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是什么样的?
大本营地区简单、小规模的农业耕作,使得客家人的现实生活只停留在相对简单、粗放、低下的状态。“山多田少,树艺不行。出土地,不吃饭。去四川,漂洋过海,离开井,背上父母,赔罪。不是孩子就是游子,到处都找得到”(民国大埔县志)。这是很多客家人共同经历的生活。崇尚“简单”,崇尚“笨拙”,同时贬低“奢侈”,抑制“奢侈”,不仅成为客家人长期以来顽固不化的生活态度,而且发展成为他们持久而强烈的生活观念和审美时尚。比如“老了颜享之,亦恐除奢。”年少长衣尚新,未曾奢靡。他们直爽节俭,不奢侈。他们天性直爽,性情泼辣。又如“冠、婚、丧尚节俭,餐具不奢”,“民善命而有勤政之风,士知学而不奢”;又如“齐民居不求奢,衣不求奢,食不求新,器不求新。”在客家地区,从日常生活,到年夜饭,到民居建筑,到衣服和东西,都表现出这种崇尚简朴的精神。客家人朴素、谦逊的审美意识在客家妇女身上得到了典型的体现。“落霞姑娘来打水,长裙堆乌鸦赤脚”,“早出晚归,任其风雨。路人不要丑,你要知道我不是美女。”流传于客家地区的诗歌反映了客家女性的审美观念。
第二,务实避虚的精神
客家人喜欢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们相信空谈无济于事,做实事才有回报。“耕者有其田,锄者得其所,他暖则谢天”“诸般武艺不值得锄”,是流传于客家地区的歌谣,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学者耻于务实,很少标榜自己。”就连传统学者和大本营地区的学者也崇尚这种务实的人生态度。这种根植于农耕文明的务实精神,不仅体现在客家人的现实生活中,也牢牢植根于他们的深层意识中。
第三,追求远方的气质。
客家人有很强的祖先崇拜意识。这种源于反根追祖的强烈历史意识,使得客家地区的各种文化事件都具有古风古意。有人将中国赤县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化进行对比,形象地描述:与吴越文化的新潮、中原文化的豪迈、荆襄文化的神秘相比,客家文化执着于一个民族历史的深度和尊严。它没有吴越的神韵,没有中原的恢弘,没有荆楚的浪漫,但却铸就了民族文化的历史纵深感,凝聚了民族历史传承的博大风范和深厚气质。
充满“乡土情结”的客家文化
“乡土情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也是客家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在斯里兰卡土生土长的人,对故土有着无限的眷恋。许多客家人已经离开故土几十年了。虽然他们的童年生活如此贫困,但他们却如此甜蜜地思念着故土。乡土情结,注入中国传统文化;渗入客家文化。
迁徙,背井离乡,翻山越岭,漂洋过海,我念念不忘故乡的土地和亲人。客家人被迫一次又一次地迁移。被迫背井离乡,失去家乡的人,如何才能更加了解家乡的可爱?怎么才能不更加珍惜当地的友谊呢?
反映乡土风情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在客家传统文化中,没有什么比客家山歌更能反映乡土情怀。俗话说“客家山歌特别有名”“客家山歌放生(地名和谐)”出自口中。”这种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歌,让人恋家,在中国民歌中独树一帜。客家山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东方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客家山歌是客家民间文学的瑰宝。它直接来源于人民群众,表达了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喜怒哀乐,感情深厚,质朴美好,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千百年来,客家山歌在客家聚居区广泛而持久地流传,魅力不减,青春永驻,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除了客家山歌,还有粤剧、采茶戏、花朝戏、木偶戏、山戏等地方戏曲。这些地方戏,除了汉剧,都是用客家话唱的,曲调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在客家传统文化中,民间谚语最为流行,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客家风味。尤其是那些想家的谚语,更是让人回味无穷。比如“命长不怕故乡”、“在家千日难出门”、“树大招风,落叶归根”、“在家不会迎客,但出门会认识主人”、“只要你善良,吃红薯汤就是甜的”...民间雕塑、绘画、民间手工艺品和地方风味小吃都充满了浓厚的地方友谊。
客家话!无论你是从中原迁徙到东南的蛮荒之地,还是从故土迁徙到异国的荆棘之地,你总是那么意气风发,坚忍不拔。“成功”二字写在心里,“失败”二字在心里找不到。客家人,你到底为什么像钢铁一样坚强?这是因为你的心里装着一块来自中原地层深处的传统文化的黑煤——燃烧着人文理想的冲天火焰——照亮着所有客家子弟前进的道路。这冲天的火焰散发出的热量,让神州大地温暖如春,让五大洲四海温暖如春。是的,客家人是春天的使者,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开辟出一片崭新的春天。
客家文化是古老汉文化之树上的新枝。在这茂盛的新枝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果实。
附录:客家土楼——自然而舒展的交响乐
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奇形怪状的土楼星罗棋布。这是一个由居住在那里的客家人用泥土夯造的巨大住宅建筑。它无意炫耀自己的优雅,却让世界为之惊叹!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称赞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地建筑模型!”近年来,参观客家土楼的国内外专家和游客络绎不绝。他们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朵奇葩”、“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享的文化财富”。一位日本教授参观了闽西客家地区的土楼。他大饱眼福地欣赏着结构厚实的圆形和方形土楼,称赞它们“像从天而降的黑色飞碟”,“是一首自然而舒展的交响曲”。
客家土楼建筑形式的内涵--揭示客家精神和客家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她是“中国南方大山里的传奇”,是中国民俗文化珍贵的“活化石”,是世界民居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