾蘑菇的身体很胖,盖子和肉很嫩,很油,营养丰富,无论是干烧还是鲜烧,都有独特的风味。宴席上的串汤,可以解荤解腻,舒缓肠胃。素食可以充饥、治病、延年益寿,是五台山佛教徒必不可少的美味。福尔摩沙菇的优势,即使是东北“三大菇”,福建的红菇,戈壁滩上的阿魏菇也很难相比。当地人有句谚语“一家喝其汤,十家闻其香”。
铜川梨
铜川梨主要有三个品种:黄梨、夏梨、牛油果。产地:山西省原平市铜川。黄梨和夏梨具有皮薄、核多多汁、风味浓郁、色泽黄亮的优点,含量为7-13%,含酸量为0.1-1%。牛油果果实扁圆形,平均三两,外形美观,果面黄绿色,有时向阳面有一抹红晕,贮藏后变黄,味甜微酸,略带香味。这三种梨可以储存到第二年,消耗量只有14-15%。因此被称为“金瓜”,是古代的贡品。
砍三刀
剁三刀又名油包,色泽金黄,香甜可口,是五台山人春节的主要食品之一。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是代代相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五台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常年以玉米为生。为了改变这种单调的饮食,五个人创造了一种精细粗粮的食物。煎的时候,为了让香油渗透进去,需要在上面切三刀,所以叫“切三刀”。又叫“油包”,因为吃起来油香。
颍州牛腩
在雁门关外的应县,不仅有驰名中外的应州木塔,还有一种传统美食叫牛腰肉,相当有名。应县在唐五代以后一度成为北方的经济和军事中心。辽金时属西京道,经济十分繁荣。几经战乱,一年比一年荒凉。但到了清朝中期,这里的经济又有了起色。当时应县是北方各省佛教徒前往佛教圣地五台山朝圣的必经之地,过往游客和商人众多。起初有麻花、黄饼、面饼等几种地方美食,餐馆生意很清淡。当时,应县城里有一个叫宇易的餐馆老板,因为生意不景气,他非常焦虑。有一天,他在做面包的时候,因为心不在焉,不小心打翻了面团桌上的半碗糖浆。他急中生智,把白面粉和糖浆混合在一起做成面团,但它既不能蒸也不能烤好。他试着把它揉成小饼,放在油条的煎锅里煎。他拿出来一看,味道很甜,越嚼越香,颜色和熟牛腰肉很像。于是他试着把它做成牛腰的形状,一起油炸,端给客人,立刻受到人们的称赞。从那以后,宇易就专门制作这种食物,他的餐馆也因此兴旺起来,他的技艺代代相传。
羊杂割
杂切是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相传山西人在元代就开始吃杂切,有一种杂切是忽必烈的母亲给的。元世祖忽必烈从陕西进入中原,途经曲沃县时,其母庄生太后生病,曲沃名医徐国珍为其诊治,成为忽必烈母亲最喜爱的医师。徐的母亲,厨师,和她的儿子一起为王太后庄胜服务。可惜韩见蒙古人吃羊肉,弃之于水。他把它捡起来,洗干净,煮熟,配上大葱和辣椒。味道很好。太后尝后,大加赞赏,即赐名“羊奶酪”。此后逐渐流传,成为民间小吃。羊杂切在山西不同地区叫法不同,吃法也不同。以曲沃、太原、大同为代表的南、中、北三路。南路杂切(曲沃)强调水煮,原汁即原汤,色泽乳白色,口感醇厚。制作方法大致是清洗、煮制、切配四个步骤,工艺精细;中路(太原)全是杂切料,汤里加葱、姜、香菜,有的加粉条、豆腐,别有一番风味;北路(大同)杂切的吃法和制法比较粗糙。大锅点着火,汤料放在锅里炖,和菜放在一起,不正式。
舒迈
蒸饺是山西南部的传统食品,形似石榴,洁白晶莹,馅薄,清香可口。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李村的王就在北京前门外的仙峪口开了一家浮山蒸饺馆,做炸三角和各种名菜。除夕夜,甘龙从通州私访回来,去浮山蒸饺馆吃蒸饺。这里的蒸饺馅软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像翡翠石榴。吃了一顿大餐后,他赞不绝口。回宫后,他亲笔书写了“都在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做了匾额,送到福山蒸饺馆。从此,蒸饺馆名声大振,身价倍增。
豆沙饼
