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集

鲁迅一生赚了多少钱?

我从小就在语文课上学习鲁迅。老师说:“鲁迅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在少年眼里,他在寒冷的冬天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戴着手套和围巾,一双黑色的橡胶底帆布鞋,常年穿着。蓬乱的头发很长,我不刮。听老师说:“国际友人史沫特莱请鲁迅到大饭店吃饭,喜哉居然看到鲁迅衣着朴素,不让他进去!”许多回忆录记载,尽管鲁迅过着简朴的生活,但他攒了很多钱来支持革命。

在那个史无前例的时代,25岁的我被从中科院押解到劳改农场。没有工资,每个月只有15元最低生活费。穿着无产者的工作服,戴着自强的“帽子”,人们无法摆脱老九的坏习惯:一休息就盯着看,想看书。当时只允许马列主义。好在农场还有一套鲁迅全集,作为革命文献流传下来,供群众轮流自学。作为专政对象,我当然是流传革命文件中最靠边站的。《鲁迅全集》前几卷的精彩部分,如《呐喊》《彷徨》,都被其他处理内部矛盾的人抢走了。甚至还没轮到我读《两地之书》和《文集外集》,阅读预备队排了很长的队——只有《鲁迅日记》两册(1965438)好吧,我就在一个冷清的角落自学《鲁迅日记》。

沉甸甸的两大本书,厚达数千页。多么枯燥、琐碎、复杂、乏味的日志啊!我记得鲁迅自己的描述:“我的日记……是关于书信往来、金钱收支……比如二月二日天气晴朗,我收到一封A信;来吧。3月3日下雨,学校C工资X元...特别...工资的百分比是多少?我总是记不清楚,所以我必须有一个帐户来检查它...“但是,旗手的交代,不应视为‘天气变化的交代’。

我无聊的时候就想,好吧,我正好是学数学的,那我去查一下鲁迅的记述。“中国文化人经济状况”的自选研究课题就是这样开始的。

首先,我注意到鲁迅每年都买很多书。看书名就像开菜谱:全是好书,很贵的书!这是我最羡慕的!鲁迅喜欢逛琉璃厂,淘古董字画,下馆子,摆酒席,孝敬母亲,供养亲友,晚年还经常带着家人坐出租车去看电影...但是这么大一笔开销要花多少钱呢?

中国文化人向来是出于崇高理想而“羞于谈钱”,或者出于隐私而“羞于谈钱”。但是,直到进了牛棚,我才明白钱的重要性。1923鲁迅给我们的爷爷奶奶(当时都是学生)做了一个“娜拉走后发生了什么”的报告。一针见血-

梦想是美好的;否则,钱很重要。钱这个词很丑,不然会被高贵的绅士嘲笑,但我总觉得...钱,说的好听点就是经济,是最重要的。自由不能用钱买到,但可以用钱买到。.....为了做好不做傀儡的准备,在当今社会,经济权利最重要。(《鲁迅全集》第一卷第161页)

那么鲁迅一生赚了多少钱呢?没有人准确统计过。太麻烦了!只有像我这样的傻瓜才会做这种傻事。我庆幸“十年浩劫”没有白费,收获之一是给鲁迅算了二十四年八千多天的账。他的钱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公务员收入。民国一成立,鲁迅就被蔡元培叫去当了14年多的教育部公务员。这就是鲁迅在北京的仕途。他的名义收入如下:1965438+2002年5-7月,每月津贴60银洋;8-9月,月薪125阴阳;10个月后工资220阴阳;2月1913后工资240阴阳,2月12后只有90%是216阴阳;1914年8月,工资增加到280阴阳;1965438+2006年3月以后增加到300阴阳。1924 1(民国1月13日)再次修订的社会教育署职员名单,载有周树人应得的“年功加薪”360银元。但1920年代以后,教育部经常拖欠,实际缴纳三分之二,即平均每月缴纳200两左右。

(2)教学收入。五四运动后,鲁迅不仅在教育部工作,还在北京八所学校任教六年(1920-1926)。1920年8月,被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聘为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同时在高等师范学校担任讲师,每周各一小时,讲课费每月60元左右。其间,他去Xi安讲课一个夏天,讲课费400元。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林语堂推荐他为厦门大学专职研究教授,月薪400元。1927年2月,鲁迅受聘于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月薪500元。

(3)高校特聘作家收入。1927 65438+二月到1931 65438二月,四年一月,经蔡元培推荐,鲁迅被聘为“大学堂”特约作家,月薪300日元(1929 65438+。49个月定期付款,从未拖欠,共计14700韩元,折合黄金490两。

(四)写作、翻译、编辑所得。1907年在东京《河南》杂志发表《人类的历史》等论文,稿酬约为每千字2元。但在1918中,鲁迅在《新青年》的发表是义务的,不收稿酬。晚年在上海生活的时候,“以卖文章为生”是指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靠稿费、稿酬和编辑费。当初北新书店每月付给鲁迅的版税是国家货币100韩元和《奔奔》杂志的编辑费100韩元。他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稿酬是每千字3-5元,鲁迅每个月至少赚500元,所以他的生活比在北京时富裕多了。但是北新书店的经理扣了一大笔版税。1929年8月,鲁迅找律师与其交涉,维护了自己的著作权,并索回了两万多元的版税。1932“大学堂”津贴被撤销后,版税和稿酬成为鲁迅的主要收入来源。

我的统计结果如下:191926年夏天鲁迅在北京期间,共收入41024日元(1922的日记不完整,为估算),月均245日元;

从1926年夏天到1927年秋天鲁迅在厦门和广州的一整年里,他一共挣了5000元的教课费,平均每月417元。

在上海1927秋-1936秋期间,总收入70142元,月均收入674元。

那么按照实际购买力,鲁迅24年的收入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多少呢?根据历史数据换算,1912一块银洋大约是今天的40元,1927 1韩元大约是今天的35元;1936 1韩元今天大概是30元。

换句话说,鲁迅早期(北京时期)是以公务员为主的。14年的收入相当于今天的164万元,月均收入相当于今天的9000多元。中间(在厦门和广州期间)是1年的全日制大学教授,年收入相当于今天的17.5万元,月均收入相当于今天的14万元;后期(上海时期)完全是自由撰稿人。我9年的收入相当于今天的265438+万元,月均收入相当于今天的2万多元。从公务员到自由撰稿人,他靠自己赚够了钱,超越了“官”的权力,摆脱了“商”的束缚。值得注意的是,他作为自由撰稿人的年收入是公务员的两倍多。钱是他坚持“攻坚战”的经济基础。然而,他有了那么多钱之后,却一点也不为钱所动,始终保持着自己努力工作的本色。我算了一下鲁迅在牛棚里生活的经济账,才睁开眼睛看清楚,留钱的鲁迅不是完整的鲁迅,更不是真正的鲁迅。

多少个夜晚在牛棚昏暗的灯光下,通过1000多页密密麻麻的金钱账目的粗略计算,我诠释了鲁迅与金钱的纽带。鲁迅一生的总收入相当于今天的392万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产阶级”即社会中坚。他活该。出生24年,平均一年1.6万,一个月9-2万,充分保证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大厦的写作环境。在法西斯文化残酷无情的围剿中,鲁迅能够自立门户,走自己的路,自得其乐,坚持自己的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这让他永远成为文化人的榜样。

【注】本文中的“今日人民币”是指90年代中期的人民币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