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猜灯谜起源于何时?
春秋战国时期。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元元节、元夕节或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古人把夜晚称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满月的第十五天被称为元宵节。
在中国古代习俗中,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_中元节(地官节、鱼板节)_夏媛节(水关节)统称三元节。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期,“太乙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乙:掌管宇宙万物的神)。司马迁在创制《太初历法》时,就已经把元宵节确定为一个重大节日。
传统习俗包括外出赏月,点灯笼放火焰,喜欢猜灯谜,吃元宵和拉兔子灯。此外,在许多地方,传统的民间表演,如玩龙灯,玩狮子,踩高跷,划旱船,跳秧歌和打太平鼓都加入了元宵节。
2008年6月,元宵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红楼梦》中,有几章描写了清代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流传至今。《春灯谜》虽然属于文艺小道,却涵盖了从天文到地理、经典到历史、现代知识的方方面面。除非你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否则不太好猜。而它的神秘,足以表达一个人的情感,锻炼一个人的思维,激发一个人的精神。这是一种教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