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馆的餐馆》的序言
饮食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显示了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它是药食结合,既有防病治病的功能,又具有中国美食的色、香、味、形的特点。它在临床医疗保健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民间有着更广泛的使用基础。
吃喝在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早在古代,人们在寻找食物时就发现一些食物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薏米、大枣、芝麻、葡萄、山药、核桃、百合、莲子等众多药食同源的品种,并对其功效进行了阐述。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有饮食的处方。例如,乌贼骨丸用麻雀蛋、鲍鱼、茜草和乌贼骨治疗血虚。汉代大医张仲景非常重视饮食的应用,创造了许多食疗的食谱,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对产后虚弱效果显著,被广泛应用至今。唐代是我国食疗学的形成时期,在此期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记载了227种药膳的功效及其适应症。著名医学家孙在他的医学著作《千金》中还专门列出了一篇关于“食物治疗”的文章,强调“丈夫是医生,应该知道疾病的来源,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病,用食物治疗,如果饮食不能治愈,再订购药物”,指出“食物可以驱除邪恶,镇静脏腑,怡神醒脑,丰富血液和气体”,并创造了茯苓酥和杏仁酥等著名饮料。之后,历代医家和养生专家对饮食的研究逐渐深入,使中国的饮食研究不断完善和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疾病预防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国饮食已受到国内外医学、营养和普通公众的广泛重视。然而,目前仍缺乏关于餐饮的整理、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参考书,从理论指导到实际合理应用。为了使饮食更加规范和系统,同时满足人们对疾病预防和保健的需求,九五(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经过长期研究和酝酿,根据实际需要编写了这本综合饮食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饮食基础、常用药物和食物与饮食谱,共25万字,以期指导从事饮食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