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起源是什么?

春节是从古代年初祈求新年的仪式活动演变而来的。在古代,一年的农事结束后,人们会在新年伊始举行祭祀活动,以回报天地诸神和祖先的恩情,祈求丰收。后来逐渐发展为春节。

在不同的朝代,春节的日期和名称是不同的。中国辛亥革命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固定为春节,正式称为“春节”,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在民间,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就有“年味”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把一年中第一个满月的第十五天称为元宵节,是吃元宵看花灯和在花灯上解灯谜的节日)才结束,除夕和正月初一是节日的高潮。几千年来,春节一直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汉代是一个科学与迷信齐头并进的时代。人们逐渐从原始信仰中走出来,一些地区甚至打破了先秦以来对自然的盲目崇拜,为丰富的节日创造了条件。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基本内容都是在这个时期塑造的。

直到唐代,节日才从原来的禁忌、迷信和神秘中解放出来,娱乐和礼仪活动占据了主导地位。比如鞭炮,本来说是驱鬼的,后来象征喜庆。今天的节日与农历中的特殊日期相吻合,可能是因为人们经常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举行一些活动,年复一年地代代相传,从而形成了今天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