豆沙糕是清朝末年发明的,由豌豆、栀子花和柿饼制成。相传太平军攻克河南济源后,招募当地青壮年参军,率部北上攻占晋城、长治等地,继续向晋南推进。部队进驻曲沃时,一些济源残疾军人看到曲沃富饶美丽,街道繁华,便不思家乡,留在曲沃做起了豆沙糕生意谋生。民国年间,豆沙糕摊比比皆是,成为当地风味独特的小吃。他们还编了一句口头禅:“来曲沃县城,住大东关,抄一副担子,挣点豆沙钱。”豆沙饼的经营不占场地,不需要开店。原料易得,薄利多销。
老金子麻花
明末清初,永吉县乡永宁村有一个姓陈的人。他自己做了麻花,卖了出去,远近闻名。人们称他的麻花为“老金子麻花”。原来老金子家很有钱。因为他重视名声胜过利润,他卖了几十年麻花,把自己的财产卖给穷人。他做的麻花根又大又均匀,又脆又好吃,价格又便宜,所以吃零食的人很多。每天,他提着两个大篮子沿街叫卖。有一天遇到两个衙门的生意,想把他的麻花都买下来。老金子说:“我要卖给每家每户,不能让你都有。”官员生气了,踢翻了他的篮子,弄断了绳子。老金子叫了一群人去吃麻花。见大家吃完都不要钱,这位业务官很纳闷,就把这件事上报给了县官。县官听了,说:“这个人重名轻利,不用管他。”当地还流传着一句话:“老金子的麻花,燕子的红白戏,谁吃谁喜欢。”老金子麻花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品质不断提高,成为永济的特色美食之一。
稷山麻花
稷山麻花是运城的传统小吃。相传麻花原本是宫廷食品,但流传到民间,就变成了两面粘在一起的形状,现在洪洞一带还能看到。清朝乾隆年间,翟店镇西圩村的一个商人把它带回了家乡运城,在那里制作销售,食用者很多。后来商人不断改进制作工艺,把麻花从两股改为三股,再拧成油炸的,呈现出金线花纹。目前,吉山麻花已在北京、深圳、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销售,大受欢迎。
揭州羊肉泡馍
解州的关帝庙闻名全国,解州的四大名菜——羊肉泡馍、小米油饼、油茶炒面、葱花肉丝——也闻名全国。在这四大名吃中,羊肉泡馍最为著名。解州羊肉泡馍用料上乘,配料齐全,工艺独特精湛,汤汁鲜嫩,味道鲜美,因此“看起来美,吃起来香”,受到各国客人的赞誉。有诗说:“原汤好喝,暖胃添精神。夏天吃胃寒,冬天全身暖。”据说慈禧太后去西长安的时候,听说解州羊肉泡馍很有名,就派特使去解州给她带去了。
津南老灶
津南老灶远近闻名。最早出现在霍山南麓洪洞市的大排档,已有数百年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十八的庙会,游客络绎不绝,人山人海,于是解渴生津的醪糟应运而生。洪洞醪糟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使用了活泉水和用这种水灌溉出来的糯米,还因为它使用了独特的烹饪炉灶和独特的酿造方法。煮洪洞醪糟,要做一个特制的扇箱炉,就像铁匠的炉子。炉口直径约26 cm,焊接一段长度约33 cm,前后直径3.3 cm的铁制烟管。此外,还需要一个大的黄铜铸勺。用独特的原料和炉具烹制的洪洞酒醅,色泽纯正,口味正,香味长。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洪洞醪糟已有藕粉醪糟、清汤醪糟、蛋花醪糟、桂圆醪糟、三鲜醪糟等十余个品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大众化汤品。
“三倒手”硬面馒头
相传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逃到临晋县,在那里挨饿。恰好谢的“三手”包子店做的硬面包子刚出来。慈禧尝过之后,连连称赞味道鲜美。到了长安后,还是对“三倒手”小笼包心生向往,于是列为贡品享用。从此,“三倒手”的名声便远播四方。“三手”硬面包子制作工艺复杂,为手工操作。经过三次手动,面粉充分发酵,从而达到层次分明、醇厚饱满、鲜美香甜的极佳效果。以前慈禧的饭菜被列为贡品,现在人们吃了以后都很欣赏。这幅对联贴在运城市南环西路个体工商户谢滨祖籍“三倒手”门前。曾经的贡品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其鲜美的口感、醇厚的口感、香浓的色泽,正在将“三倒手”硬面包子推向更高层次的名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