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麦基?是麦当劳?
是的,麦当劳在香港已经有30年了。无论是在人山人海的尖沙咀,还是简单悠闲的长洲,环顾四周,你一定会看到一个大大的明黄色“M”字招牌。香港人根据自己的习惯将麦当劳这个品牌本土化,称之为“麦基”。30年来,麦基已经成为香港人熟悉的街区,几代香港人都是吃着巨无霸汉堡长大的。看似单纯搞笑的麦当劳叔叔,为香港这个蓬勃发展的消费社会煽风点火,添柴添柴,带着微妙的窃笑。
即使鱼蛋蛋挞很好吃,奶茶鸳鸯也很好吃,但香港的每一个人,无论年龄大小,都早早的被这种标准化流水制作的快餐中招了。早上,我的叔叔和阿姨们可以吃早餐,一杯咖啡和一份报纸,并在全球装饰的麦基餐厅呆一上午。下午放学后,麦基的中学生都穿着校服。他们要么脱下校服,穿上麦基的工作服,要么在嘈杂声中找个桌子开始做作业,柜台内外都是同样稚嫩的面孔。晚上,各行各业的人聚集在麦基,老师带着他的儿子,一边吃饭一边数落这个略显抑郁的男孩。疲惫的中年人面无表情地嚼着,把吸管塞进嘴里。周日,麦基挤满了人。除了儿童,还有更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或马来女佣在度假。
被普通人视为老街区的麦基,在刚来港定居时,是潮流少年最喜欢的聚集地。1975年,香港第一家麦当劳在铜锣湾百德新街开业,开始向这片物欲横流、蠢蠢欲动的热土销售美式巨无霸套餐,同时也在销售崇尚消费的价值观。不久后,随着电影《周六夜狂热》和《油脂》的上映,香港掀起了一股迪斯科热潮,“油脂男孩”和“油脂女孩”应运而生。他们穿着前卫的衣服,崇尚名牌,选择麦当劳作为平时的聚集点。
今天的平民麦当劳还是把消费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在过去,油脂女孩带着他们的孩子参观麦基,红色和黄色的装饰创造了廉价的快乐,激发了极其满足的食欲。简单的营销招数,稍加改变的粗糙食物,就能轻易赢得香港人的心。当香港人最初被麦当劳招募时,他们在70年代随着经济腾飞,一拍即合。在拉拢了安之后,他听话了,在全世界对麦当劳的骂声中成了一家人。原因可能是香港人天生苗条,从来不怕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