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扎肝的来历
“溧阳扎肝” 是谁、什么年代创制的,没有人考证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是丈母娘疼女婿的杰作。 以前农村过年, “一表三千里”,上溯好几辈的表亲都会上门拜年;“拜年拜倒大麦黄”,拜年的时间拉得很长。那时候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过年待客,面子还是要讲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差不多每天都要摆一两桌酒席待客,做好的年菜却只有那么几盆,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彼此心照不宣的习俗:好多道菜在正月十五前都是“看菜”---只能看,不能吃。小时候我们到亲戚家拜年,临行前父母都要反复告诫,哪些是“看菜”。即使主人把“看菜”挟到你碗里,也要小心地把它再放回菜碗里。冒冒失失吃了“看菜”,是很失礼的行为,回家要挨打的哦。小伙子以“毛脚女婿”(定亲了,还没有结婚)或者“新女婿”(结婚后第一年)的身份拜年,都要被“探探底”。新娘子的哥哥、堂哥、表哥,姐夫、堂姐夫、表姐夫,甚至还有叔叔、舅舅、姑父、姨夫这些长辈们,轮番地劝酒、灌酒。理由是很充分的,“酒品就是人品”嘛,了解家属新成员的人品如何,难道不应该?但开席摆的一桌子菜,是咸得要命的咸鸡、咸鹅、咸菜。没有合适的下酒菜,新女婿往往一上桌就被灌得丢盔弃甲、烂醉如泥。新娘子纵然心疼,却不敢表露。更心疼的是在厨房里忙碌的丈母娘。当然,赤膊上阵,为女婿挡酒甚至代酒是不合适的,以后会成为亲戚、邻里的笑柄。也不知道是那位聪明的丈母娘,不仅荤素搭配创造了“溧阳扎肝”,还出台了明显倾斜的“政策扶持”:对其他人而言是“看菜”的扎肝,每次开席新女婿必须先吃完一个才能端酒杯。乡下做的扎肝,分量和一只猪蹄子相当,半斤以上。喝酒前有它打底,感受着丈母娘的温暖关怀,新女婿往往是精神抖擞、豪情万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