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灵食谱
问:在这个听起来像《2020太空漫游》但实际上很乱的故事中,出现了多少个车辆平台名称?
答案是七:超级矩阵,无限方程,方舟,浩瀚,火星,坦克,柠檬。当然,如果你还对分手感兴趣的话,多补习两三个应该问题不大。
无一例外都属于自己的品牌。而且,大部分都是最近半年出现的。
推平台的热潮似乎正在四面八方席卷独立阵营。
在上周开幕的广州车展上,比亚迪发布?秦Plus顺便对他全新的DM-i平台做了一个回溯性的介绍。
广汽发布了全新的汽车产品Empow55,并为爱安品牌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期间自然不忘为外界复习GPMA平台和GEP2.0纯电动平台的知识点。?
旨在走高端路线的BAIC ARCFOX高调宣称,将向全行业开放其与麦格纳共同打造的BE21平台。就连之前没赶上的蔚来,最近也撒娇了,表示正在全力打造第二代技术平台NT2.0,基于它的首款汽车产品即将亮相。
广州车展开始前,今年以春风为傲的长安刚刚发布了诞生UNI系列产品的方舟架构。
iMAX的SAIC?8的推出带来了一个全新的SIGMA平台。在最近的北京车展上,业界刚刚经历了吉利海浩瀚架构和星途M3X Mars架构的洗礼。
此前,成都车展见证了吉利CMA超级矩阵和一汽奔腾FMA无限方程式架构的诞生。不过那段时间的流量还是叫长城柠檬和坦克平台。
屈指一算,似乎还没打平台牌的自主车企不多。
不难想象,这段时间独立大佬们在活动或会场见面打招呼,免不了要问一句“你家是推平台的吗?”如果还没推,自然压力很大。当你回去的时候,你将不得不清理衣柜底部的东西。不管匹配度如何,先说出名字,打个招呼。
因此,如果不出意外,自主品牌的“平台热”至少可以持续到明年的上海车展。
但从半年前只知道吉利CMA到现在有了自主品牌的平台,难免让人生疑,甚至嗅到了“凑热闹”的味道。
我正在从零开始开发一个平台,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或许,几年前,目睹大众MQB和丰田TNGA的精湛表现,自主品牌下定决心,使出浑身解数,只是为了有一天能在平台上给国产车带盐?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尤其是独立阵营中的几位领袖,都有这样的实力和眼光。但更重要的是,即使你在草案中喊一百遍“花了X年,花了X亿建造”,恐怕也很难取信于人。前几年大家都在抢SUV的时候,谁能以最快的方式把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做出来就很清楚了。没有多少人有心思、金钱和闲暇去开发这个平台。
而且平台,或者说车企喜欢讲的架构,本身并不是一个“超神”。
说起来,平台化最初的动机并不“高尚”,无非是用一个模具覆盖多个产品,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R&D和生产周期的目的。后来的模块化生产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让汽车像积木一样。
大众MQB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奠定了国人对平台/架构的初步认识。令人瞠目结舌的延展性使其有可能从一系列基础上打造高端个性,如奥迪TT。
后来丰田TNGA甚至超越了平台的范畴,相当于以产品为主线,对丰田旧的架构、体系、运营模式进行改造,在性能和成本之间找到最优解。
MQB和TNGA的巨大成功多少触动了仍在刀耕火种的自主品牌。但平台更多的是巨头们多年造车经验和技术资源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秘技,急不得。
因为沃尔沃,吉利率先推出了CMA平台,不仅成就了领克的成功,吉利品牌的上攻,还诞生了北极星2和沃尔沃XC40?可视为独立平台标杆的充值等电气化产品,最近升级为“超级矩阵”,实至名归。
至于为什么其他品牌集中爆发,纷纷推平台,一方面可能是先行者的启发。另一方面,在看到阵营内两极分化的情况后,谁也不想被落下。在激烈的竞争下,平台可以算是自我宣传的一个砝码。
摆脱逆向开发的帽子,树立自主研发的旗帜,是自主品牌的必修课。在MQB、TNGA、CMA的影响下,从零开始搭建平台,一钉一钉,刚刚成为行业内自主研发能力和大众认知的佐证。
两者对比,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自主品牌对平台如此渴望,甚至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要超越“字母+数字”的标准格式,平台命名的语言也就不足为奇了。
毕竟平台的质量很重要,但利用平台树立自主研发的招牌也很重要。平台好不好,有没有目前说的那么好,总是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经过几款产品的验证。很多自主品牌担心,没有自主研发的招牌,可能连被验证的机会都没有。
另外,别忘了电气化和智能化。
电气化以来,“油改电”和“一级电平台”逐渐齐头并进。前者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权宜之计,后者则是电动车车主。尤其是大众斥巨资打造电动车专属MEB平台的流行故事广为流传,自然强化了造电动车必须先造原创平台的认知。
制造汽车的新生力量曾经冲锋在前。一些非一线新势力,特别喜欢用原生电平台概念博取眼球。虽然很多成立才两三年,但一定要叫平台。已经被突然秒杀的博骏汽车,竟然在2019的品牌发布会上说自己自主研发了三个纯电动平台,让外行人胆战心惊,也让圈内人捧腹大笑。
不得不说,过去几年新势力的鲁莽行动,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平台理念的严肃性,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今天对待平台鲁莽的种子。
至于智能,就不用说了,看看无限方程式、方舟、火星、浩瀚这些充满科幻和未来主义色彩的名字,就不难理解车企想给自己的平台贴上什么标签了。
翻看各大平台的技术描述,大多充斥着FOTA、预留X传感器接口、L4-L5兼容自动驾驶、开放、软件定义等字眼。很难区分虚拟和真实。
对于车企来说,首先通过平台开启智能验货至关重要。至于什么时候兑现,反正时间充裕。
无意否认自主品牌在智能上的野心。
毕竟无论产业热点还是政治正确,都不允许他们在智能上没有野心。
但是像FMA无限方程、M3X火星架构这些名字听起来很有前途,智能是主要平台,但是电子电气架构还停留在老旧的分布式阶段,不免让人怀疑智能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如果只是集成一个层呢?1的L2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嵌入在与英美烟草合作的汽车系统中。似乎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搬出一个名字这么耀眼的平台。
这不就是自主品牌追求平台的心理缩影吗?
即使回到现实,不谈未来,行业离开平台繁荣的阶段也需要一段时间。
再多复杂的概念和不切实际的想法也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平台仍然是一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工作方式。这意味着,用系统化的方法搭建平台,是达到一定体量和一定产品线宽度后值得考虑的事情。
在此之前,即使内部问题已经平台化处理,也不值得大书特书,更不值得打着平台的旗号。
看看特斯拉,新旧势力都喜欢说,从来不提什么平台,也不阻止别人制造颠覆性的爆款。而且,特斯拉不是无条件提平台,生模型吗?3和型号?y的基金会,包装成一个平台,起个很酷很科幻的名字,估计大家照单全收。
当然,思维方式也有差异。特斯拉的宗旨是硬件标准化和软件升级,通过软件升级来更新产品体验。它根本不追求宽泛的产品线,自然也不会像传统车企一样把产品线的快速延伸和翻新当成法宝。这种思维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反平台的。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醒那些在追求平台的同时,还在高喊“智能化”、“软件定义”的车企。别折腾了。最后,他们只是互相争斗而不自知。
所以说到底,车企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做好产品。平台帮忙当然好,但没必要强求。
好厨师的技术体现在端好菜上,而不是天天折腾菜谱。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