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有什么好的传统节日吗?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因为是一年中最早的满月,所以叫上元节。13日是“开灯夜”,18日是“关灯夜”,期间是“元宵节”。有些地方会举行元宵节,表演“灯节”。祠堂、人家挂灯笼,称为“元宵节”。灯笼的种类很多,最好的是十二月连环灯,最多的是兔子灯,寓意玉兔伴着月宫(广寒宫)嫦娥,地上的兔子灯与“玉兔东升”相呼应,以慰其寂寞。
元宵之夜,我开心的吃着芦花汤。第十四夜,有“蛇虫合照”的习俗。孩子们举着纸灯笼满墙角,满墙壁,满厨房,有的拿着小锣,敲打着,喊着:“走,走,去茅山(鄞县南乡地名)喂草籽!走,走,去山里吃烂红薯!”那一天,农民在田头、田城等地放火烧杂草以“驱邪”,俗称“驱光明虫”。天成干草燃烧时,状如火龙,故又称“谭火龙”。这是一种将古老的习俗与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相结合的习俗。
宵夜,灯笼,鞭炮,饺子。有些元宵节和“社火”结合在一起。镇海星吃的是“汕头汤”,类似于现在的水果汤。相传,一个富人吃腻了山珍海味,就让他的女仆每天做一道新菜。有个丫鬟做了甜酸苦辣咸五种水果的汤,然后照着做。那天晚上,女孩们在厕所和猪圈见面,问候紫阿姨,也就是厕所阿姨,并帮助她,以预测她长大后的智慧和婚姻。相传这位厕所大妈名叫何梅,是山东寿阳李靖的妃子,因不能容忍李的妻子而悲愤而死。后来被当成厕所阿姨,俗称“缸中少女”。
30年代以后,灯笼越来越少。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些团体举办了灯笼展,孩子们在人群中提着灯笼。
清明节
农业节气与习俗融为一体。旧社会,门窗上挂柳,妇女头上有毛有柳尖,儿童头上戴柳圈,意为“思青春(亲)”。俗话说“清明穿柳,来生有叔”。
宁波的习俗很重视祭祀,尤其是扫墓祭祖,做清汤白饭。国内外的游子大多都是回坟的。在旧社会,上坟的时令食物是青饼和捣碎的(黑米)饼,他们向祖先献祭。富人还雇佣小号手演奏。上坟时除杂草,铲新土压坟顶,用纸团插竹笋,以示后人对祖先尽了孝心,同时也表示祖先会保佑全家平安、兴旺。祭祀结束后,当地农民会得到麻饼或饼,以照顾坟墓。因为人们争相获取,所以俗称“抢麻”。麻饼要切成钻石。除了墓祭和家祭做清明汤饭,还有祠堂(又称太公田)和祭祖,由各房轮流祭祖。负责人按菜单买菜,就请百姓吃清明汤饭。主菜要称重,如果没做好,把等值的钱放到空碗里,由吃的人分。菜里鹅的头颈是族长吃的,意思是“首领”也按人分碗或分猪肉。有的排斥女性,或者减少女性吃饭的餐桌上的酒壶数(男性2壶,女性1壶)。
建国后仍沿袭扫墓,煮汤烧纸钱改为送花纪念先烈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