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电话卡吗?勾起了多少80后的记忆
最早一批的80后已经40了……作为80后中年少女,想起这个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青春都去哪了?
总有些人,有些东西,可以证明青春的确来过。如果你认识下面这个,是80后无疑了。
对,这叫201电话卡。在有手机之前,拿201电话卡拨固话,能帮我们省点话费,所以算是学生的刚需了。
还记得吗?曾经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黄帽子电话亭。电话亭+201电话卡,那会就是我们的移动通讯站。有时候来了点急事,到处找电话亭,偏偏找了好几个都是坏的,好不容易找着一个,前面还排了几个人。正打电话的那位,看样子是在煲电话粥吧,急得后面人直跺脚。
接下来,我要讲一讲有关201电话卡的一个故事。
1
我们约好,每周六晚9点,你准时给我宿舍打电话。
每当这个时候,她就要搬一把椅子,提前几分钟坐下。眼睛盯着小小的电话机,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那会的学生党,一个月最多四五百生活费。买几张电话卡,20块、30块用来打长途,五毛一分钟。10块的就打打市话。有时候一个月要花掉好几个30块呢,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是,打电话或者接电话,依然很开心。因为电话那头是他呀。
虽然不在一个城市,但通过写信和电话,也能感受到彼此的情谊。对,你没看错,是写信,一周一次的那种。说点什么呢?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自己的所思所想,流水账一样记下来。但是,写信不能完全满足异地恋们的需求,因为,还想听见对方的声音啊。
煲电话粥,就是我们每周维系感情的仪式。电话通常很准点,不聊个20分钟半个小时,岂能善罢甘休?
偶尔,也有不准点的时候。离约好的时间都过了5分钟,怎么还没打来?是忘了吗?还是这会有其他事?满心疑惑了爬到自己床上,也不想让同宿舍的姑娘发现自己有多失落。
一会儿,一个刺耳的电话铃响起,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起床下去接电话,肯定是他啊。只听见他在那头说,跟朋友喝酒喝忘了。她放了心,但却不说话,因为怕影响别人睡觉。电话线足够长的话,就把电话拿到楼道去,冻得瑟瑟发抖,心里却是温暖的。
半小时转瞬即逝。时间快到了,201电话卡里发出提示音。他说,一会断了就断了,赶紧去睡觉吧。
他所在的城市,正是大雪纷飞的晚上。在街角的电话亭,他拨通了她宿舍的电话。那是他们最甜蜜的时刻。
2
想一想,怎么会跟他在一起了?大概是觉得电话那头的声音好听吧。她是南方人,周围的男生都说着蹩脚的普通话,zhichish和zcs 不分,前鼻音和后鼻音也不分,偶尔有一个普通话标准的,还是个娘娘腔。
她以前的男朋友,是他的同班同学。对,你没看错,有点像开心麻花和姚素汐演的那个《半个喜剧》的剧情。不同的是,她和前男友连手都没牵过,就败给了距离。
她到现在还记得那个绝望的时刻,俩人约好在市中心的天桥下见面。等了很久很久,”前男友“都没有出现。她拿出201电话卡疯狂的给他家打电话,无人接听。她一直幻想他在最后一刻出现,走向她,告诉她是个误会。然后,”奇迹“真的出现了。在恍惚之间,他好像真的闪现了一下,随即消失。
她站在天桥中央,环顾着四周来来往往的人,在那一刻,觉得很孤独。
然后,她还是不死心,一定要一个说法。开学后,这个傻姑娘用201电话卡网他的宿舍打了好多电话,不出所料,他还是不在。接电话的通常是一个男生,声音很好听,普通话很标准,应该是北方人吧。
2000年左右的时候,我们还流行给不认识的网友写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和这个北方男生也写起信来,有时候也在电话里聊几句。她渐渐没那么难受了,也不想再要个说法了。
后来,她和这个北方男孩突破层层障碍,居然见面了。虽然不是想象中的模样,但那份感觉没错的。她给好朋友说,她有男朋友了。说起这个的时候,她一脸的幸福。这就是爱情最初的模样。
3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有了手机,就再也不用201电话卡了。故事还在继续。毕业后,她去了他所在的城市,待了五年。一起经历过很多事。
他带着她去见北京来的朋友,一起在东来顺吃火锅。她很忙,吃火锅之前,还拿出学生的作业来批改。他还是原来的老样子,爱玩,玩世不恭,但对她却还是很有心。
他有时候带他一起回家,他爸妈会做很多好吃的。那几年时间奠定了她对食物的品味,也培养了她对做饭的兴趣。
那会俩人还没买房,周末就去他的出租屋。刚去的那年,她在街上发现了居然有人卖刚摘下来的核桃。把绿色外壳去掉,再把包裹着的皮去掉,就是嫩嫩的核桃,淡淡的甘甜,比干核桃好吃多了。有一次,他花了很长时间,用手剥出了很多核桃仁,给她吃。
她的身体还不太好,经常感冒发烧。那天晚上下晚班后,他去接还在诊所打吊瓶的她,回去的路不长,很黑,他把她一步一步背回了家。
不过,因为一些原因,他们吵架的频率也多了。没有看到他为改变现状所做的努力,她渐渐很失望,陷入无休止的的担心中,他却跟没事人一样。有时候觉得俩人背景如此不同,怎么会走到一起?最初的甜蜜和幸福,还剩下什么?
闹分手那段时间,出了两件大事。一个是,他遭遇家庭变故,很突然,是个很大的打击。另一个是,汶川地震了,他们所在的城市也有强烈的震感。
他担心她的安全,开车到学校,把她接到附近的宾馆,大部分时间在车上,这样地震再来的话,很容易跑出来。
那一年,她下了一个狠心,离开这个城市,去北京,不再纠缠。
这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最后的回忆是,虽然遭遇感情的颠沛流离,她始终记得被爱的感觉。因为有太多的细节支撑起来,将爱变得触手可及,非常立体。
大学那几年我们攒的大几百张201电话卡,这就是爱曾经来过的证物吧。
如今,在这个随时可以给对方发微信的时代,还有那么多期待的喜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