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哲学的纪录片?

最近,一部聚焦慰安妇的纪录片《二十二》正在上映。短短两天,票房已经突破1000万。在媒体和观众的呼吁和努力下,电影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我还没看过,但我看过郭克拍的《三十二》。这部短短四十分钟的慰安妇电影,记录了广西一位老人和她中日混血儿子的生活。在这个敏感而悲伤的话题里,导演没有夸大命运的痛苦,老人也没有抱怨生活的不公。相反,她说:

“这个世界太好了,我现在不想死。世界正在蓬勃发展。我会想死吗?我没想过。我没细嚼慢咽。”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再到现在的“八”,幸存者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东西逐渐被人们遗忘,它们存在的印记越来越浅,直至消失。

纪录片让历史变得生动真实,让很多人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尽管饱受苦难,却依然顽强乐观。

今天给大家推荐几部不错的纪录片。我希望你喜欢它们。

流浪者三部曲

导演:徐彤

徐彤的《流浪、算命、麦收、老汤头》三部曲聚焦于边缘人的生存状态,用非常原始、粗糙的方式记录了这些小人物的故事。

在算命中,算命师收养了一个被虐待的残疾妇女。一开始她只是想解决自己的性需求,最后却不忍心把她扔了。他给妓女算命,找他算命的妓女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淫荡,而是充满活力,问他什么时候能打破他的“孤独生活”。

《麦收》记录了北京妓女的生活。他们兴致勃勃地聊着工作中的各种经历,仿佛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在抱怨自己的客户。女主角失去妓女身份后,也是一个孝顺长辈的小女孩。

《老汤头》主人公老汤头描写自己在大时代的生活,语言苍劲生动。

徐彤的三部纪录片朴实无华,不持立场,试图向观众展示最真实的人物。但有争议的是,徐彤在拍摄《麦收》时,将拍摄者的个人隐私暴露得过于彻底,而且这部影片的传播面也很广,给拍摄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十二年级

(2005)

导演:周浩

很粗糙,不可否认的粗糙,但是很真实。在学习是唯一出路的地区,他们的高三生活只有绝望和血腥,天不亮就早早上学,各种尴尬。

他们肩负着农民父母的各种期望。他们期待着走出去,看到更大的世界。他们的世界里没有马,但没有人认为他们不发光,也没有人认为他们的青春不发光。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导演:叶君/晓寒

故宫修文物的工匠,几十年来只做一件事。他们修补了历史的裂痕,把慢生活引向了极致。

在他们手里,残破的文物变得完整了,沉寂的钟表又动了。他们的细心和敬业精神令人惊叹,精神令人敬佩。

坐立不安

(2011)

导演:范健

一对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女儿的夫妇努力想要再生一个孩子。在他们看来,如果孩子是女儿,就像是死去女儿生命的延续,又是一次轮回。

他们经常翻出女儿的照片,看到丈夫提到救女儿的时候几次哽咽。40岁的妻子和46岁的丈夫早已过了最佳生育年龄。为了再要一个孩子,妻子打针吃药吃了很多苦。同时,这对夫妇也有很多“战友”。这些夫妇也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他们把第二个孩子视为已故孩子生命的延续。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这对夫妇的艰难、经济困难和手术的痛苦,但他们,尤其是女主角,向我们展示了母性的宽容和生命的坚韧。

出生在中国

(2016)

导演:陆川主演:周迅/约翰·卡拉辛斯基

这部中美英合拍的纪录片很治愈,也很温暖,老少皆宜。

三弦,三个主角,雪豹达瓦,金丝猴陶涛,大熊猫丫丫,和他们的家人有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虽然大自然充满了危险和未知,但这部电影弱化了弱肉强食的血腥和残酷,聚焦母爱、萌芽和家庭教育,赋予动物丰富的拟人化情感,同时向观众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宏大。镜头下的动物和景色都极其美丽,非常适合孩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