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期的婚礼流程是怎样的?

日本人的婚姻观和婚礼的形式与中国完全不同。要了解日本的婚姻,首先要对日本的婚姻发展史有所了解。

《古代故事》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神话传记书籍。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在日本历史上,神话中的兄妹神凪良和奈美树立了“天堂的帝国支柱”。他们围着柱子转了一圈,举行了一个仪式,然后他们就汇合了。这被称为日本婚礼仪式的鼻祖。

在7-8世纪,婚姻制度开始学习和模仿中国唐代的制度。该系统要求:男性15岁可以结婚,女性13岁可以结婚。当时的婚姻形式多为“访妻婚”。也就是男女双方还是住在各自的父母家里。晚上男方去女方家住,方便男方在天亮前离开女方家。这种制度是当时母系社会的结果。

平安时期(8世纪-12世纪)开始存在三种婚姻形式,即访妻婚、夫婿婚和姻亲婚。所谓夫妻制婚姻,是以女方为婚姻主体,丈夫上门的婚姻形式,与一男一女结婚正好相反。所谓婚姻(也叫招妻婚姻),就是女方到男方家与丈夫共同生活。这种新的婚姻形式在当时是罕见的。同时,这一时期的男女在订婚过程中是特殊的。“访婚”在贵族中流行,即一个男人通过带有求爱和歌曲的书信向女方求爱。如果得到同意的回应,男方就可以悄悄去女方住处,和她一起生活。如果连续三晚在一起,说明婚姻关系成立。当然,如果男方后来不回来,3年后自动解除婚姻关系,宣布离婚。这种形式有点像现代爱情的感觉。“访婚”制度在这个时代各行各业都很流行,从贵族到普通百姓。“访婚”的第三天叫“露秀”,即男女双方向女方父母、亲戚宣布结婚并宴请亲友,女婿与岳父第一次见面,互相饮酒。这就是所谓的“揭露宴”(即婚宴)。无论哪种婚姻形式,都充分尊重男女双方的想法。订婚之前,不对外公开,一旦公开,就必须结婚。因此,公开的形式称为“公开”。从目前来看,这是先演戏的一种形式,确实耐人寻味。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开始进入镰仓时代(12世纪-14世纪),武士开始取代贵族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中心力量。这一时期,即使是以夫婿婚姻的形式,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婚后去男方家与丈夫同住。这是因为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父权制”意识越来越强。

室町时期(14世纪-16世纪),婚姻逐渐成为婚姻的主流形式。战国时期,勇士们为争夺天下而斗争,强大的勇士们通过联姻联合起来扩大自己的势力,以此来牵制其他强大的敌人。因此,政治婚姻在武士家庭中流行起来,相应的婚姻礼仪也发生了变化。婚后换礼服、回赠亲友、走亲访友等婚礼习俗开始确定,婚礼开始变得大而隆重。这种情况在安图桃山时期(16世纪中期-17世纪初期)发展,一直持续到武士长期掌权的江户时期(17-19世纪)。婚礼当天,新郎在壁龛上挂一幅“高沙劳伟”的画像,并摆放一个象征长寿的仙鹤、乌龟装饰的蓬莱山形盆景。亲朋好友开始聚集在新郎家,在壁龛前互相敬酒,祝福他们的婚礼。这时,新娘在哥哥的陪同下,乘轿子或马车带着化妆品、炊具等“嫁妆用具”前往新郎家。这一时期的婚礼仪式与日本传统宗教——“神道教”密切相关。江户时代,介绍结婚对象、收取彩礼、在婚礼上扮演父母的重要角色(即婚姻介绍人)、男女在官方见证人面前面对面“相亲”的习俗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至今。另一方面,在一些地区和社会底层,婚后男方住女方家的“婆媳婚姻”形式依然存在。

明治时期,婚礼逐渐成为家庭的一件大事,所有家庭成员都开始参与。由于宗教信仰自由,婚礼形式不拘一格,多样化。1900年(明治33年),皇太子嘉仁(即后来的大正天皇)与九节子的婚礼采取了神道的“前神婚礼”形式,迅速风靡全国。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基督教婚礼也开始流行。现在日本的婚礼和酒会有很多种,有基督教式、神前式、佛前式、人前式、自由党式等。男女都可以自由选择。现代日本年轻人在选择婚礼形式时,一般不会局限于自己通常信奉的宗教,而是根据自己的预算、自己的审美喜好或者长辈的意愿来选择。