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的是部队大锅,连队炊事班难忘。

“时间到了,开锅!”炊事班班长刘忠德扬起嘴角,向炊事员眨眨眼。近日,笔者刚刚走进79军某旅的训练场,只见6辆炊事拖车的灶台。与此同时,厨师们揭开了锅盖,热气和白烟直冲云霄。肉馅的香气早已弥漫训练场,皮薄馅大的大包子闪闪发光。“馒头在蒸笼里的时间是‘必须’的,这样才能保证水分均衡,肉质鲜美。”连队军需官林浩热情邀请大家来到这个“舌尖上的训练场”。

刚出锅的“狗不理”包子让人垂涎三尺。

据了解,训练场驻扎官兵约300人,部队训练强度大,体能消耗快。如何让官兵吃好,吃出战斗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确保军餐质量安全,指导员李万成在炊事保障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一方面教育炊事分队的同志重视伙食保障工作,指导大家研究菜单设置,创新炊事技能;另一方面加强卫生防疫指导,购买防虫药物、灭鼠工具等。,从源头上杜绝“病从口入”,为训练中的饮食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科学制定食谱,精心调整餐食,为官兵提供安全可口的饭菜。

老班长悉心传授“看家本领”

训练场上的官兵舞枪弄剑,挥汗如雨,基地营区的“幕后英雄”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这几天,笔者在训练场观察到,凌晨四点,炊事班的战友们简单洗漱后就开始了一天的辛苦工作。有人负责淘米和面,埋锅做饭,还有人负责把米面油菜从送货车上扛到仓库,并进行分拣。白天,一日三餐洗菜、摘菜、切墩食材,每顿厨师各显神通,各显十八般武艺;晚上,他们利用闲暇时间搜索菜谱、学窍门、练刀功、撒农药。

厨师们正在卸下刚到的米粉和新鲜蔬菜。

此外,他们还克服了环境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饮水困难,他们把双手扛在肩上,下山取水;排水困难,他们规划场地,挖沟,修渠...他们常年坚守三尺火炉,默默陪着锅碗瓢盆,却总是笑着摇头:“没事,不累!”

挑水下山洗菜做饭。

卸货后,应分类有序存放。

厨师们苦练刀功,确保食物“卖得好”

万事俱备,只欠厨师的“点睛之笔”

烈日下挖百米排水沟

“班长,我要去洗澡了。我闻起来像油烟。”笔者邀请烹饪班的小同志一起吃饭,小同志出于礼貌拒绝了。作者忍不住说,将他按在座位上:“不!今天必须先动筷子,大家才能吃饭!”这位常年浸在油烟味中的“幕后英雄”,或许,一个深情的军礼,并不能表达对战友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