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春节祭祀活动:正月来迎主人?

迎老人是潮汕地区正月期间的一项民间祭祀活动。所谓“老人”,指的是潮汕某个镇或村的守护神,所以当地有很多名字不同的“老人”,有些是古代朝廷正式认可的,比如黄成、关爷、妈祖等。有些是佛教和道教的神,如南极大帝、田璇神、吕祖等。还有民间自创立的杂神,如潮汕地区的三山王、安吉圣王、雨仙、珠母、仙主等。那么就让传统节日给大家介绍一下潮汕新年迎接长辈的活动吧。

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共同体中,各种名称的领主根据其祭祀范围的大小组织成等级制度。比如当地村里,有李社区的叔伯互相拜祭,有全村的爷爷一起拜祭;有的地方几个邻村因为行政或者经济原因关系比较近,也有几个老人一起拜。在城镇、街道、巷弄,有用不同方式祭拜的叔叔,有在各个广场祭拜的爷爷,有在各个城镇祭拜的爷爷。

所以在潮汕地区,往往是一镇一村一天的顺序,各村轮流“闹”(相当于北方的庙会),期间进行“迎爷”的过程。这些叔侄的祭祀还保留着古代祈春的遗风,时间都集中在农历正月初一,所以潮汕有句俗语叫“神仙在右二月”

欢迎老人的时候,村里的年轻人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队伍,包括旗手(举着旗子)、打牌人(举着标语牌)、轿夫、乐手等。,抬着八顶轿子,载着老人走遍了村里的大街小巷。村民们争相用手去摸老人。据说这样可以带来好运,保平安一年。是的,祈求风调雨顺,全村平安,就是“迎主”的重要意义

按照潮汕人通常的说法,打招呼有两种:“文英”和“吴英”。在最基层的社区,文英的做法是在祭祀仪式之后。请师傅上神圣的轿子,由选定的丁壮抬着,在仪式鼓乐的引导下,巡视小区的每一条小巷,然后绕着小区的边界行进,回到神圣的工厂。

五营的做法一般只有农村社区才采用。祭祀仪式结束后,要用红布把神像紧紧地绑在轿子上,准备冲刺。营地开始时,小巷里燃起篝火。丁壮举起神像,跑到篝火前,用力把神龛举到他们头上,跳过火堆,跑过巷子。跑完村里的巷子,我又跑出了天阳,背着师傅绕村界,回到了神厂。潮汕人把这种做法称为“走老师傅”——潮汕方言中的“走”字是奔跑的意思,是保留了古义的方言词。

迎主的本义,无论是文的还是武的,都是驱邪净土,蕴含着潮汕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在漫长的岁月里,这种经久不衰的宗教仪式实际上对每个社区都具有整顿社区秩序、加强社区治理的功能。

在迎接主人的这一天,潮汕民间各地都要表演酬神。师父的仪仗队由彩旗、五彩缤纷的场景、醒狮、歌舞、大锣大鼓、新潮乐队组成。虽然仪式游行的规模可能因社区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它充分体现了观赏和娱乐的性质。所以,方巷这种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无疑成了一种社区节日。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婚姻,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的星座,感情组合,看到另一半,八字计算,名字速配,人生运势,复合机会。可以点击底部在线咨询(仅供娱乐):/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