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滴剂法的操作方法
1.让病人用清水排便或灌肠,以利于药物吸收。
2.将灌肠管依次连接到橡胶管(带开关夹)、玻璃连接管和橡胶肛管上。例如,当使用硬橡胶软管头时,您可以将硬橡胶软管头直接连接到橡胶软管上,而无需接管玻璃。橡胶肛管和硬胶管头要煮沸消毒。
3.拧紧开关夹,将药液倒入灌肠管。
4.患者取左侧位或俯卧位,双膝屈曲。臀部垫上雨布和治疗毛巾,露出肛门。臀部可以稍微抬高,以保持药液。
5.在肛管头涂上润滑油,然后松开开关夹,释放管内低温液体,排出管内空气。用手腕触摸灌肠管,若感觉微温(39 ~ 42℃为宜),可捏住肛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 ~ 15 cm。漏斗韵的高度要与臀部齐平,略高,这样药液才能慢慢灌入肠道。
6.药液流出后,立即捏住导管,取下漏斗,然后慢慢将导管从肛门中拔出,用纸包好。
7.请患者保留注射的药液,不要马上排出。必要时可用卫生纸按压肛门数分钟,帮助患者保留药液。每次保持药液30分钟以上。
8.每次输液的剂量要适合不同的人。成人200 ~ 300ml;根据儿童年龄,1岁以下儿童使用15 ~ 30ml,1 ~ 3岁以下儿童使用30 ~ 60ml,3岁以上儿童使用60 ~ 100ml。每天2 ~ 3次,一般7 ~ 10天为1疗程。如果病情需要,休息3天再进行下一疗程。重疾,灵活控制。又称肛滴,是以类似静脉滴注的方式,将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液体制剂(包括丸、散、膏、丹)从肛门注入直肠的方法。其实是中药保留灌肠的一种改良用法。与一般保留灌肠方法相比,具有不适感少、注液量大、保留吸收方便、疗效更确切、操作方法不复杂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1.和一般的静脉输液设备一样,只是针头换成了导管。
2.药物配制根据辨证论治的要求或根据疾病的需要,将所选药物(中草药、中成药)制成治疗液。将中草药煎煮两次,过滤后与纱布混合,分成两份(即两次用量);丸、散、膏、丸煮沸,取汁用纱布过滤;灌肠剂加热后,放入滴瓶(开滴瓶或葡萄糖瓶)中,将药物温度调至40℃以下。
3.让病人排便或用水灌肠。
4.患者可侧卧,或仰卧或俯卧,并抬高臀部。
5.将输液管内空气排出,选择12 ~ 16导管,前端涂润滑剂(甘油或液体石蜡),插入肛门(成人10 ~ 20 cm,儿童5 ~ 15 cm),用胶带固定,开始滴注。
6.根据发热严重、液体损伤患者的情况调整滴速,滴速要快,可为80 ~ 110滴/分钟;气血两虚及其他慢性病患者,点穴速度宜慢,以30 ~ 70滴/分钟为宜;外感病患者在使用止汗剂时,如果已经看到轻微出汗,发热消退,可以止滴,说明病就停了。
7.对症下药的目的是通过腹泻刺激肠道蠕动,使粪便、肠气积聚、邪毒等固体邪气排出体外,起到辅助诊疗的双重作用。该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工作同保留灌肠方法2 ~ 4。
2.在肛管头涂上润滑油,然后松开开关夹,放出管内低温液体,排出管内空气。将药温调节在37 ~ 39℃之间,将肛管缓慢插入肛门约6 ~ 10 cm,将管底调至高出床面约45cm,使药物缓慢流入肠内。
3.药液流出时,夹住胶管,迅速取出肛管,同时用卫生纸抵住肛门,帮助患者保持药液5 ~ 10分钟。
4.让病人侧卧,给他便盆排便。会走路的可以在厕所大便。
5.注意检查粪便的量、颜色、味道是否有粘液、脓和异物,必要时留取样本化验。
6.每次输液的剂量要因人而异,成人为800 ~ 1200ml;儿童酌情减量,1岁以下50 ~ 100ml,1 ~ 3岁,3岁以上100 ~ 300~600ml。具体用法和疗程应根据病情需要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