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为什么要注意呢?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人们有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几千年前,屈原投汨罗江自尽。为了防止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人们包了很多粽子扔到河里,所以这种吃粽子的习俗流传了几千年。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为什么要吃粽子?有哪些注意事项?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你为什么在端午节吃粽子?而且,粽子其实是一种以糯米为主的食物。糯米的吃法有很多。为什么要用树叶包裹?关于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有很多传说。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另一个传统习俗。粽子,又称“粟米”、“粽子”。历史悠久,花样繁多。
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饺子的原料除了糯米外,还加入了益智仁,煮出来的饺子称为“益智饺子”。
你为什么在端午节吃粽子?据民间传说,屈原纵身跳入汨罗江后,当地百姓立即划船求救,但屈原的尸体并未找到。当时下着雨,湖上的船都聚集在岸边的亭子旁。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在河上划船,后来逐渐发展成龙舟比赛。百姓怕河里的鱼吃了他的尸体,就回家带饭团扔到河里,防止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吃粽子成了习俗。
关于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的另一种解释是,公元前340年,面对亡国之痛的屈原,在悲愤之余,于5月5日将一块大石头扔进了古洛河。为了防止鱼虾损害他的身体,人们纷纷将竹筒装的大米扔进河里。以后,在这一天,人们会把大米装在竹筒里,扔到河里祭奠。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筒粽子”的由来。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吃的叶子包裹的粽子,过去其实是用竹筒包装的。
为什么后来用艾叶或者芦苇叶和荷叶包粽子?记载着“你祭祀的东西都是被河里的龙偷走的,以后可以用艾叶包起来,绑上五色丝线。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用“叶子裹小米”做成“角小米”,代代相传,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朝乾隆皇帝,端午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子后,闫隆喜出望外,赞不绝口,并高兴地写了一首诗:四时花开别出心裁,九子粽子求新。
九子粽子是粽子的一种,就是九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面,小的在下面。它们形状各异,非常漂亮,是用九种颜色的丝线织成的。九子粽子多用于馈赠亲友,如母亲给出嫁女儿的礼物、婆婆给新婚媳妇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民间就有吃粽子能生儿子的说法。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过一首赞美九子粽子的诗:“连桶米裹春,九子五彩缕缕扎重,绿叶皆白,笑说炊藕松。”
粽子不仅形状多,品种多,而且各地的口味也不一样,主要是甜的和咸的。甜的有白水饺、红豆饺、蚕豆饺、红枣饺、玫瑰饺、瓜子饺、豆沙猪油饺、枣泥猪油饺等等。有猪肉饺子,火腿饺子,香肠饺子,虾饺,肉丁饺子等等,但猪肉饺子更常见。此外,还有什锦饺子、豆沙饺子、蘑菇饺子等。南方风味,还有一甜一咸的“双饺”。这些粽子都配有不同的口味,让粽子家族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